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杨谨烛 摄影 陈羽啸 刘开怡
2000年,年仅41岁的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成为茅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2018年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公告,阿来凭借《蘑菇圈》获得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18年9月20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在位于北京的现代文学馆举行颁奖礼。在颁奖典礼之前,四川省作协的办公室里,封面新闻记者与阿来进行一番深入的对谈和畅聊。读书之道,对文学的信仰,创作的心得,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阿来进行了非常真诚、深入的分享。了解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当然是阅读他的作品。但是,在阅读作品之后,聆听作品成形背后成形的脉络路线,尤其是作品的源头活水——作者精神、心智世界,无疑对更深理解作品,是有益的。
“五月,或者六月,第一种蘑菇开始在草坡上出现。就是那种可以放牧牛羊的平缓草坡。那时禾草科和豆科的草们叶片正在柔嫩多汁的时节。……某一天,群山间突然就会响起了布谷鸟的鸣叫。那声音被温暖湿润的风播送着,明净,悠远,陡然将盘曲的山谷都变得幽深宽广了。”《蘑菇圈》里的清新诗意,读过阿来《尘埃落定》的人,不会感到陌生。这种清新的诗意,来自阿来家乡高原的雪山,携带着阿来对大自然事情的熟悉和热爱。阿来说,身为乡村之子,这种对植物、自然的热爱,既来源于他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同时也是长大后自己对植物学知识学习积累的结果。
《蘑菇圈》是阿来近年来创作的“自然三部曲”(《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的其中一部。每一部分别对应高原上的一种物产相关:虫草、松茸、岷江柏。《蘑菇圈》里一生守护山中生生不息的蘑菇圈的藏族女人斯炯,从荒诞的年代走到当下,经历了诸多人事的变迁,以一种纯粹的生存力量应对着时代的变幻无常。用笔极具诗意,充盈着一种温暖而动人的格调。
《蘑菇圈》中对蘑菇成长状态细致的描写,基于阿来年幼时的生活经验,那会儿他也是一个“采蘑菇的小男孩”。“对他们太熟悉了,我们会跑去山坡捡拾蘑菇,观察它们成长,也见证过它们在地上腐烂。”阿来显示出少年时代才会有天真、美好的眼光,“《蘑菇圈》中,有很多我小时候的感觉在。”阿来希望引发读者关注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但我们的现实文学作品反映得还不够。在这方面我希望能起到一个先锋作用。”
对农民、农村悲悯、敬重的关切,贯穿于阿来的多部作品中。“乡村是我的根。虽然离开了乡村,也从未真正脱离。因为家人大多都还留在那里,他们的种种经历,依然连心连肺”。如今农业社会遭受到现代生活方式和灵魂节奏的冲击,影响辐射到文学上,让阿来的笔下有一种痛楚感,他说:“正是那种明晰的痛楚成为我写作的最初的冲动,也是这种痛楚,让我透过表面向内部深入。”但阿来也强调,自己不是一味怀旧,“我只是对那些为时代进步承受过多痛苦、付出过多代价的人们深怀同情”。现在他每次回乡,出家门几十米,他坐在了荫庇着儿时记忆的高大云杉的荫凉中,听到轻风在树冠上掠过,嗅到浓烈的松脂的清香,阿来心中又滋长出希望。
评论 2
夏三水 2018-09-17
👍🏻
我就是你 2018-09-16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