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板凳龙入选国家级非遗 传承人谭显均:60年情系“龙舞” 此生心愿已实现|端午话非遗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6-14 17:42 94414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我这一生的愿望,就是安仁板凳龙能够入选国家级非遗。现在看来,我的心愿基本已经实现了。但是我希望,安仁板凳龙还能往世界级的舞台冲刺,那我就没有遗憾了。”

6月10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四川有14个项目入选。其中,龙舞(安仁板凳龙)名列其上,成功入选非遗“国家队”。消息传来后,来自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安仁乡的非遗传承人谭显均,心里悬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像吃了一颗定心汤圆,自然是开心又激动的。”6月14日,正好是端午佳节之时,记者采访到了安仁板凳龙第九代传承人谭显均,在情系安仁板凳龙60年后,他终于亲眼看到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

谭显均在制作安仁板凳龙

制作工艺古朴 表演技艺独特

这个“龙舞”不一般

随着激越的锣鼓声起,象征着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的安仁板凳龙被舞龙者掌握在受众。只见舞龙的人随着音乐舞动板凳,在翻滚腾越之中,舞龙者的矫健洒脱,刚劲的舞姿和有力的动作,引起观众们的阵阵叫好……

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用各式各样的龙舞、龙灯,表达着对龙的敬畏、尊崇和期望。其中,安仁板凳龙绝对是特别的存在之一。据悉,安仁板凳龙指产生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安仁乡,流传于周边达川区麻柳、檀木等20余个乡镇,以板凳为道具的一种地方传统民俗舞蹈,是“湖广填四川”时湖南籍移民引入的,由乡民世代相承,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安仁板凳龙通常以长条木凳为基础,在其上用竹篾条弯制成龙头、龙身,以稻草、包谷壳等几种农作物秸秆装饰,象征五谷丰登;以板凳的四只脚作为龙腿,寓意四季平安;每条龙由三名男性表演,取意三阳开泰。”谭显均细细解释安仁板凳龙所承载的寓意,同时他也讲到,在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舞龙者加入其中。

而谭显均与安仁板凳龙的故事,要从60多年前讲起了。生于世代传承安仁板凳龙的家族之中,谭显均对这项传统文化耳濡目染,感受着其魅力与历史沉淀,更在童年时期就对其“情根深种”。“才几岁的时候,看到人们的舞板凳龙,我就非常感兴趣。有时道具放着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去摸一下、舞一下,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我有天赋。”于是,谭显均与安仁板凳龙的缘分就此开始,并贯穿了其几乎全部的人生。

作为安仁板凳龙的第九代传承人,谭显均与其“纠缠”了60年,更在青年时期就投入了研究安仁板凳龙的组织编排、道具制作和乐器打击之中。谭显均说,自己也曾见过各式各样的龙舞、龙灯,板凳龙也并非安仁独有。但有些地方的板凳龙,已经随着时间的演变有些‘变了味儿’,有的表演技艺变得太简单,有的制作工艺失去了特别之处。“我们安仁板凳龙,保留的是原汁原味的制作工艺。光是制作一条板凳龙,不说要做多精致,都需要6至7天的时间。”而在表演中,表演者做出追、赶、跑、跳、翻、滚、蹿、爬等基本动作,更有多达十几套的表演动作,令人叹为观止。

坚持“原汁原味”背后

“龙舞”传承也有难处

制作工艺古朴、表演技艺独特,这些本是安仁板凳龙的独特魅力之处,但也许正如因如此,其传承也面临着不少的压力。保持“原汁原味”,也要求传承者要付出数倍的精力、成本和心血。谭显均谈到,曾经为了赶制板凳龙的制作,要“通宵通宵地熬”,才能达到演出的标准。

因为寓意五谷丰登,所以编织板凳龙道具的原材料必须由五种物品综合扎制而成,这也决定了安仁板凳龙的制作工艺不会简单。于是,也有人提议,能否用彩色的布条来代替稻草、包谷壳等农作物;也有人提出,可以简化舞龙者的动作。“仔细想了下,我们都觉得不行,不能去迎合当下的这种审美。把握不好的话,老百姓会觉得没有好的寓意了。”虽然传统的制作过程确实麻烦,但他依然坚持并将其保留了下来。

虽然压力重重,但谭显均一直行走在安仁板凳龙的传承之路上。当下,他的儿子也成为了安仁板凳龙的第十代传承人,将这项来源于湖南,又在蜀地之上焕发出生机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我们祖上的族人,就是从湖南迁到四川的。我爷爷跟我说,安仁板凳龙就是谭氏宗亲带到四川来的。所以,我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

随着安仁板凳龙入选非遗“国家队”的消息传来,哪怕已经在这个行业工作了数十年,谭显均的心情依旧如同孩子般激动和兴奋。“昨天我们开了会,要把安仁板凳龙这一特色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要把其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将来的文化发展,做一个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制作工艺方面,我们希望能把其商业化。”谈到此处,谭显均的语气中充满了希冀与干劲。

评论 1

  • 一条锦鲤 2021-06-16

    传统文化👍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