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上封面丨从“刷题机器”转型“终身学习者” 一个北大毕业的衡中学霸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6-16 11:29 72790

人物简介

刘嘉森,1996年生,河北涿州人。2015年衡水中学高考文科第一名、河北省高考文科第二名。2016年开始在全国各地中学巡回演讲,截至2021年演讲超过700场,足迹遍布全国。2019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现从事出版工作。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一个能顶得住“高考工厂”熬炼、成为衡水中学高考第一名的人,到底是怎么学习的?作为血肉之躯,他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过着怎样的生活? “小镇做题家”真的只是做题厉害吗?当第一名的光环逐渐褪去,他又如何在社会上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

2015年夏天,河北涿州19岁的刘嘉森在全国高考中取得673分的成绩(衡水中学高考文科第一名,河北省第二),被北大中文系录取。2019年,从校园毕业后的刘嘉森,及时找到自己的事业方向——出版。如今他已是华版(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的人文社科部总编。刘嘉森的理想很热血也很文艺:做一家像兰登书屋那样的出版公司。作为一名95后,他善于利用新媒体,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成为拥有500多万粉丝的学习型“网红”博主。

2021年6月,刘嘉森亲笔撰写的高考回忆录《心的力量》由果麦文化策划出品,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书中记录了他从小学到高中的经历,全面复盘他是怎么从一个后进生一步一步翻转成拔尖生。其中有他非常宝贵的学习经验,比如,把时间分为四个象限,高效利用;过有节奏的生活,充分休息,高考当天保持平常心:像往常一样叠被子、铺床单、打扫宿舍卫生,去操场慢跑两圈,放空心态,等等……


他也分享曾有过的迷茫和走过的歧路,比如刚进衡水中学,摸底考试排名年级第568名,让他一度失去追赶的勇气;高考前十五天,突然无法集中精力,精神疲惫而涣散……但最终他还是掌控得当,成为高考战场上的赢家。

“回望那段时光,助我跨越险关的不是熬夜刷题,而是姥爷似不经意的教诲、衡中校园的树木花草、与图书馆管理员姚老师的君子之交……点点滴滴的小事,助我走出了狭隘与麻木,开启了心的力量。”

高考第一名年年有。像北大数院里那种奥赛天才,也时时浮出水面,接受众人的羡慕。但是刘嘉森的故事依然独特,其意义在于:一个智商并不拔尖、出身平凡的少年,如何在强手如林的衡水中学自立,在持续的高压下浴火重生,从“刷题机器”成长为一个有反思能力的“终身学习”践行者。

由于刘嘉森是在赫赫有名的衡水中学读书,所以这本书也让人有“看看到底衡水中学是怎么运转”的窥视欲。但是,整本书并不是仅仅是从技术角度来分享他是如何备考的干货,更多的则是他如何通过学习,尤其是大量的阅读和自我反思能力,不断琢磨,寻找,把自己的心调整到对的路上。从这个角度来说,书名“心的力量”是非常恰当的。因为,“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

“第一名”的秘诀:

“热爱阅读”+“与世界和解”

“高考工厂”为什么没有把刘嘉森变成一个呆头呆脑的“机器人”,反而让衡中的经历成了他人生营养的一部分?答案是:阅读和思考。

刘嘉森承认,刷题的确占用了他过往生命里的大部分时间,但“阅读才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事,也是到目前为止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事。从功利的角度来谈,阅读为我提供了智力背景,使我在各个学科都有颖悟,上手快、钻研深、后劲足;从娱乐的角度来谈,阅读帮我打发了许多本来用在游戏、唱K、追剧里的时间,让我很少觉得无聊;从生命本身的角度来谈,阅读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基础……阅读让我成为考试的优胜者,但我不是为了考试而阅读。对我来说,阅读的意义只有一个:摆脱人类与生俱来的迷茫与褊狭,成就生命的完整与浩大。”

难能可贵的是,刘嘉森没有把阅读“神化”,“人生问题不会因为读书而直接得到答案,因为人生的感知是具体的,每个人都得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做出独特的选择。但缜密的思考和深刻的体悟是必需的,因此在宁谧的夜晚,我读着智者的著作,能感觉到人生迷雾里一点点朦胧的光亮,也就很觉得满足。曾经刚刚走出衡中,挟第一名之威,裘马轻狂,难免轻视了人生的复杂和世界的广阔。而如今见识到世路无穷,劳生有限,却也为自己与世界和解而感到开心。”

“第一名”的内心:

一直都在对竞争进行反抗

曾经,有一个说法很常见:高分很可能低能。考试成绩好的人,到社会上未必能做出一番事业来。距离高考六年过去了,刘嘉森已经踏入社会,具备从事出版的专业素养,有相当程度的财务和管理知识,有自己的团队,有了大城市里的一席之地。但单一的成功型思维,也框不住刘嘉森。

