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苏职业中专学校校长张涛:成才不止一条路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7-27 00:00 72965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摄影 王秋萱 实习生 徐佳慧 卢佳丽 杨丽弘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已从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质量,从满足老百姓“有学上”转向“上好学”,从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转向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尤其在产业结构、经济模式的调整转型中,各行各业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面对今天职业教育新样态,你对职业教育又有多少新认识呢?本期《校长来了》聚焦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以下简称青苏职中),在校长张涛的带领下,一个过去人们眼里“退而求其次”的普通中职院校,如何一点一滴,发展蜕变为一所成都职校里的“四七九”。它的成功,也许能给到当下蔓延的“名校热”“择校风”不少启示。

成都青苏职业中专学校校长 张涛

从小学到中职

白纸上的“改变”

2014年12月,语文教学出生,没有一天职教工作经历的张涛,被组织从一所小学调往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出任校长一职。

彼时的青苏职中,默默无闻。办学无特色,致使生生源质量差;因为生源质量差,进一步制约学校发展;因为学校发展缓慢,导致口碑托底;这使得青苏职中符合大多数人对中职教育的印象:一种低层次、低水平、低效益的“保底”教育,只有普通高中录取线以下的才考虑就读。

无论先前如何做好心理预期,刚来不久的张涛还是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接近40亩的校园是借用普通初中的校舍,生源约1000人,课堂死气沉沉,教师犹豫仿徨,实习实训设施严重不足,合作企业寥寥无几......

黑云压城,张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危机。

张涛决意把“改变教师学生风貌”作为突围的第一步。作为校长,他带头巡视课堂,检查老师上课态度,一次巡查中,张涛发现一名教师在讲台玩手机,对学生不闻不问。张涛当即召开校务会议,果断开除这名教师!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成立“教育质量督导办公室”,专门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考试、辅导等教学常规。严格检查教师教案,落实教学“八认真”,甚至规定了谁不愿写就暂停教学工作。张涛甚至拿出了在小学当校长管理学生的那套办法,每天让德育处的老师在校门口严查学生考勤,检查他们书包里是否带违禁用品。

为了扭转青苏职中的口碑,提升青苏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校打造研培机构,成立教研组、专业组、学科组,邀请职教领域专家每周进校园为学生辅导讲课。2014年到2016年,张涛都在专注听课、评课、说课,探索中职教师教育质量评测体系,其“施政”路径渐次清晰。

成果初显

打造中职院校里的青苏特色

2017年,在成都市、青羊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苏职中搬入了位于文康路的新校区,校园占地近百亩,建成了现代化的学生公寓、实训大楼、图书馆、标准运动场及室内体育馆等设施。

经过近几年的改造,青苏职中的学风面貌焕然一新,在校学生人数突破2000人,凭借扎实严谨的办学质量,越来越多地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青苏职中,甚至还吸引了甘孜、阿坝、凉山等民族地区的学生不远千里来青苏职中读书、学技能。

改变,正在悄然发生着。2017年,青苏学子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数字影音制作大赛”,来自数字媒体专业的雍鑫同学,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超强的现场应变能力,最终荣获三等奖,为四川省拿下了唯一一枚奖项。

教师同样在成长进步。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执教酒店管理专业的班主任任熹璇代表四川中职拿到全国二等奖。2018年,谭秀成老师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杨瑶老师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9年,李娟娟斩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交流活动一等奖 。2020年学校英语教研组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职组团队二等奖。在被誉为中职领域“金像奖”、“好声音”的比赛中,青苏职中的教师团队展示出了成都职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功力。

这只是学校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特别是现代学徒制试点下的一项教育成果。

张涛介绍,学校教育实行“5+模式”,即任何一个专业、教师、学生都要实现学习工作中的五个对接,以学生为例,“每个在校学生都要对接一所国内优质高校、一所国外优质高校、一个产教联盟、一个校内生产基地、一个国内优质企业,这五大模块学生都可以去尝试锻炼,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5+模式”将青苏职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作推向了一个更深的层次,逐步彰显了职业教育办学的类型特点,促进了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读中职也能参加高考

