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企业社会责任,这既是一个老生常态的话题,也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时代的发展,总会赋予它新的内涵。
日前,由封面新闻、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主办的“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社会责任论坛”正式启动。活动将通过重磅的人物访谈、创新的榜单评选、生动的线上展馆、精准的帮扶项目,展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的努力与实践,责任与担当,推动企业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向共进。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面临哪些新变化?如何应对数字时代的责任挑战?乡村振兴、低碳转型,企业社会责任如何与国家大政方针相结合?针对这些问题,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
探索企业社会责任新模式
设立引导基金助力乡村振兴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主要矛盾都发生了变化,这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新要求。
吴刚梁提到,除了传统的善待员工、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等要求外,企业还要面对抗击疫情、抗洪救灾、“双碳”战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家国情怀等更加宏大的任务与使命,这些都从不同层面检验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色和水平。
今年,乡村振兴成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目标。助力乡村振兴,这既是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发展机遇。吴刚梁表示:“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除了搞捐赠和‘一对一’扶贫,收购地方农产品,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就业等手段,企业也应该探索履行社会责任的新模式。”
他介绍,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发起设立引导性的母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建设。
在操作过程中,遵循市场化的原则,整合乡村产业链资源,提升投资项目价值,让基金产生合理的收益率。“这种模式注重合作共赢、创造价值,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长效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不是“美化工具”
更应“细水长流、润物无声”
刚刚过去的河南暴雨灾害,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让企业社会责任再度被聚焦。鸿星尔克、蜜雪冰城、贵人鸟等国货品牌低调捐款,受到网友点赞,产品销量也随之大增。
在吴刚梁看来,数字化时代,各类互联网平台加速了信息的流动和声誉的传播,涉及利益相关者更广,影响力更大,能够放大企业行为的效果。而这一典型案例也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未必就会牺牲自我和减少利润。
但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效果也容易被一些人加以利用,成为企业美化自己的工具。比如夸大捐款数额、作秀、蹭热点,误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造成不正当竞争。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在数字化时代开始面临更加复杂的履责现状。”因此,吴刚梁认为,针对上述部分企业的这类短期行为,有关部门应该严肃查处,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还“社会责任”应有之义。
而面对这些变化,企业又该如何转变思路积极应对?吴刚梁表示,任何时候企业都要注重将自身长期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
他提到,一个企业不仅是股东的,也是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做得越大,它的社会属性就越强。如果一家企业热衷于炒作与作秀,把生产运营资金或重要物质都捐赠掉,那会影响到自身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企业因此出现经营困难或者倒闭,最终也会损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该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而不应有投机色彩。
评论 1
糯米粑粑 2021-08-10
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