他对自己的定位认知很清醒,“不论最终默默无闻还是名满天下,我都将坦然接受。这个世界有趣的一点就是:总有一些东西是无法比较的……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人从来不是因为多么显贵才重要,而是因为曾与我们共度时光才重要。就算名满天下又如何呢?在我生命里重要的人,以及把我当成生命里重要之人的人,依然是寥寥数位,足够珍惜自己生命里重要的人就足以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衡中的经历让刘嘉森格外适应高校竞争和社会竞争,他几乎顺理成章地抓住了身边出现的机会,出版了畅销的书籍,做起了百万粉丝的短视频账号,成了公司独当一面的管理者。但是他说,在“内心深处我一直都在对这种竞争进行反抗,我绝不希望我的人生就是持续的竞争,竞争本身不足以支撑起人生的意义。”

【独家对话

“人生不能老跟别人比,过好自己的就行”

刘嘉森的案例也让我们可以确认,真正的高考成功者,其实是把高中三年的生活当成汲取知识,锻炼分析事物、磨练坚强意志、心理健康有弹性的一次机会。能做到这个境界的人,不光高考能成功,在之后上大学、到社会工作,他或者她都不会表现得差。因为,高考成绩可以过去,光环迟早会消褪,但经过高考三年磨练出的“掌控一个又大又难的事儿”的综合能力,却可以陪伴终身。带着这些思考,近日,封面新闻记者独家对话刘嘉森。

封面新闻:新书《心的力量》名字是你取的吗?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

刘嘉森:是果麦的路总亲自定的,他认为在我全书的主题不是简单的奋斗,而且还有自我与现实的和解,也就是说我伴随着心灵的成长而更加成熟和智慧,最终拥有了出色的成绩。所以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开启“心的力量”,而不是苦哈哈地玩命学。我很赞同这个看法,就把心的力量作为书名。

封面新闻:你总结说自己的时间分为四个象限。在看似不是学习时间的第四象限,你也在想着或者做着积极的事情,比如早上醒来要让自己积极思考,一天就会很有力量。这种经验你是怎么摸索出来的?

刘嘉森:看了很多书,包括史蒂芬柯维和弗洛伊德的著作,了解到一些自我管理和精神分析常识,所以能够总结出来这个方法。我的思考路径是这样的:下午五点钟状态还很好,六点半吃完饭回来可能就心绪不宁或者颓废萎靡,问题出在哪里呢?一开始我以为是饭的问题,很认真地换了各种不同的饭菜,发现状态还是不稳定。后来发现问题在于我吃饭的时候在想什么。吃饭的时候人一般要么聊天,要么走神,很容易想到一些灰暗的前景、烦心的事件、课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冲突,结果就是消耗了很多正能量储备,变得烦躁和疲惫。所以我们作为思维的主人,有义务把第四象限的大脑空闲时间也管理起来。

封面新闻:《心的力量》行文非常流畅,我看起来津津有味。你的经验,你的思考,都很实用而且富有启发性。谈谈你写作这本书的契机或者过程吧。

刘嘉森:我两年前动笔,当时觉得自己一路走过来不是很容易,以平凡的资质逆袭,从800多名到500多名,再到全衡水第一名,很想把经历写下来。本来准备三个月写完,可是越写越动感情,总是反复修改细节,而且许多事件经过我思考之后有了新的意义,所以写作周期就被拉长了,写了整整两年。

封面新闻:你在很多家长心目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精英人士。你现在还做在短视频平台上当up主,而没有去继续深造比如考研出国等等,是比较少见的案例。你是怎么考虑的?

刘嘉森:首先我这个案例不少见,北大的灵活就业观念早就成熟了,不管是短视频平台,还是幼小培训、中介、家政,乃至脱口秀,都有不计其数的北大学生在参与。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会流动到有机会的地方去。原因也很简单,我们都是普通人,有衣食住行之需,有生老病死之忧,所以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必须的。

其次关于考研和出国,我主要是不想趟浑水,近几年的考研人数暴增是什么原因大家都知道,总不可能是突然多了上百万个热爱读书的人,完全是由于整体就业形势。但考研也不是灵丹妙药,因为读研是有时间成本的,读了三年研出来确实有了更高的起点,可是选择工作的人也拥有了三年的工作经验,也就是当你琢磨着把起跑线往前挪挪的时候别人已经跑很久了。何况如今公司都很现实,宁肯选一个在小公司里干得很出色的本科生,也未必要一个毫无工作经验的名校研究生。

出国也是同理,出国几年能学到多少知识挺难讲,但是跟不紧国内市场发展的代价却很大,特别像我从事的出版业,每年形势都不同,还是在国内更能把握机遇。而且由于考研出国人数的暴增,内卷程度加剧了,原来复习半年轻松考研,现在奋战两年未必成功。我的职业是主编和作家,属于出版人,线上自媒体和线下演讲都是我的渠道,这种产品与渠道合一的模式是目前的大趋势,我猜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自我形象、产品研发和渠道销售打通合并,从隶属于组织的螺丝钉变成自我造血的超级个体。

封面新闻:抖音或者其他短视频有很多好处,但是也有不少坏处。你是怎么做到充分利用其优点又不被其坏处影响到的?

