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责任也是“初心” 同一议题这位成都市政协委员连续关注了四年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2-04 23:45 35425

封面新闻记者杨晨

2018年成都市两会期间,成都市政协委员、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卫兵带来了关于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的提案。他认为,川西林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需要科学开发利用,为修复工作设底线、设红线。

在一年后的成都市两会上,刘卫兵的关注重点仍是川西林盘。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明确提出了要建设300个川西林盘,以及推进川西林盘的整治提升。他为此建议,川西林盘的建设不能完全追新求异。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在英国留学的刘卫兵只能“云上”履职,继续为“川西林盘”发声,建议其聚落的修复工作,应该防止“洋、大、怪”的倾向。该提案被评为了2020年度优秀提案,其中的建议也被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吸纳到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中。

又是一年两会时,刘卫兵再次聚焦川西林盘,提出全面系统保护修复的建议。

履职四年,“川西林盘”已经是这位政协委员身上的标签。对他来说,能够敬畏历史、守住文化、留住乡愁,是责任,也是初心。

都江堰市蒲阳镇南溪遥(川西林盘)项目

履职四年

他的提案都有关“川西林盘”

其实自打2012年起,刘卫兵就一直关注川西林盘。

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来说,刘卫兵认为林盘是川西民居建筑的代表,反应着历史上天府之国农耕文化的积淀和特色,独一无二。但林盘对于刘卫兵来说,更是一抹乡愁,是儿时外婆家竹林下的光影婆娑,是阡陌良田间的鸡犬相闻。

从2018年成为成都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开始,每一年,刘卫兵都提交了一份关于川西林盘保护或修复的提案。

在他的推动下,成都市在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后,为落实和推进乡村振兴,将川西林盘聚落保护和修复工程列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林盘保护,能提升到政府工作层面,让刘卫兵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去年两会提交的《川西林盘聚落修复工作,应该防止“洋、大、怪”的倾向》,评为了2020年度优秀提案,其中的建议也被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吸纳到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中。

今年两会期间,在他沉甸甸的公文包里,揣着一份《关于更全面系统地保护和修复川西林盘聚落的建议》。他表示,履职四年里的四份提案之间,除了呈“递进”关系外,内涵也在逐渐“拓宽”。

“最开始我关注的,是川西林盘里建筑本身的保护和修复,之后又注重建筑本身的文化特征。接着我建议将与川西林盘相关的农业农耕文化有所保留,让生产和生活相融相存。”今年,刘卫兵则是对川西林盘系统性保护提出建议,在修复中注入健康建筑的理念,且保护川西林盘的多样性。

都江堰市蒲阳镇南溪遥(川西林盘)项目

系统建设

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应展现“山、水、林、田、院”和谐交融

“建筑只是川西林盘中的一部分。”刘卫兵表示,要把川西林盘当作一个生态系统看待,里面不仅有人的居住生活,更有动物植物的生存和成长。

如今,川西林盘聚落保护和修复已全面启动,全市各区(市)县通过开展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为主要内容的林盘修复、院落改建、园林绿化及文化元素注入等系列保护修复工作,从而使公园城市的蜀风雅韵正加速呈现。

“但我在调研考察中,也发现了过分注重建筑造型的网红效应而出现的片面化问题,以及植物景观营造过于‘人工化’‘景观式’的问题。”他指出,一味地注重创新,缺乏对原肌理和环境的全面探究,从而丧失了川西小院竹林掩映、蝉鸣鸟叫、朴拙飘逸的独特韵味。”

刘卫兵认为,川西林盘聚落是“近自然”的田园生态系统,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人居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除了遵守‘不拆除历史建筑、不拆传统民居、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砍老树’等基本规则,还应该更全面系统地恢复和提升林盘聚落的生态功能,从而锚固公园城市建设的生态本底。”

所以,他提出,在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的规划设计中,应展现山、水、林、田、院和谐交融的美丽画卷。“同时,在环境景观规划时,应突出蜀木环抱、慈竹簇拥、田渠潺潺的林盘特质,保留河岸及河床的自然肌理,重现川西的极其丰富的乡野景观层次。”

刘卫兵尤其强调了要着重修复和提升现有林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恢复本土植被和野生动物的多样性、疏通沟渠激发环境活力,营造温润适宜的微气候,显现林盘宜居的生态价值。

都江堰市蒲阳镇南溪遥(川西林盘)项目

“微气候”营造

利用科技手段让建筑修复更显“健康”

“微气候”的营造,是此次刘卫兵针对川西林盘系统性修复而提出的新角度、新亮点。

刘卫兵解释,对“微气候”最直观最简单的感受,就是在夏天,身处林盘内或林盘外,会有比较明显的体感温差。“这说明植被对气候有调节,而我们在修复改造林盘过程中,可以通过不破坏自然肌理的设计和一定的技术手段,让林盘内空气质量更高,居住环境更宜人,更健康。

他这一想法也践行到了自己的川西林盘项目“南溪遥”的修复中。“我利用生态建筑集成化分析软件,将建筑空间、围护结构、院落以及周边植被的相关数据,与室内热环境、空气质量以及能耗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决定在哪儿开门开窗,在哪里扩宽空间,哪里加檐廊,能够引导气流,改变日照辐射强度。同时还设计利用周边植物的遮挡和过滤,让空气质量更高。”目前,从建筑文化角度,“南溪遥”项目获得2020世界人居建筑金奖,从建筑科技创新的层面,又获得了2020年国家精瑞科学技术奖。

他表示,以往提倡绿色建筑,关注的是节能环保。而如今更要倡导可持续建筑,即健康建筑,关注建筑以及周遭对人的影响。“成都提出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也有从安居的角度出发,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