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推动科技服务业“全面发展”,可从三个维度理解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5-20 16:25 143117

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5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此次《实施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是什么?5月20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进行了解读。

《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科技服务业全面发展。如何理解“全面发展”?其中提到的重点领域,有什么具体特点?这些领域为什么重要?

盘和林表示,“全面发展”可从三个维度理解:一是服务链条的完整性,覆盖科技创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这是科技创新纵向维度;二是服务能力的系统性,既提升传统领域效能,又拓展新兴领域布局,这是产业创新横向维度;三是生态协同性,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方联动的创新网络,这是科技创新的要素协同维度。

在盘和林看来,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个行业:一是研发设计(基础研究、共性技术攻关),这里也可以细分为研发外包和研发辅助外包,如医药领域的CRO企业。二是技术转移转化(专利运营、知识产权交易),国外有一些组织叫做NPE(非生产专利实体),就专门将大学,企业的专利集中起来,去全世界维权获利。三是企业孵化(众创空间、中试基地),很多创新企业是初创企业,初创企业需要各类要素支持,也需要思想碰撞,创新需要基础设施,那么就可以将这些创新企业集中起来。四是技术推广(成果应用、产业协同),这个就比较常见了,就是企业和企业之间合作,共同开发,很多创新技术的创造者可能没有实现应用的能力,就要将专利赋予下游的大型企业和平台来运营。这些领域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这些领域要么是我国具备优势的产业领域,比如CRO,要么是中国当前急需急缺的科技服务业领域,比如技术转化。

如何看待“《实施意见》提出的培育壮大服务主体,引导科技服务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平台化发展”?盘和林表示,专业化是根基,要求科技服务机构建立细分领域技术壁垒(如生物医药CRO需GLP认证资质);市场化是机制,推动服务定价从成本导向转为价值导向(如技术入股分成模式);平台化是路径,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如国家技术交易网络)实现服务资源跨域整合。三者结合起来是体系,建立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科技服务业体系。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服务业企业,如何有效引导它们朝这个方向发展?盘和林表示,对初创机构:提供“创新券+孵化器”支持,鼓励聚焦细分赛道,重视对初创机构的各类要素支持。提供实验室、中试场所、算力、资本等要素资源。对成长机构:推动并购重组形成综合服务商,通过行业标准建设来完善业务生态。这里需要强调,标准不是为了生产标准化的产品,而是企业在建立生态的时候,能够保持接口一致,比如企业需要算力,那么算力提供商应该是给予企业匹配的算力。对龙头机构:支持大厂建设全球服务平台,参与全球技术贸易规则制定,龙头机构要成为全球规则的制定者,而非接受者。

《实施意见》提出,发展一体化技术市场,建设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这会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来怎样的助力?怎么建好用好这个平台?

盘和林表示,平台是覆盖技术交易全链条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具备四大核心功能:一是信息聚合:整合全国技术供需、专利数据、专家资源等,形成动态更新的技术资源池;二是交易服务:提供标准化合同模板、在线签约、支付结算等一体化服务;三是信用支撑:建立技术交易主体信用评级体系,引入第三方担保和保险机制;四是政策对接:集成各地科技成果转化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实现“一键申报”。

“建设交易平台的关键是形成生态。”盘和林表示,一方面,通过接口标准化,将数据、专利等产权资源导入平台,从而让平台的供给端更加丰富,有了丰富内容才能吸引参与者,另一方面,通过资源填充、政策引导来吸引用户,比如将政策补贴激励放在平台,让企业能够从平台上获得真金白银的实惠。另外,平台对接交易,需要保持较低的收费,甚至是免费,以公益的态度运营平台,让利于创新者。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