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封面新春 牛你过年|开个知识盲盒|唱着“17岁”的华仔 今年开始要做寿了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2-13 12:06 36637

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今年春晚,老戏骨刘德华带着王一博,关晓彤两位新生代演员登上春晚,大唱“牛起来”。导演组走心,其实他们三人都属牛。

年前,极度注意隐私的刘天王还首次入驻社交平台,通过直播,大方与粉丝直接互动,有问必答,还演唱了歌曲《17岁》。殊不知,这位极力与时代共进的刘天王,即将迎来第5个本命年:过了农历新年就60整了。按着中国敬老传统,60岁以上的生日便不叫过生日,而叫“做寿”了。

古人称六十为花甲之年,并不是指暮年头发花白,而是天干地支在六十年一循环的周期里,从甲子到癸亥,没有一个相同的纪年,如花色错杂反复,所以统称为“花甲子”。这个记时的做法,对于中国人来说特别的重要,也使得“花甲”成为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礼记》将人的一生分为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每一个时期都有应该要做的事情,如人生十年曰幼,学,正是学习的时期;三十曰壮,有室,应当有家室,而六十曰耆,指使,就是说60岁可称为耆老,不必事必躬亲,应知道指使他人做事了。

家族庆贺寿诞始于宋。宋以前,欢庆寿诞的天下仅一人,就是皇帝。而且寿诞不只是皇帝的家事,而是普天同庆的节日。宋以后,寿辰宴请的习俗从天家,衍生到了大臣和其家族,最后蔓延到民间家庭。有学者认为由于当时家长权威的提高,贺寿才由国君普及到“家君”,在儒家孝悌的加持下,演变成对老人逢十整寿的礼拜欢宴,而这其中“六十花甲”之庆由于其纪年周而复始的特点,加上又是步入老年标志,而成为人生最重要的寿诞之一。

现在人做寿仪程简单,最隆重的环节无非宴请。过去家族为老人做寿,各地风俗不同,但大都重视仪式感。整个仪程下来短则一日,长有四、五天。做寿之前要布置寿堂供奉,呈献寿礼;做寿当天,晚辈、亲戚朋友各执其礼向老寿星贺寿,执礼完毕才摆寿宴。旧时北方地区,在堂会结束后,寿星和家人还要祭神。

东北的朝鲜族直到今日,还延续者古礼为60周岁的长辈举行花甲宴。朝鲜族花甲宴又称回甲宴。回甲意思就是进入新的一甲子,这个寿诞习俗始于朝鲜李氏王朝(对应中国明、清两朝)。李氏王朝君主长寿的少,第19代君主肃宗59岁时加入朝廷组织的老人社团耆社,被大臣们认为是“三百年罕见之庆”,于是举办了隆重的庆贺典礼,第二年肃宗满60岁,再次大庆开启皇室六旬寿庆的先河。这个“周甲庆”后来逐渐扩大到臣子家庭中,又被民间百姓效仿起来。

今年,不仅是刘天王的花甲之年,也是他的好友与同僚张学友、叶倩文、吴镇宇、黄日华、黄秋生、欧阳震华以及香港词作家林夕的耳顺之年。他们是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歌坛、影坛以及电视黄金时期的代表和象征,随着他们的走完的一甲子,也标志着一个娱乐世代的隐去。

另一边还有一位迈入花甲的乐坛传奇,这就是崔健。流行歌坛的风潮一天一变,刘天王尚需借助社交平台,与当下青年联络感情。但在摇滚迷心中,恐怕“崔健”这两个字背后迸发的岩浆永远滚烫,永远不老。

评论 1

  • fm1492207 2021-02-13

    这样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