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徐语杨 钟雨恒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时逢“5.18”国际国博馆日,一则“文物戏精大会”刷屏朋友圈,七大博物馆的“馆藏珍品”活起来了。但是,你知道这些文物都是什么吗?封面新闻为你解答。
潮州窑白釉观音
“听说我们馆开通抖音了。”细腻温婉的女声从屏幕传来,一位微闭双眼,头轻轻歪向一侧的观音,正“悄悄”地向身旁的“伙伴”传递着这一消息。这尊潮州窑白釉观音立像来自明朝,高78.5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潮州窑,在今广东省潮安县,该地唐宋时属潮州,故称潮州窑。
青铜人首
这位要给大家“表演真正的技术”的文物,是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人首”,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商代文物,高37.5厘米,重0.6千克。古蜀青铜人面具曾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大量出土,是上个世纪我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三彩梳妆女俑
一尊梳着单刀半翻髻的女俑,听到博物馆开通抖音账号的消息,“兴奋”地跳起了“拍灰舞”。女子身着白、绿相间的襦裙,身形优雅,笑容可掬,唐人喜好音乐,仿佛是压抑了千年的“寂寞”在这一刻释放出来。这尊“三彩梳妆女俑”,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表现的是女子正在使用铜镜的情形。女俑发髻高梳,身穿小袖腰襦,外罩绣花半臂,裙褶处遍绣柿蒂花。她左手半握举于胸前,正持镜照面;右手伸指似要妆点额头。简单的动作、简洁的造型,将一位举止优雅,衣着华丽的唐代女子刻画得淋漓尽致。
陶女乐俑四样
“比心比心”的后排陶俑,是来自南北朝时期的“陶女乐俑”。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草厂坡墓出土,弹琴俑高22.5厘米、歌唱俑高24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了南北朝时期的音乐风俗。
乐俑右边有一个造型很萌的文物,名为“鸮卣”,商代青铜盛酒器。是山西博物院的馆藏珍品。高19.7厘米,口长径12厘米,短径8.6厘米。不仅实用,也是精美的艺术品。鸮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
在这群“乐俑”下方的是“骑驼乐舞三彩俑”,唐代文物,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是国家博物馆的珍品之一。
“三彩俑”的右侧,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重金络壶。战国文物,通高24厘米 1982年盱眙南窑庄出土。此物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于一身,体现了泥范铸造工艺最高水平。
人面纹方鼎
“C位出道”的“98K”电眼玩家,是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人面纹方鼎”,此器青铜材质,年代商,1959 年宁乡县黄材寨子山出土 。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是全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鼎亦被称为大禾方鼎。此鼎反映出商代晚期青铜制作者已具备了较强的写实能力和形象概括能力。
陶武士俑
在“98K”电眼之后,受到一万伏暴击的是隋代“陶武士俑”,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高34厘米。隋朝统治时间虽短,但战争频繁,因此对盔甲等防御设施的制造非常重视。
三彩釉陶女俑三样
一群真正的“老戏精”表演了见到“皇上”、“大臣”的不同方式。领队的彩陶叫“三彩釉陶女俑”,唐代文物,1957年陕西西安土门村出土,高45.2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女俑反映了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
在她右边一唱一和的是“男装女陶俑”,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杨勖思墓出土,高51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女着男装在中国古代社会比较罕见,这件女陶俑则反映了唐代开放的风气。
在她身后围观的是“双髻、高髻陶女俑”,唐代。高31.4厘米、31.6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组文物则主要展示的是唐代发型、妆容以及着装等时代风尚。
击鼓说唱俑
出现在“当当当当”环节的是“击鼓说唱陶俑”,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天回山,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件击鼓说唱俑是陪葬俑中少有的传神佳作,代表了东汉陶俑的平实感人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风格。在四川的东汉墓中先后出土多件形象类似的击鼓说唱俑,这说明当时蜀地说唱表演颇为流行。
木雕罗汉像
结尾处,一尊托腮的罗汉在镜头前向观众摆起了手。他是来自广东省博物馆的“北宋庆历八年木雕罗汉像”,高51厘米,座宽22.6厘米。他的头轻轻向右侧,右手托腮屈置右膝,右手半跏跌坐,右足踏座;左足平跌,左手自然放置左腿上。神情安静,嘴角露笑,似乎在冥想者什么。会不会正思考着:明年的世界博物馆日,自己表演什么节目好呢?
评论 2
apple152 2018-05-21
没看
nexuser 2018-05-19
没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