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虎犊》 讲述少共国际师群体的无畏青春

封面新闻 2021-07-23 12:56 37520

作者:俞方远

近日,一本名为《虎犊》的小说,由漓江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出版。

《虎犊》为当代著名作家温燕霞最新长篇力作,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和战火、热血与牺牲、追寻和传承的故事。整部小说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通过以杜鸿运为主人公的一群青少年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合格军人,并最终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感人事迹,再现了党史、军史上少共国际师的悲壮传奇,折射出少共国际师短暂的英雄历史。

下篇以杜鸿运的曾孙、某电视台时空对话节目编导杜思红的视角,讲述后人对先烈的苦苦追寻,反映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当下现实。寻找的过程历尽艰辛,但历史的阴霾总会散去,还烈士以应有的面目。

《虎犊》入选2021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甫一上市,便上榜了“最权威的国家图书推荐榜和全民阅读风向标”的中国好书榜2021年6月榜单。近日,该书又入选了中宣部出版局“书映百年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好书荐读”7月书单。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有过一支几乎全部由青少年组成的特殊部队。这支部队拥有完整的建制、正规的番号,这支部队便是少共国际师。

1933年5月20日,少共中央局正式做出《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号召“须要更快的完成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决定由江西征调四千人,福建征调两千人,闽赣省征调两千人,到8月1日为止,组建成少共国际师。中央苏区的青少年跃跃欲试,都希望加入少共国际师。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在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西北郊跑马坊举行授旗典礼,少共国际师正式成立。周恩来同志亲手为这支年轻的部队授予军旗。这支队伍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既为中国工农红军书写了辉煌篇章,同时也为党和人民军队培养锻造了一批栋梁之材。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浴血闽赣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少共国际师政委萧华的《忆少共国际师》一诗,是少共国际师极佳的注脚。这也正是《虎犊》一书书名的由来。

温燕霞笔下的年轻战士,不是一个个脸谱式的少年英雄,而是一群也会年少轻狂、也会想家、也会畏战,也会情窦初开爱意萌生的年轻人。作者通过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笔触,刻画了杜鸿运、曹远志、白菜梗等一批有血有肉的青少年红军战士。温燕霞创作的积淀,再加上女性叙事的优长,在小说中把文学性、历史感传递得非常准确,非常动人。

当这群年轻人投身革命后,在残酷的战争中,他们迅速成长为有担当、有理想的军人,并最终为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通过《虎犊》,我们能看到那个年代进步青少年的热血与理想、无畏与牺牲。这是“艺术的真”,因为真正的少共国际师,就是一群这样的年轻人。

《虎犊》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其中很多细节,都以历史考证做底子,透着“写实的真”。

少共国际师的战士们,最初的主要装备是土枪和梭镖,武器极为落后。后来,红三军团在福建消灭了国民党军一个师,支援了一批缴获的枪支弹药,少共国际师才真正拥有了正规红军的火力。这则史实,在《虎犊》中,以“搬运胜利物资”的方式呈现,更被温燕霞巧妙地利用,引出了小说中的一对重要人物——欧阳灿与欧阳焕。

少共国际师的战士,由于体质较弱,在白刃格斗时,经常采取两个战士对一个敌人,一个牵制,一个刺杀。作者在描写战争场面的时候,高度还原历史,文字描述的精确度,甚至远高于一些非虚构类的历史书。

遵义会议后不久,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军委决定对全军进行整编。

1935年2月10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签署了《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全军进行整编,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师(少共国际师)撤销,该师人员分别编入了红军第一、第二师。至此,少共国际师走完了短暂却光荣的历程。

温燕霞称,《虎犊》的创作为“共情沉浸式的创作”:“我写少共国际师的时候,觉得自己不是生活在当下,而是生活在别处,生活在少共国际师成立到撤销建制的那段特殊时期,我的生命就停留在那个阶段。我希望我的写作能够使每一个无名英烈有五官,有身高,有家庭,有具体的兴趣和爱好,我想用文字把一个个无名烈士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热情无法沸腾一壶老酒,却可助长命运之羽翼,即使牺牲,也如《虎犊》中的描写,化为雄鹰,翱翔天际;即使阵亡,也如《虎犊》中的叙述,长眠孤山,激励后人。一万虎犊,聚蚁力为千钧,化泪泣为江流;一万虎犊,用年轻的生命,书写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史诗。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