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十分丨年轻人每日打卡“追剧”?走进《红色档案》创作幕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7-06 06:20 106599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联合中央档案馆推出了百集微纪录片《红色档案》,精选中央档案馆大量馆藏珍贵档案,生动讲述档案背后的人物和故事,从多个角度呈现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的初心和使命。该纪录片以其扎实的档案发掘、创新的策划设计和精良的拍摄制作,一经播出就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数以万计的网络留言洋溢着年轻网友在观看节目后对一代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崇敬与热爱。那么,《红色档案》是如何选取档案故事,又是用了哪些创新手法让这些故事打动我们每一个人呢?

推开中央档案馆的大门,走进尘封已久的历史,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中寻找100个以微观视角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故事。从2020年年底开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红色档案》创作组的小伙伴们就开始筹划这部百集微纪录片。

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红色档案》总策划 韩任伟:我们的基础线索是来自于中央档案馆的几百份非常珍贵的档案。那我们也要有比较好的方式去选取其中的,最精华的部分。以这个为基础,我们还要再去沿着拓宽更多档案的支持。所以就这个项目而言,它是一个学习型的项目,没有大量的研究就不会有最后几分钟精彩的呈现。

项目启动以来,创作团队曾几十次走进中央档案馆,从第一本《新青年》、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历史上仅存一期的《觉悟》到一份份珍贵档案的“零距离透视”,才有了后来观众所看到的《红色档案》里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

中央档案馆 刘扬:《红色档案》中一部分档案是我们第一次,以这种真实影像的方式来公布出来,因为通过这种方式的,观众可以看到档案的很多细节的东西可以直接展示出来,所以观众觉得这样可能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团队根据档案的丰富性、故事性和情感度等多重因素考量,最终从中央档案馆海量馆藏文件中精选出数百份档案,形成十一个主题系列,整个创作过程,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从走进去到走出来”的过程。

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红色档案》总编导 耿志民:走进去就是学习、研究、产生感触、产生情感。一个故事可能是只有六七分钟,但是他们可能为了这个故事研究的和档案关联的历史素材,几万字,十万字,会读很多书,会向专家请教,了解这段历史,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以及了解人物身上发生的很多故事细节。然后在感动了自己在之后,再要走出来,把它提纯,把它提炼,聚焦好这个故事要表现的主题。

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红色档案》编导 杜晓东:这个资料可能是通过一些论文,通过一些权威的期刊,或者一些出版物,可能还要去到图书馆,然后去查阅一些相关的权威的读物。对于我们的工作,尤其是对我们将来做主题主线报道,它会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中央会议、文件精神,它背后深刻的内涵是什么,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参与此次创作的既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资深骨干编导,也有90后、95后的年轻编导,他们带着青年人的关注和视角去翻开厚重的历史,用贴近性的镜头语言和讲述,引发更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

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红色档案》编导 杜晓东:如果你看《红色档案》,你会通过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了解背后的原因和我们共产党人在一百年的历史当中都经历了哪些考验。我们党真的特别特别了不起。整个这个项目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尤其是在建党100周年,其实我们这个团队真的特别年轻,绝大多数的编导都是90后,还有95后。

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红色档案》编导 王昱:做这样的一个节目之后,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党员保持自己这样一个先锋的作用并不是一句空话。比如我们看很多具体的党史小故事,党员他就是冲锋在前、不畏牺牲、不怕砍头的这样一种精神。比如我在做夏明翰的时候,夏明翰28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湖北省委常委了。当时呢,白色恐怖已经非常严重了,但是他毅然决然仍然到白色恐怖当中去发动工人运动。我们在做这些系列的过程当中,确实有的时候会觉得非常累,那种疲惫,那样的一种压力,它会无处不在地把我们包围,但是又想到我们有这样一种党员的身份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想,当年的党员是怎么面对压力的?当年的党员是怎么去实现自己的初心使命的?那我们在面对工作上这样一点小小的挫折的时候,其实我们觉得没必要表现得太脆弱。

主创团队的年轻化让这个系列节目处处透着“新”。从内容中挖掘新看点、采用新的叙事手法、创新探索新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多平台、多层次的新传播手段,这些“新”使得这部百集微纪录产品受到了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喜爱,很多年轻人甚至以“追剧”的方式每日打卡收看。

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红色档案》总编导 耿志民:我们的创作团队本身就很年轻,所以我们节目的语态、形态的设计、很多创新手段的运用,实际上都有潜在的接近年轻人的这样一种考虑。而实际上客观效果也达到了,我们总结一下后台跟帖的评论,你从他的文字风格,从他的表达风格,从他的语气和他透露出来的知识背景,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发自内心地在表达看了这些故事的感动和感受。所以这一次的这一套节目真的是走近了年轻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而且我也有一个特别的想法,就是现在我们的媒体和年轻人的沟通和交流,还是要立足于我们自身的价值,取得年轻人的了解、尊重,让他们走近你。一味地去迎合、讨好年轻人,失去自我价值的评判,是最终达不到那个效果的。

百集微纪录片《红色档案》3月8日开播,采用了大屏加小屏、线上加线下、大众加定向、国内加海外、节目加活动等多样化的融合传播,自开播以来,影响力不断扩大,品牌效应快速形成。根据最新统计,《红色档案》新浪微博单集话题总阅读量已经超过11亿,今日头条总推荐量超过21.5亿,百度百家号总推荐量超过20亿,学习强国总阅读量超过1591万。

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红色档案》总编导 耿志民:我们当时做这套节目,其实有两个诉求,一个就是在创作上,一定要实现高品质。靠节目的高品质,希望能够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另外一个就是要走近年轻人,创作语态、创作手法都要让年轻人喜欢。现在看起来是达到了这个效果。

《红色档案》用更贴近的方式、更好看的内容在这个夏天点燃了中国年轻一代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学习热情,并为他们带来了很多全新的启发和深入的思考。通过《红色档案》的百集故事,我们看到前辈们热血前行、砥砺奋进的精神,深感我们所处的新时代离不开百年间领袖人物们的伟大付出和无私奉献,我们也要遵循先辈们的脚步,肩负起属于我们的责任,在这个最好的时代努力拼搏、不负芳华。(总台央视记者 孟颖 李东宇)

评论 341

  • 交通局何宽 2021-12-26

    传承红色文化

  • 达州市渠县三汇镇联合村第一书记 2021-12-25

    传承红色文化

  • 交通局何宽 2021-12-18

    追寻红色文化,传承先烈精神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