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诗人获乐至田园诗歌大赛一等奖 孙大顺:乡村记忆与乐至诗意共振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7-28 19:44 98902

封面新闻记者伍勇 雷远东 陈远扬  摄影报道

“妈妈养桑蚕,养季节,也养我。我喜欢搬来童年的小板车,看炊烟,看桑田,看方言里的村庄。”

四川乐至第七届田园诗会举行。(雷远东摄)

7月28日,四川乐至第七届田园诗会举行。现场,当朗诵者读起这首饱含深情,字里行间充满对田园诗意热爱与向往的诗,阵阵掌声响起。这也是本届田园诗会一等奖获得者的作品——《乐至诗札:抵达桑蚕的九种方式》。

对于这首诗,组委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评价道:构思精巧,视角别致,围绕蚕桑发展史徐徐展开的生命乐章;具体且有技术,主题集中;视角新颖,结构整饬,语言与美学等各方面完成度高。全诗充满对桑蚕的美妙讲述。在诗意的语言里,桑蚕由生至死的全过程再呈现,且在结尾处添进对桑蚕新产业的展望。

一等奖获得者孙大顺。(雷远东摄)

这首诗的作者孙大顺,是安徽人,却在千里之外写出了极其符合乐至诗意的作品,这其中有什么缘分?当天下午,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孙大顺,追寻这首诗的灵感。

“乐至是‘中国桑都’,而我的家乡怀宁县大多数农户家里都散养过桑蚕,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栽种了桑树。当看到乐至举办的田园诗歌大赛的主题词,一下子触碰我的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孙大顺告诉记者,乡村记忆与田园生活场景,和乐至的田园诗歌大赛在一个频谱上融合跳跃,让其心潮澎湃,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参赛作品。

说到诗会的主题“寻找田园里的诗和远方”,孙大顺也颇有感慨。

“让诗人走向田园,让诗歌回归田园,是好多诗人,尤其是像我这样有乡村田园生活经历的诗歌写作者最美妙的愿望。”

孙大顺说,田园不仅是一种诗歌创作的地理坐标,更是一种精神原乡。田埂上漫过膝盖的水稻,穿过稻垄的蛙声,草尖上滴而不落的露珠,丰收时你追我赶的场景,都是难忘的记忆。虽然现在大多数时候无法真正回到乡间生活,但可以以“寻找田园里的诗和远方”的方式回归田园,书写乡村生活,寻找最初的拙朴记忆。

孙大顺曾关注过田园诗会前几届的获奖作品,认为其诗歌文本的质量、辨识度、完成度都非常高,因此对于此次作品获奖,孙大顺表示有些意外。

“乐至的田园诗歌大赛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学品牌和关注热点,其影响力和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泛,祝田园诗会越办越好。”最后,孙大顺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评论 1

  • 不太安定 2025-07-29 发表于四川

    去年回老家帮亲戚摘桑叶,蚕宝宝吃叶子沙沙响特治愈,可惜现在村里养蚕的越来越少了,这诗让我想起那段日子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