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成飞“老兵”殷灿冰:我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的70年

封面新闻 2021-04-14 21:22 44667

田咪 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1951年4月17日,党领导新中国航空事业正式诞生。到今年的4月17日,70年不过须臾,但又承载和凝结了诸多中国航空人奋斗的青春和回忆。

出生于1951年的殷灿冰,与新中国航空事业结缘是在1976年,那一年,他刚从成都长征航校毕业分配到航空工业成飞。近日,这位两鬓斑白的70岁老人,再次向记者讲述了与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的日子。

往返四十多公里

他十余年的上班路踩坏了三辆脚踏车

殷灿冰刚刚进入成飞工作时,成飞所处的黄田坝还是郊区,只有一条简易公路通往市区,其他的土路颠簸得连自行车都没法骑。

“父母家在成都凤凰山边的西金厂,距离黄田坝20多公里,每天我要骑自行车往返40公里上下班。”但想到自己27岁了还能有机会到飞机制造厂上班,殷灿冰心里的感激与激动都化成了踩脚踏板的力气,而一踩就是十多年。“直到1990年,我搬到成飞家属区,已经骑坏了三辆自行车。

作为年纪比较大的“新员工”,殷灿冰很珍惜这份工作。“因为早年上过山、下过乡,工厂干活的苦在我看来都不觉得苦,干起活来也特别卖力。什么重活累活,我都抢着干,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劲儿。”

那几年成飞公司迎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正加大力度扩招、搞生产,光从长征航校就陆续招来1000多名毕业生,主要在机加、钳焊等各分厂干活,有干铣工的、干车工的、干钳工的,殷灿冰干的是磨工。

“我们用的是老式刃具磨床,即使有师傅带,但对于精度的掌握还是要靠经验。”为了早一点掌握技巧,减少零件出问题的概率,殷灿冰就趁别人休息的时候多上手。进给力度、磨削声音、装夹深浅,这里面有不少学问,一钻进去常常忘了时间,几个小时下来,衣服上、脸上全是粉尘。

让飞机准时上天

通宵赶工守住最后一个制作节点

之后的几年,航空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成飞开始大量生产歼7飞机,刀具车间的工作也更忙了,每个月的订单多到只能按照特急件、急件来分配。那时的43车间,加班是常态,磨工是最后一道工序,每个月的最后一天都需要通宵赶工。每个人都想着赶快把刀具又快又好地磨完,好让零件部门保住生产节点,让更多飞机飞上天。

慢慢地,成飞的厂房越盖越多,上世纪80年代,殷灿冰所在的五分厂已经扩大到七、八个车间,人数也增加到1000多人。后来,成飞积极响应号召,快速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了许多民品生产任务,当时生活中能看到的干洗机、千斤顶、摩托车等日用品都有了“成飞牌”的身影。那时候条件也好一点了,公司家属区也成规模建起来了,大家伙儿一个个都干劲十足,殷灿冰也在1985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

1988年,成飞开始做转包项目,当时最有名的麦道系列客机机头,是中国最大的民机转包项目之一。“一些全硬质合金的刀子被送来磨,我们使用的氧化铝砂轮损耗特别快,还达不到很好的效果,非常影响加工效率。后来厂里用上了金刚石砂轮,磨刀速度大大提高,粉尘也减少了,我们高兴了好一阵。”殷灿冰表示,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大家想了不少办法。

磨床自带的通用刃具磨夹具又笨重又不好操作,殷灿冰和工艺员杨昌留一起跑到外单位“取经”,又回头自己钻研、问老师傅。“有人劝杨昌留放弃,他却为了能解决我提的问题,默默加班、查资料,不时跑到现场跟我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只要我有更好的想法,他就立马加到他的设计中,就靠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头,我们最终把更高效、更轻便的专用刃具磨夹具给整出来了。这个夹具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后来所有的老式磨床上一直沿用。”

劳资处最老的“新兵”

为工作不惧从头学起

进步就是这样一步步积累,在积累中迭代的过程,并取得成果。“歼10首飞那天,所有高处的看台全部站满了人,我离得远,但巨大的轰鸣声仍将我的心震得发颤,那一刻,心里的自豪感像要从胸腔涌出来。即使我不在装配一线,但一想到我曾为它工作,我还是激动得热泪盈眶。”首飞成功后,殷灿冰获得了型号首飞三等功,“我为型号做贡献,型号成功我成才”这句口号成为殷灿冰之后岁月中不竭的精神动力。

1996年,殷灿冰被调到当时的劳资处。那时殷灿冰已经45岁了,劳资处从来没来过这么大年纪的“新员工”,什么都要从头学。“那几年公司的发展可真快呀,身边多了很多名校毕业的年轻人。”

殷灿冰当时的主任比他年纪小得多,专门从部门要来一台微机,教殷灿冰打字、做表格、建文档,还送殷灿冰参加公司组织的计算机知识培训,殷灿冰在新的领域从头“磨”起。“他跟我说,以后办公是离不开计算机的,要早点学会才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我也还算争气,只要懂一点微机的,我都去请教,一门心思要搞懂,不久便能够顺畅使用进行办公,还能自己创新设计一些实用的表格。”

在劳资处那几年,殷灿冰感触最深的就是工人们的工作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了。“因为要建立工时标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生产现场,最开始,很多工种环境是很艰苦的,后来不断有数控设备代替老的机床,噪音、粉尘都有了很大改善。”

如今,殷灿冰已退休10年了,当年开过的老式磨床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更多的是高科技数控机床、自动化设备,很多他也叫不出名字。这10年,殷灿冰总想着还能为公司做点什么,在社区的业委会、老协会、退休党支部,都有他的身影。

殷灿冰希望,无论干什么,他都能像当初在一线干活那样,踏实做好、无愧于心。“我也更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航空、加入航空,让更多的先进战机在祖国的蓝天飞翔。”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封面新闻推出

“我们的红色记忆——川渝红色故事征集活动”


征集时间

2021年4月15日-2021年12月底

征集内容

红色记忆,是历史的烟尘,亦是闪耀的星河。一个物件,一段故事,背后浓缩着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情缘,也体现着时代的价值追求。本次征集活动,我们将以人物、物件为载体,探寻建党百年时光。

1、红色岁月

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你身边的某个人,他们有的在革命斗争中勇往直前,有的为国家重大工程倾其一生……英雄们的峥嵘岁月,我们一起重温。

2、红色印记

一枚军功章、一张老照片、一本日记本、一份入党申请书……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感人故事,等你来讲述。

3、红色足迹

一处红色文化遗址、一次重要会议、一个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故事……寻找身边的红色足迹,重走来时路。

推荐形式:

1.短视频+说明文字(视频一般不超过5分钟);

2.实物照片+文字故事(照片一般不超过9幅)。

征集渠道

1、下载封面新闻客户端,在首页推荐频道→大家在看位置,我们的红色记忆征集入口

2、点击进入封面新闻青蕉频道推荐圈子,点击#我们的红色记忆#,一键参与。

3、通过封面新闻的官方微博、微信或抖音账号,以及青蕉视频官方微博进行留言参与。

4、您还可以拨打热线028—86969110,参与征集活动。

5、您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wybl@thecover.cn,参与本次征集活动。


对于优秀投稿,活动主办方将酌情联系报送者进行视频拍摄和深入采访,以便进一步传播推广。

投稿作品由活动评委会进行评审,择优在封面新闻客户端、封面新闻微博、微信和抖音等平台发布。

2021年底,封面新闻将为本次征集活动的优秀作品颁发证书。

还在等什么,快来参加吧!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