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高考作文丨散文家蒋蓝:可为与有为 ——水的出路与人的出路

封面新闻 2021-06-07 17:25 70192

文/蒋蓝

一言以蔽之,古蜀人的历史,就是与江河较量的历史。

水泽遍布、雾气弥漫的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是“造梦”的工厂,是诗意盎然之地。水固然可以造梦,也潜藏着跌宕的灾祸。三千年前,开明九世离开“梦郭”——就是位置较低、易为洪水淹没的地方。当他们励精图治把成都平原的积水排出去后,大片陆地出现了,开明王决定举国迁居成都。

治水者,必须懂水。懂得如何与水达成和解。如果说他们的可为之处首先是从“上善若水”里获得了启示,那么他们的有为,则是把“洪水猛兽”降服为一派清流。在给予水的出路之余,人的出路也出现了;人的出路越来越多,水的出路又为人们昭示了逐梦的方向。这是治水与治城的辩证法,它更强调在生命力的导引下独立摸索和独立施为,人道与天道的共荣共生。我以为,像大禹、开明王这样的拓荒者,用坎坷、清廉、摩顶接踵的一生,昭示了另外一种伟力的存在:可为是希望凌空的愿景,有为才是把愿景变成富饶的天府之国。寻找水的出路与探寻人的出路,成为了古蜀时代给我们的无尽思考。

从无路到小路,从小路到大路,从大路再通达天际……抵达无人之处的探路者,可能会洗去一身征尘,再寻找一条朝向大光的路径。一个探路者的一生也许寂寞,但他脚下有力,心中有路,头上有光。

他也许有迂回,也许会走错方向,但有时的退步是为了更快地前进。其实,一开始谁也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是大路抑或窄门。就像诗人弗罗斯特的《林中路》所昭示的两种选择。但探路者从不停止,他在不断试错的过程里,一定会找到正确的方向。

一片无论多么优美的景致,没有探路者、劳作者的身影,那只是风景。一旦他们出现了,他们赋予了景致的灵魂,那才是鱼龙漫衍的山水。

永不言弃,千磨万击,无怨无悔,敢于让想象落地开花,把可为彻底铺展为有为的大地,唯有这样的人,已经超然于小路、大路与窄门之上!他们才是强大的立世者。

去年的一个夜晚,我在阿坝州的草甸散步。在成阿公路开通之前,山里的老百姓与外界几乎鲜有联系。而一条人间天路所昭示出来的光与热,就是最为鲜活的“文明启示录”。

在那些探路者的内心深处,未必有什么高深的言辞,只有一种让灵魂自身与道路一同生长、一起延伸的道德准则,而不一定是灵魂渴望得到拯救。因为灵魂遵循着拓荒之路的原则,灵魂拥有与道路相互保管、相互赠与的秘密。

1940年,伟大的诗人穆旦在《玫瑰之歌》里吟唱道:

虽然我还没有为饥寒,残酷,绝望,鞭打出过信仰来/没有热烈地喊过同志,没有流过同情泪,没有闻过血腥/然而我有过多的无法表现的情感,一颗充满熔岩的心/期待深沉明晰的固定。一颗冬日的种子期待着新生。

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这样的种子必然要长成森林。

评论 3

  • 偷吃火锅的山人 2021-06-08

    很有意思

  • Joyunion 2021-06-08

    得分:3?

  • 汐止 2021-06-07

    学好古蜀史,下笔如有神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