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驾驶室里的传承——青年一代擦亮中国高铁名片

新华社 2021-05-04 21:27 28324

陈超驾驶的高铁列车虽不能穿越时间,但他却在驾驶室内感受到了一代代铁路司机身上不变的精神。

作为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铁)三棵树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的一名高铁司机,34岁的陈超一直秉承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精神。在他看来,从上一代铁路司机身上传承而来的这些精神,正帮助青年一代更好地擦亮中国高铁名片。

2014年,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陈超,还是一名内燃机车司机。“那时候想着啥时候能开高铁,后来单位招募高铁司机,我想自己一定要抓住机会。”2017年,陈超如愿来到西南交大进行高铁知识学习。

“一切都是困难的,因为和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有很大不同,高铁驾驶技术的学习一开始很吃力。”上课听讲、下课自习成了那段时间陈超生活的常态。为了尽快学会驾驶技术,每次跟车学习,陈超都会站在老师身后一遍遍听讲,“不舍得离开驾驶室”。

“高铁是中国的名片,那时候觉得自己的能力要配得上这张名片。”一个月后,陈超如愿考取了高铁驾驶资格。如今陈超已有三年高铁驾龄,因为在年轻人中技术较为出众,前不久他承担了京哈高铁全线开通后哈尔滨往北京方向的首发任务,成为哈铁最年轻的复兴号司机。

陈超在驾驶高铁。新华社记者王君宝 摄

“我的这些进步离不开邢云堂老师,受他影响,我平时总会看一些驾驶技术类书籍。”陈超口中的老师,同样是三棵树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的高铁司机,但49岁的邢云堂角色有些特殊。

2007年,中国高铁的宏伟图景徐徐展开,由于技术出众,当时年轻的邢云堂成为中国较早的一批高铁司机培养人选,被选派到西南交大学习高铁理论知识。

比陈超开始学习高铁驾驶技术更难的是,邢云堂那一批学员没有“学长”,“听不懂”是常态。但邢云堂一遍遍“啃书”、请教,凭着一股子犟劲,最终考下了高铁驾驶资格。

2012年1月,中国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迎来第一台动车组实验车上线联调联试,为保证动车组能在冬夏温差近80摄氏度下安全运行,邢云堂每天从20时到次日凌晨,驾驶动车组收集极寒天气下动车组运行数据。

在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邢云堂主持编写《CRH380B动车组司机作业指导书》等教材,成为高寒地区高铁司机的必修书目。

邢云堂在进行高铁列车的驾驶数据分析。新华社记者王君宝 摄

如今,哈铁每一批年轻的高铁司机上岗前,邢云堂都要对其进行集中培训。

“我们也是受到上一辈的影响。”邢云堂说。

前不久,88岁的三棵树机务段退休铁路司机李瑞俊,如往年一样,再一次给机务段的新入职员工进行了一场名为“系好入路第一粒扣子”的讲座。

李瑞俊10岁在解放区站岗、放哨,后来参加过抗日战争。在特殊年代,他的同事们将火车开到抗战前线。

“很多时候也会感觉高铁司机很辛苦,工作时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每逢节假日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陈超说,但当自己听到当年的青年火车司机在前线开火车的故事时,便觉得自己面对的困难并不算什么。(记者王君宝)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