建造升学“立交桥”构建多元立体成才渠道

过去,家长和学生心中有个误区,认为普通高中就是升学教育,职业学校就是就业教育;读普通高中就是奔着高考去的,将来是要读大学的;读中职学校就是学习技术,将来会当一名技术工人。二者泾渭分明,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尤其是2019年“职教二十条”的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为职业院校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职业教育不仅可以面向高校,实现纵向贯通,而且可以面向企业,实现横向融通,面向全球实现专业留学,一条就业、升学、创业、出国的人才立交桥业已形成,职校学生成才的路越走越宽广,职业教育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谁说读中职就和读大学绝缘?”张涛介绍,以青苏职中为例,学校设置了丰富多样的班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升学需求。“我们有普职融通班(班学生在一年级结束后根据成绩可转入普通高中学习)、对口高考班(该班学生3年后参加高考,考试合格录取为全日制普通高校,享受与普通高中学生参加高考录取后一样的政策。考试内容:语数外+专业综合)、五年制高职班以及出国班(面试合格后直接升入国外职业或本科院校)。”

西餐烹饪实训课

汽修校内实训基地

张涛说,目前青苏职中90%的学生选择“3+2”、“3+3”高职升学渠道,三年毕业后,通过转录或考试去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就读大专课程。有的通过“专升本”就读了本科,甚至考上了研究生。“和高考毕业生相比,我们的学生技能更过硬,进入大专院校后能快速上手。”

读中职也能出国留学。在国际化培养路径方面,学校还与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搭建“3+4”留学平台。目前已有50多人前往日本、澳洲等地留学本科。“学生在校内学习英语和小语种外语不需要花一分钱,只要通过面试还有机会获得高额奖学金。”张涛说。

“好瓷胜玉”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每个人在这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就像世间万事万物一样,有的很显眼,有的很平淡。”张涛说,“但平淡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未来是黯淡无光的。只要有适合的平台,优质的教育,最平淡的泥土也会变成熠熠生辉的精美陶瓷。”

张涛说,“而职业教育就像一座熔炉,不断地在造就一件件美好的陶瓷。我们的学生不是自带光芒的玉石,却是内涵丰富的陶土。经过我们三年的挖掘、塑型、绘制、煅烧,他们从陶土变为陶瓷,重构自己,这种浴火重生的过程我叫做‘好瓷胜玉’。”

2019年,张涛在毕业典礼中赠言毕业生:“我们将过去的自己捣碎,将自己的性情历练,用高尚的事物引领我们,重塑一个崭新的自我。我们敢于煅烧自己,敢于重构自己,我们三年的成长,就是陶瓷作品的成长。”

2018年,因中考数学发挥失利,李萌(化名)走进了青苏职中,她没有灰心,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学前教育专业。入读青苏后李萌很快找到了状态,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在三年时间里,她成长为青苏的学生会主席,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今年暑假后,她将前往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读书,李萌给自己定下了两年目标:通过“专升本”考试,未来继续读研究生、博士。

如今,她的家长逢人便说: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过去李萌回母校总觉得低人一等,现在回校她可以骄傲地分享自己的中职经历。“能让自己在亲朋好友面前昂起头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李萌说。

实际上,在青苏职中像李萌这样的同学并非个案。每年通过职教升学进行再深造的学生比比皆是,这样的中高职一体化的纵向贯通,培育了成百上千高学历的优秀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热度不减

“让需要工作的人,成为工作需要的人”

《2020中国职业教育行业白皮书》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结构转型,劳动力市场存在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缺少熟练技术人才的结构性问题。

根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将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在这样的趋势背景下,职业教育受到了热捧。

张涛介绍,今年青苏职中计划招生550人,目前已有900多名学生填报志愿,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张涛不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已向组织打了报告,申请启用新校区,力争让每个有志成才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通过职业教育,实现技能成才。

张涛心里清楚,尽管现在学校不愁生源,还有优厚的政策托底,但是要改变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和看法,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非一朝一夕能做到。他唯一能掌控的便是继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增值赋能。

他说,在青苏职中有一句口号:让需要工作的人,成为工作需要的人。“在我看来中职院校存在的价值是尽早发掘学生的专业技能潜力,提前赋能培养,帮助他们进入更高的职业院校平台。”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