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来了|传承百年南开系精华 自贡蜀光中学校长蒯晓牛:让教育成为自贡第四张名片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8-24 00:00 102510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实习生 刘俊

提到自贡,除了耳熟能详的恐龙、灯会、盐井外,还有一所百年名校——蜀光中学。作为真正意义的南开系学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蜀光中学都是川南教育的圣地。

1924年它由自贡盐商创办,1938年由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接办,成为一所新教育学校,同时也是红色革命的基地。在“公能”校训精神的影响下,走出了核化学家王方定、国家级地质勘测大师胡海涛、声学专家侯朝焕、细胞生物学奠基人王亚辉、数学地质矿产普查勘探学专家赵鹏大、高分子材料专家王琪等院士。

时光飞逝,荡涤尘埃。时至今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仍是南开系学校的共同校训。8月19日,距离出伏的最后一日,自贡市蜀光中学校园内,记者与校长蒯晓牛展开了对话。

自贡市蜀光中学校长 蒯晓牛

蜀光的前生今世

1937年张伯苓受邀接办

蜀光中学的门口,立着一块米色石碑,碑上刻的“公能”二字,诠释着这所百年名校的精神气韵,也讲述着蜀光与南开之间的尘埃往事。

1924年,富荣两场井灶行商集资创办了蜀光中学的前身——自贡私立初级中学。“那个时候只有小学、初中,校舍简陋,设备贫乏,生源质量差。”蒯晓牛说,尽管有本地盐商的资助,也受到了重视,但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仍然很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的20多位校董在1937年7月联名恳请著名教育家、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张伯苓接办,并让四川盐务管理局长缪秋杰转达此信。彼时的张伯苓,迫于抗战形势的紧要和南开学校的生存发展,从天津入川,在巴渝大地的嘉陵之津先后购地800余亩,创办了被千百万重庆人赞誉为“人才的沃土,院士的摇篮”的南渝中学(后改名为重庆南开中学)。

私立蜀光中学校门

自贡与重庆,因为地理位置的接近,让蜀光中学看到了办新教育的可能性。为了实现优质办学的目标,学校校董前往重庆邀请张伯苓出山。1937年秋,张伯苓和喻传鉴等人来到自贡。他们一行参观了自贡盐业及中学、小学,表示“鉴于自贡为盐产重心,前途发展,无可限量,蜀光学子又皆聪颖可爱,极愿对于自贡教育有所效劳”。学校董闻听此言,大喜过望,决定聘张伯苓、缪秋杰、喻传鉴为校董,公推张伯苓为董事长。1938年,蜀光中学正式成立,学校聘张伯苓先生为董事长,聘天津南开中学部主任喻传鉴为校长,成为了“南开”教育集团的一员。

1943年蜀光中学“北斗剧社”成员

融入南开精神

为社会造福、为国家输送人才

为了不辜负蜀光中学校董、师生的殷切期待,张伯苓提出选定新址,建设新校园,增设高中部,选聘校长、教师,增加办学经费等一系列意见和建议。得到校董及广大师生的拥护和赞成,制定了办好蜀光中学的《三年改进计划》。在张伯苓接手之后,蜀光中学确定了“尽心为公,努力增能”的校训,倡导全新的办学理念,其宗旨是要培养人才,为社会谋进步,为公众谋福利。从此“公能”二字便刻进了学校的肌肤血液,并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蒯晓牛告诉记者,在瞬息万变的动荡年代,蜀光中学按照南开的标准以及现代学校的样态,不仅建成了400米环形跑道,还有标准的50米泳池。张伯苓还特别重视校风建设,他在师生大会特别强调:“校风为学校之灵魂,亦即命脉。学校无优良之校风,如人身之无灵魂。”

私立蜀光中学第一代教职员全家福

张伯苓不仅希望蜀光中学能够拥有南开的优良学风,更盼望蜀光中学可以弘扬“公”“能”精神,以新的精神和新的校风,化为自贡市的市风,四川省的省风,乃至全国的国风。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尽心为公,努力增能”的校训宗旨教书育人,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

职校改革第一步

“搭建平台,恢复信心”

作为蜀光中学的校长,蒯晓牛的个人经历与这所百年名校又有着怎样的缘分和故事?蒯晓牛出身于教师世家,父亲、外公都是校长,家里有着浓厚的教育氛围。1986年从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蒯晓牛回到家乡自贡荣县,在玉章中学担任教师,一干就是6年,后来又到了外国语学校、职业院校、自贡一中,几十年来始终扎根于自贡教育圈。从普教到职教,再从职教回到普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类型,为蒯晓牛的治学之道赋予了独特的视角。

