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 打垮了敌人的攻势,打出了国威军威|华西都市报《百年》特刊

封面新闻 2021-07-01 10:53 33369

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上甘岭战役 打垮了敌人的攻势,打出了国威军威

2020年10月28日,北京,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主题展展出的志愿军缴获的坦克。图据CFP

1951年,朝鲜元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俘虏美军士兵。图据CFP

提起抗美援朝,发生在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附近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上甘岭战役”,是最为人熟知的。在两座连名字都没有的高地上,那场战斗为何变成了战役?持续43天作战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当年指挥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会在《回忆录》里写下: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1952年,朝鲜战场,38岁的军长秦基伟率志愿军15军接替了26军的防务,在朝鲜中线的“铁三角”地区负责防御作战。彼时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明确指示:“五圣山是朝鲜的中线门户,五圣山失守,后退500米就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上甘岭,其实是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一个十几户人的小村庄,背后就是五圣山,前面有两处小高地。因为这两处高地是无名山,所以战斗开始后以海拔高度命名,被称为“597.9高地”和“537.7高地”。

历经无数场战斗的秦基伟很清楚它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重要程度,计划建立突不破的防御阵地的作战方案。

在另一边,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在多次赴前线查看和分析后,准备快速从志愿军手中夺取两座高地。在1952年10月14日黎明到来前,他通过美联社驻汉城记者向全世界宣布:“金化攻势开始了”。并扬言“这是一年来联军向中国军队主要防线所发动的一次最猛烈的进攻。”

战斗打响的第一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向这两个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的小山头发射炮弹30余万发。最猛烈时,平均每秒钟落弹6发;投掷炸弹500余枚,平均每平方公里倾泻炮弹和炸药达45吨。

当天中午,守备两个高地的志愿军,在敌人飞机、炮火的密集攻势下,虽始终在反击坚守,但因装备差距和伤亡人数较大,被美军攻占了537.7北山的表面阵地,以及597.9阵地的部分。“丢了,再想办法夺回来!”军长秦基伟掷地有声的一席话稳住了军心。经过激烈战斗,当天傍晚时分,志愿军以伤亡500余人的代价,歼敌1900余人,537.7高地北山、597.9高地再次被15军夺回。

但是这场战斗并没有因此结束,连美军也没想到,这两座连名字都没有的高地,会被志愿军如此重视和坚守,快速取胜的计划也因不断拉长的作战时间而化为泡影。

曾参与上甘岭战役,荣立一等功的健在老兵张家邦回忆,他所在的志愿军12军31师91团5连在1952年11月来到597.9高地,接手坚守10号阵地。“敌人的炮弹太密集了,飞机、火炮把山头都炸平了一截,山上的石头都被炸成了沙。”张家邦说,他们躲在阵地里不敢轻易露头,“我们都是趴在地上或者战壕里观察,敌人敢冲锋我们就扔手雷、用机枪回击。”

让他终生难忘的是,他们连200多人守阵地,虽然十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但身边的战友也牺牲巨大,“除开负伤被抬走的,最后从阵地上走下来的,就只剩连长、班长、副班长和我,四个人。”

美军先后投入6万余兵力,出动3000架次飞机和170余辆坦克,持续进攻上甘岭阵地。激战43天后,志愿军在装备悬殊巨大的情况下,经历了部分失守、夺回和继续坚守,歼敌2.5万余人。

从战斗升级为战役的上甘岭战役,最终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

此役之后,朝鲜战局基本稳定在北纬38度线上。

后来,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1950年10月初,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其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潜伏阵地阻击敌人 志愿军老兵涂伯毅遭汽油弹毁容

抗美援朝老兵涂伯毅。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涂伯毅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到了朝鲜战场,成为首批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农历大年初九,在一场战役中,他被敌军投掷的凝固汽油弹烧伤毁容,造成一级伤残,当时年仅20岁。

如今,在位于成都北郊的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内,90岁的涂伯毅已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70年前那个冬天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令他一辈子难忘。

1950年10月,涂伯毅所在部队入朝。行军路上,怕暴露目标,几乎不敢生火烧饭,大多数时候只吃干粮。

涂伯毅记得,1950年底,战役开始前,部队已提前把吃的喝的发好,战友们加了餐。“原计划准备打一个礼拜,结果出人意料,一个晚上就打下来了。”

1951年春节,年三十晚上开始了新的战役,打了一场阻击战。

就在这个春节后不久,涂伯毅被美军飞机投掷的凝固汽油弹严重烧伤。

农历大年初九,涂伯毅和另两名战友组成126师第五战斗小组,潜伏在汉江北岸一个小山村的山坡上。当天下午,敌机投掷下来几枚东西。“我立刻做好了准备,手指、脚趾都抠在地面上,减少冲击波对内脏的伤害。后来发现对方投掷的是凝固汽油弹。”涂伯毅回忆,当时山坡上的树木、蒿草甚至石头都燃烧起来,他置身火海中。

涂伯毅回忆,当时他来不及多想,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石洞,立刻冲了进去。他把自己身上的火苗扑灭之后,洞外劈劈啪啪的燃烧声还持续了一两个小时。

夜幕降临,涂伯毅才被战友找到,将他转移下山。他记得,由于当时天气寒冷,自己身上的衣服被烧坏了,战友脱下棉衣给他穿上。

同年3月,涂伯毅被送回辽宁丹东。回国后的一年里,战友和医务人员都不让他照镜子。他只知道自己被烧伤,但并不知道伤势究竟如何。直到一次他在一处水塘,通过倒影看到自己被烧伤的脸,不由得失声痛哭。

经历了8次修复、整形手术后,他的伤情才有了一些好转。1954年他回到四川,两年后正式退役,住进了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

刚开始,涂伯毅十分悲观。后来,在休养院领导和战友们的开导下,他才开始积极面对人生。“我还有手有脚,眼睛也能看得到,比起有的战友已经幸运很多。”涂伯毅说,他不仅学会了电工,时常帮休养院和周边居民修理家电,还自学了舞蹈表演、合唱指挥、打击乐器等。

1958年,因表现突出,他随四川省伤残军人演出队赴北京演出。6月1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向周恩来、朱德、陈毅等中央领导汇报演出后,周总理上台与演出队成员亲切握手,祝贺演出成功。“我记得,当时周总理跟我握手的时候,亲切地问我负了几次伤?他说我现在还能唱、跳,还能够指挥,真不错!叮嘱我好好保重身体。我当时激动得心都快要跳出来了。”回忆起60多年前的一幕,涂伯毅仍十分激动。

他还加入了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革命传统教育组,义务到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作报告。

直到现在,90岁高龄的涂伯毅仍在坚持作报告。“虽然我的手卷曲了,我的面容改变了,但是我的灵魂没有改变。只要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哪怕再小我都要去做,而且争取把它做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曹菲 摄影 刘陈平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