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四书·康熙奇局丨康熙为何怒骂索额图为本朝第一罪人?(02)

封面新闻 2021-08-23 11:58 38364

作者:向敬之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索额图是康熙一手培育的倚信重臣,先为保和殿大学士,后任领侍卫内大臣,是太子的叔姥爷,也为太子集团的谋主。

他先在立太子之初,利用康熙实施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急切心理,“怀私倡议”(《清史稿·索额图传》),将太子的服舆俱用黄色,一切仪注皆与皇帝相似。

所以,康熙认为太子胤礽的骄纵,是索额图造成的。他忘记了索额图只是“倡议”,而决定权在自己和太皇太后孝庄的手中。索额图“怀私”,是想把外侄孙扶上皇位。而康熙照样“怀私”,早已把胤礽视为后继之君,默认甚至纵容其僭制之举,而严重忽视了对胤礽的道德教育,导致胤礽心理变态,皇储之争亦愈演愈烈。

康熙在四十七年九月丁丑第一次废储时,在诏书中强调: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难出诸口”(《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丁丑)。康熙承认自己“包容二十年矣”,却不反省包容的遗祸。

由于康熙不理智、无原则的宠爱与纵容,导致胤礽“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无不探听……更有异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窃视。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允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之人,岂可付以祖宗弘业!”(《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丁丑)

在康熙看来,皇长子胤禔所举报的“帐殿夜警”事件,为太子胤礽意欲为叔姥爷索额图复仇,此事严重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康熙一时间怒不可遏,痛斥胤礽不忠不孝,但当听闻已被拘禁的胤礽通过负责看守的胤禔、胤禛转奏的申辩“皇父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只是杀逆的事,我实无此心”(《文献丛编》第三辑《允禩允禟案·秦道然口供》)后,康熙甚感欣慰。

胤礽张狂,但明白索额图死后,康熙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他绝不会在力量不如康熙帝和反太子派时图谋不轨。即便他第二次被废,被举报与步军统领托合齐、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等“结党会饮”时,也是胤禩集团骨干成员辅国公景熙的密报。

胤礽自辩清白,康熙把这一切,荒谬地反复解释为胤礽“忽为鬼魅所凭,蔽其本性”(《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己丑),“为鬼物凭附,狂易成疾”(《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丁酉),但又归罪于“索额图、常泰,交通设谋”,索额图曾经阴谋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废黜康熙,另立胤礽。

索额图死后,胤礽毫不收敛,更加疯狂,让康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害怕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

康熙对令其失望已久、好不争气的胤礽废之又立,立之又废,却丝毫不审视和反思胤礽日益变态、毫无收敛的行为,而是一味地炫功自己对胤礽至爱至极,亲自教育,以祖宗为典型,教他如何守成,如何用兵,教他学习经史,成败案例,却始终不分析胤礽“人心尽失”的根源。

源于此,索额图成了康熙托付辅政太子不成功的罪魁祸首。其罪祸,要远甚于当初他不怕牺牲、请辞肥缺地帮助康熙铲除的鳌拜,甚至远甚于挑起三藩之乱差点结束了大清王朝的吴三桂。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