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去看和恐龙一起玩耍过的“小伙伴”中国鳄蜥

新华社 2021-05-21 15:11 31216

新华社广州5月21日电 5月的南岭山脉进入潮湿而多雨的季节,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罗坑镇的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曾和恐龙生活在同时代的古老生物——鳄蜥在一些山间溪沟中活跃起来,捕食、交配、产仔……迎来一年中最有活力的繁殖季。

罗坑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鳄蜥野外种群数量最多的保护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记者前往探访,刚好赶上鳄蜥的活跃季节:它们每年11月份冬眠,次年3月苏醒,3至5月是交配、产仔的活跃期。

这是5月13日在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鳄蜥研究中心拍摄的鳄蜥。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鳄蜥的身体和尾巴极像鳄鱼,而脑袋则非常像“霸王龙”。鳄蜥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两省区的深山溪沟中,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爬行动物“大熊猫”之称,自第四冰川纪末期就存在于华南地区,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这是5月13日在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鳄蜥研究中心拍摄的鳄蜥。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5月12日在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鳄蜥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检查鳄蜥幼体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沿着隐藏在深山密林中一条当地叫作庙背冲的小溪沟上行三四百米,在科研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幸运地见到了两只野生鳄蜥:它们静静地趴在细枝上休息,受惊后立即跃入水中不见踪影。

“据我们每日的巡查,庙背冲溪沟内生活着20多只鳄蜥,既有纯野生的,也有人工繁育野化放归的。”长期驻扎在罗坑镇、从事鳄蜥研究六七年的刘海洋说,在罗坑保护区内,还有约50条像庙背冲这样的溪沟发现了野生鳄蜥的踪迹。

这是5月13日在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庙背冲溪沟拍摄的野生鳄蜥亚成体。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2020年,科研人员进行了鳄蜥野外种群调查,在罗坑自然保护区内共发现了121只鳄蜥实体,并依据概率学统计方法,估算整个保护区的鳄蜥数量约为770—880只,比2012年增长了30%多。

调查发现,加上两广地区其他保护片区,我国鳄蜥野外种群近年来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从2000年前后的700多只上升到目前1200只左右。

这是5月13日在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鳄蜥研究中心拍摄的鳄蜥头部特写。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罗坑自然保护区原是保护森林植被生态的,自2001年科研人员首次在这里发现野生鳄蜥后,这里的主要保护对象调整为鳄蜥及其栖息地,并在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

保护区下设3个管护站,有60多位专、兼职的管护员,把保护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负责每天在各个溪沟中巡查,观察鳄蜥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起居”。

5月13日,在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庙背冲溪沟,科研人员刘海洋在巡查野生鳄蜥栖息地。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除保护野外种群的生态环境,罗坑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近年来加强了鳄蜥人工繁育研究。十多年的时间,共繁育了约500条鳄蜥,并野化放归了150条,现在繁育基地还拥有人工饲养鳄蜥260多条。

在罗坑自然保护区的繁育基地,记者看到了今年出生的30多只鳄蜥幼仔:它们被安置在十多个繁育箱中,水管中不停地滴下水来保持潮湿。“水不能太多,避免小鳄蜥被淹死。”罗坑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何南说,鳄蜥是卵胎生,一般怀胎10至12个月。鳄蜥妈妈有种神奇的能力,可以根据外界环境情况控制生仔时间,“如果环境不好,最长可以延长一个月再生。”

5月12日,在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鳄蜥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何南对比两条鳄蜥尾部的不同纹路。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为了更好地繁育和研究鳄蜥,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在繁育基地设置了婚配研究区、晶片植入研究区等,专门研究鳄蜥的生育繁殖规律,提高鳄蜥繁育成活率和野化能力。

人工繁育鳄蜥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恢复鳄蜥种群的野外数量。目前,罗坑自然保护区已开展了三次人工饲养鳄蜥的野外放归活动,陆续放归鳄蜥数量总计150只。

这是5月13日在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正在进食的鳄蜥,食物是投喂的蚯蚓。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何南介绍,2009年第一次鳄蜥放归后对其连续4年跟踪,被跟踪的个体身体状况均良好,当年放归的小鳄蜥已变成成年个体。而更令人惊喜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了放归鳄蜥再次繁殖的幼蜥,据此可以认定,人工饲养的鳄蜥野外放归获得了成功。

这是5月13日在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庙背冲溪沟拍摄的野生鳄蜥亚成体。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何南说:“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已经取得成功,目前保护区的主要任务已从抢救性保护转为维持种群平衡,因为野外种群数量已经得到增长,并在不断增长。人工繁育的主要目的也从野化转向了科学研究。”

策划:车晓蕙

文字记者:车晓蕙 李雄鹰 张怡晟

摄影记者:邓华

视频记者:黄国保

编辑:梁文雅

新华社广东分社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联合出品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