2008年,组织一纸任命将蒯晓牛调到自贡职业技术学校担任校长、党委书记。彼时,职业教育还未搭上政策红利的便车,办学质量差,在家长眼里不受待见,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低效益的“保底教育”。初来乍到,蒯晓牛在校园内感受不到学习的氛围,学生没有自信,不愿学、不想学。蒯晓牛决定打破“职校生等同于差生”的固有印象。他在上任之初提出了“搭建平台,恢复信心”的口号,力争为所有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

蒯晓牛在校园内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并用奖状吸引学生参与。“最多的一次我发了上千张奖状,比如你今天把寝室扫干净了,或者没有说脏话,都有可能获得奖状。”蒯晓牛清楚,职校生几乎都是中考赛场的“落榜生”,首先需要帮助他们恢复信心,才有可能接受学校的培养模式。

“只有深入到他们中间,才会发现他们的可爱。”凭借各种校园活动,蒯晓牛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2012年,自贡职业技术学校合唱团参加全市举行的中小学生艺术节,破纪录地获得了一等奖,并首次以职业院校的名义代表自贡市参加在西昌举办的全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作为带队教师,比赛后蒯晓牛特意带学生逛西昌城,给他们买当地土特产牦牛肉。回到自贡后,蒯晓牛意外地收到了学生发来的信息:校长,你给我们买的牦牛肉,我们放回了你的旅行袋,因为太珍贵,请你带回去给你的孩子吃。蒯晓牛感动地说:“作为教育人,这一刻是成功的。”

与学生零距离接触

“只要有利于学生成长都会采纳”

蒯晓牛和学生之间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在自贡一中工作期间,蒯晓牛每天清晨都会站在校门口,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师生的到来;当早读铃声响起,他嘹亮的口哨声也响起,催促着迟到的学生加快步伐、珍惜时间。这是定格在全校师生心中的美好画面。“只要我没躺在病床上,我一定站在这里。”

受家庭影响,他喜欢和学生打交道,这种交往不仅仅停留在日常教学中的师生相处,而是把学生真正当朋友、伙伴、甚至同事,双方之间不讲究身份差距,即便日后走上校长岗位,只要收到学生短信,蒯晓牛都会认真回复。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有蒯晓牛的QQ号,学生常常通过QQ或邮箱向校长表达建议和诉求,偶尔还有尖锐的批评声。蒯晓牛不介意,他说,凡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意见都会认真考虑。

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蜀光中学的很多学生来自周边地区,家长每次送学生回学校,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由于校园里没有设置座椅,家长往往只能站着。一位学生便把“希望增设座椅”的诉求反映给了蒯晓牛,蒯校长收到后立即召集教职工积极落实学生意见。从此,校园里遍布休息椅。

蒯晓牛还记得,有一位学生对他的“蒯”姓表达了浓厚兴趣,受到启发这位学生希望能在新学期成立一个“姓氏研究社团”。收到学生愿望后,蒯晓牛认为这是一个锻炼学生思维、满足个性化发展的好机会,于是决定全力支持,还为他配备了专业导师给予指导帮助。

平常看待生源流失

他说:关键在于提高办学质量

作为南开系学校的成员,蜀光中学有过辉煌的历史阶段。它因自贡盐业的发达而兴,脱胎于民族危亡之际,在那个年代毅然扛起了教育报国的使命,是川南教育当之无愧的一面旗帜。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受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蜀光中学经历了低潮时期,优质生源流失就是其中一个问题。

对于自贡这样的地级市来讲,生源流失并非孤例,它的背后折射的是区域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蒯晓牛介绍,每年自贡中考的特优生都会去到绵阳、成都等地学校读书,如何让他们留在自贡,其核心在于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办出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蒯晓牛担任蜀光中学校长以来,不断细化管理,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紧扣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业成长两条主线,完善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学法指导、学情调研反馈、教师业绩考核五大体系,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蒯晓牛结合多年教育经历,提出了服务学生的理念。“我们有6000名学生,要把他们从六千分之一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对待。”

新时期蜀光

以“公能”铸魂 打造家乡人民心中的好学校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蜀光中学正在逐步赢得家长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愿意留在蜀光中学、留在自贡。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对学校的考察不再完全以高考升学率为依据。“学校的食宿条件、校园环境、课程设置等等,都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今年政府投资了4000多万对蜀光的学生公寓改造升级。”蒯晓牛介绍道。

在新时期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下,作为有着深厚传统的蜀光中学,蒯晓牛说,学校将致力于“公能”校训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弘扬,以“公能”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恢复蜀光的昔日荣光,回报寄予厚望的家乡父老,让自贡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蜀光和自贡的发展始终同频共振、同向通行,如果说盐、龙、灯是自贡的三张名片,希望有一天蜀光能成为自贡的第四张名片。”蒯晓牛说。

评论 8

  • 木木 2021-08-24

    厉害

  • fm10174 2021-08-24

    自贡人杰地灵,期待蜀光恢复昔日荣光

  • fm1748313 2021-08-24

    我大蜀光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