智博会来了|大咖云集论道智博会 他们都分享了哪些精彩观点?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8-24 14:03 62696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曹钰

8月23日上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开幕。

在2021智博会主论坛上,10位海内外重要嘉宾紧扣“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共同繁荣”和“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主题,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发表演讲,多纬度呈现科技前沿的新产品、新理念、新经验。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

加速人工智能从单项技术向集成技术发展

在论坛上,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现场发表演讲,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系统性突破,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

万钢表示,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水平不断进步,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从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广度日益拓展,正走出实验室,进入制造、交通、商贸、法律、消费、服务以及城市管理等生产生活场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人工智能的产业生态体系也在逐步完善。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到3031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球增速。如何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万钢认为,要加速人工智能从单项技术向集成技术发展、从单体智能向群体智能演进、从数据驱动向场景牵引拓展。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系统性突破,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万钢指出,首先要突破相关前沿领域和关键技术,在人工智能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所谓自立自强,首先是‘立’在深入基础研究,而‘强’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万钢称,其次,要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来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同时,还要重视人工智能的伦理研究和科学普及,协同推进人工智能的伦理、道德、标准、法规研究,面向社会关切解疑释惑,努力消除知识鸿沟、数字鸿沟和智能鸿沟。

万钢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开放合作,坚持全球胸怀和创新自信,更加积极融入到国际人工智能的创新生态,倡导开放开源共享的理念,参与人工智能全球研发应用与产业分工,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完善与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

科技创新体系将发生组织形态的变化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在主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用节点和链接来解读“数字时代的创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

吴曼青指出,随着人类社会走向人连、数连、物连,人类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构成了一个鲜活的数字世界。其背后本质可归结为节点和链接。其中,节点遵循了摩尔定律,就是在一个芯片上,挤满更多的集成电路。链接遵循了梅特卡夫定律。摩尔定律反映的是微观世界,梅特卡夫定律反映宏观世界。

在吴曼青看来,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用四句话总结:网络一切、数据赋能、颠覆行业、定义未来。

在创新方面会有很多变化,比如组织形态的变化。科技创新的体系也变成了节点加链接,节点更加强调独特的价值,强调自主性和竞争力。链接需要强调链接以后产生新的力量,产生协同性和吸引力。

因此,骨干企业和创新帅才型科学家主体作用日益凸显,将引领要素集聚和资源优化。全球链接演进发展,能力涌现的体系性特征日益凸显,将引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创新范式也在演变。过去的实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现在发展为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比如科技界去年因为6000多篇文章和专利,已经计算机合成了一种新型材料。

吴曼青提出,应该建零成本的科技创新平台,让数据为很多科学家共同分享。随后,吴曼青谈到后摩尔时代的创新选择。

他认为,在摩尔时代,重庆在模拟集成电路领域已经走在了前列,在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领域走上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2018年,中国电科集团和重庆市政府联合成立了重庆联合微电子中心,这是一个聚焦创新发展、研究工艺的工艺平台。目前,联合微电子中心已经在EPDA设计软件上取得了初步成果,还开发了三套工艺。下一步,将重点发展光学FPGA、光子AI以及感存算一体的芯片。

“这三个方向都是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的重要技术方向。”吴曼青表示,重庆需要发挥链接的力量,提供更多创新的舞台,为世界、为中国提供更多的创新智慧。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