刘嘉森:抖音快手的缺点就是太消耗时间了,所以我一般只关注跟我同类的主播,而且因为我的粉丝主题是妈妈粉和学生粉,我就重点关注我粉丝们的需求,给他们提出中肯的建议,其他的视频我刷得不多,就是比较爱看小姐姐跳舞,看了心情舒畅。

一边做出版,

一边当“网红”

封面新闻:如果有人说,“读书有什么用?考上北大不也就是个快手网红,粉丝还没小学毕业的老铁高”,你怎么面对这样的说法?

刘嘉森:小学毕业当网红赚钱的成功概率极低,纵使是天赋异禀、头脑灵活也要玩命勤奋才行。我目前是把短视频和直播当副业,运营专门有团队操作,每天直播一两小时左右,收入也能贴补日常了。纵使过五年自媒体热潮褪却,我也能守住本业。其实以我700多场演讲的观察来看,“读书无用论”在中国少年群体中是没市场的,孩子从小接触互联网,早就比较过各种出路,也很清楚没有根基的纯粹当网红,算不得长久出路。

封面新闻:上了北大中文系以后,你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大学跟中学的节奏有很大不同,你是怎么调整的?

刘嘉森:在北大就不怎么安排时间了,备好一摞书,开心地看就行。大学前两年我比较内卷,虽然内心讨厌内卷但是同学们都玩命争绩点,我也不想输,所以各种技巧都用上。特别是选课技巧这方面,北大学生都知道,选课得选给分好的、任务少的、自己已经有了解的,比如说已经会游泳的人应该选游泳课,不能选乒乓球,因为游泳课得分高。

但是这样做意义何在呢?所以大三开始我就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但是挑战性很大的课,比如聂锦芳教授的哲学史,还有包茂红教授的亚洲史,成绩很快就跌下来了,但是我很开心,感觉学到了实打实的东西。但是我敢选“虐课”是因为大三我的年收入就稳定了,足以养活自己。

封面新闻:在北大学习四年,最大的收获在哪些方面?

刘嘉森:北大四年的学习主要是通过阅读量的高强度积累,让我整个人变得通透了。并不体现在具体的工作技能,而是心态更容易平衡。抬头一看,比自己强的太多了,低头一瞅,比自己惨的也不少,更别说悠悠历史古往今来,成败尽归黄土,于是就明白人生不能老跟别人比,过好自己的就行。像我现在做出版,明知道出版这个行当是利润低、规模小,但是因为很喜欢,所以就觉得开心,别人搞金融房地产赚大钱了我也不嫉妒。

封面新闻:你的理想是想做一家兰登书屋那样的出版公司。为什么对出版这么情有独钟?

刘嘉森:看书多,小时候阅读就很入神,一读一整天,后来阅读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所以本身就跟出版业结缘甚早。而且我对纸质书非常迷恋,只看纸质书不看电子书,对于书的内容与装帧如何匹配也一直都有思考,所以出版是非常适合我的工作。

希望大众能多关注高考的“内功”,

看到一种蕴素质于应试之中的可喜趋势

封面新闻:普遍认为高考是当下普通家庭孩子向上发展最公平的途径。但也有人认为高考要改革。您怎么评高考这个形式?

刘嘉森:需要改革且正在改革。首先我认为高考的确十分公平,近年来更加公平了,特别是取消自主招生和缩小奥赛录取规模,减少了高考录取的多元性,使得暗箱操作空间趋零,大大有利于公平。

其次我认为高考的革命性改革其实蕴藏于出题之中。这一点是大众不甚关注到的,比如历史考题,三十年前考太平天国运动就只考死知识,让你画出太平军的进军路线,画对了就满分,这种知识有什么用?考完就忘了。十年前的历史考题变成了考太平天国的意义与影响,比之前有提升,可是仅仅以课本原文作为正确答案,太单调了。如今的考题就很好,不盲从课本,而是给出史料,适度自由发挥,考察学生理解和接纳新观点的能力,倒逼同学们去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有助于培养出更理性的公民。

语文也是,之前总考拼音成语病句,没意思,比如有的题规定“滚下山坡”是对的,“爬下山坡”是错的,这种硬抠字眼的题目无甚大用。但是现在的卷子就很好,2020年全国一卷用海明威考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用管仲、齐桓公与鲍叔牙的历史故事考察面对疫情的个体担当,有利于选拔出具备高超人文素养和敏锐感知时代脉搏的青少年。

所以虽然几十年来都是同样的做卷子考试,考察的内容和方向却有天壤之别,从考琐碎知识、考无聊技巧变成考阅读素养、考时代视野、考学生的精神自我建构,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所以我很希望大众能多关注高考的“内功”,看到这样一种蕴素质于应试之中的可喜趋势,而不是把素质教育与高考相对立。

封面新闻:你平时会喜欢看什么书?请你分享几本吧,谢谢!

刘嘉森:《切尔诺贝利的午夜》《万古江河》《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老子通释》。这几本就是我最近在读的书了。

评论 14

  • 索菲亚 2021-06-18

  • tdytaylor 2021-06-16

    [得意]

  • 索菲亚 2021-06-16

    希望大家多阅读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