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曲三:秋登钟鼓楼

封面新闻 2022-09-28 11:31 47760

文/曲三

一个秋风习习的早晨,我和友人登临四川德阳的标志性古建筑——钟鼓楼。

很多老川西坝子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德阳有个钟鼓楼,半截还在天里头。”德阳钟鼓楼已经历经300多年的风雨,堪称蜀中名胜。老钟鼓楼高5层20多米,古称四面鼓楼,又名来鹤楼,左悬大铁铸钟一口,右置大圆鼓一面。钟鼓鸣奏时,声闻数里,为古时县城报时之用,故名钟鼓楼。

曾经的老钟鼓楼坐镇于德阳东、西、南、北4条街的中心,雄视四方。如今,随着岁月变迁,钟鼓楼迁至城东凤翥山之顶,依然位于城市中轴线上。高速公路如玉带般从山腰绕过,全国各地的人只要从高速公路上经过德阳,一定会看到这座名楼,并惊叹于它的美丽雄姿。

德阳的城市中轴线是长江路,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长江路的尽头,便是开阔的钟鼓楼广场。站在广场上抬眼一望,很远可看见一座百尺高楼拔地而起,矗立在山顶,富丽堂皇。从广场信步拾阶而上,可见一面石墙,上刻“钟鼓楼”3个浮雕大字,每个字3平方米左右,笔力苍劲,古意盎然。从石墙后再往上攀登,经过300多级石阶,犹如跨越300多载岁月。走得微微出汗之际,钟鼓楼便出现在眼前。

据楼下碑文介绍,钟鼓楼总建筑面积为1574.5平方米,底层面积周边长18米、高36米。建筑样式与古钟鼓楼保持一致,为5层7檐,楼身主体色彩采用灰色基调,以塑筒瓦饰面,梁柱以深褐色为主,彰显出典雅庄重、朴实大方的川西建筑风格。

与300多年前一样,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房檐下,分别悬挂了“九天垂露”“青云直上”“爽气西来”“文光射斗”4块匾额。匾额下方两侧的椽柱上,垂悬着“余音绕剑南,半天传晓钟更鼓;胜迹恢旌左,岭头仰古韵遗风”等4副楹联。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和精美的雕刻、漆艺等工艺技法,记录和镌刻了德阳悠久的历史风貌。

进入钟鼓楼,沿着仅供一人上下的楼梯缓缓攀援而上。一口大钟、一面大鼓,分别置于第三和第四层,它们曾经用响彻天地的清音计算着我们的岁月。一层阶梯,一个拐弯,那优雅的吊角飞檐,古朴的秦砖汉瓦,仿佛把人带回到那斑驳沧桑的历史中。

每一层就是一个观景台,凭栏眺望,德阳全貌尽收眼底。昔日的川西小城,如今已是高楼林立。山分九峰、形如飞凤的凤翥山将钟鼓楼拱卫其中。秋色渐浓,将这里点染得十分绚烂,红橙黄绿各色铺陈开来,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巨型油画。

一阵秋风袭来,遍体生凉,登山时的一点微汗早已荡然无存。300多年来的晨钟暮鼓,似乎从来未曾远离,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我伴着钟鼓楼,钟鼓楼伴着我,冰冷的砖瓦似乎变得有了体温。我突然觉得心中无比踏实,感觉钟鼓楼犹如一位睿智长者,已经活了几百岁,将来不知还要活几百岁。

古时,这里传出的钟鼓之声让老百姓感到生活的平凡和真实,现在的钟鼓楼依然是这座城市的空间地标,会一直守护着这方土地和这群人,让我们享受平静安逸的生活。

【作者简介】

曲三,四川德阳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德阳市教育作协副主席。在《人民日报》《四川文学》《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作家报》《草地》《德阳日报》等刊物发表散文诗歌10多万字。曾获全国、省、市多个征文比赛奖项,作品入选多个丛书。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在封面新闻发表的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