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万米高空看新城如何崛起 卫星视角下的成都科学城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2-03 14:13 48060

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当你从50万米的高空俯瞰,再熟悉的景象,也会变了一幅模样。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为封面新闻提供了6张成都科学城的卫星图片,在50万米以上的高空俯瞰这片土地,见证了2013年至2020年期间,成都科学城的拔节生长。

    2013年成都科学城卫星图

时间回溯到2013年,你可能难以想象成都科学城之前的模样:一块低洼之地,荒野自然,有规整的农田,也有裸露的黄土。

    2015年成都科学城卫星图

2014年,四川天府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的机遇降临这片土地。2015年,蓄水后的兴隆湖已呈现出碧波荡漾的生机,一颗新城的种子在岸边种下。卫星图中,蔚蓝色湖水替代了原来的黄土,湖畔建筑有序分布,最早一批环湖建筑群的雏形已现。

2016年成都科学城卫星图

    2018年成都科学城卫星图

时间快进到2018年。此时的成都科学城规划面积扩容到125平方公里,核心区73平方公里,沿着生态优美的兴隆湖、鹿溪河水系进行新城建设。

在2018年的卫星图中,这里已然是一幅湖畔城市的模样,难寻2013年的踪迹。

也正是在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府新区。他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总书记当时所在的位置就在如今的天府新区规划展示厅。”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说,站在展示厅外,可以眺望整个兴隆湖沿岸的建筑。2018年2月,天府新经济产业园仅有A区和B区建成,C区和D区在建设中。独角兽岛、天府海创园、天府5G创新生态科技园、川港创意设计园等都在规划布局中。

现在再来看看这片土地。经过这3年的建设,兴隆湖周边又变了样:科技创新资源聚集方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等“高校圈”协同创新项目建成投运,中铁轨道交通设计研发中心、中电建金属结构研发中心等央企研发中心组团基本建成;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方面,天府新经济产业园四个园区建成投用,基本完成企业的签约入驻。独角兽启动区已经建成,天府5G创新生态科技园、川港创意设计园正在快速建设中。

    2019年成都科学城卫星图

“最近3年,成都科学城建筑群最大的变化集中在鹿溪河上游区域。” ”新经济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大片区域,在2018年时还是一片平地,现在绿道湿地已然呈现、高楼建筑拔地而起,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争相入驻。鹿溪智谷示范生态区建成,鹿溪•馆里等7个生态价值转化项目投用,成都超算中心等“大装置”建成投运,宇宙线物理研究与探测技术研发平台等“大平台”正加快建设,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科大成都学院、国家成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国家队”组团基本成形,天府海创园一期建成,将成为天府实验室的挂牌地,一大批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服务项目即将入驻。

同时,在鹿溪河下游区域,天府大道东侧正规划建设凤栖谷数字经济产业园,西侧的华西天府医院今年将建成开院……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投运,成都科学城的城市承载空间不断扩大,形成多点开发格局,一座现代新城正在全面崛起。

    2020年成都科学城卫星图

稳扎稳打,蹄急步稳。2020年,成都科学城确立了新的目标,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学城。

从市郊到新城,并成为一座冲击“全球一流的科学城”,这片125平方公里土地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审图号:川S【2021】00003号

卫星影像技术支持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

数据来源:高分一号卫星、高分二号卫星、高分六号卫星、资源三号卫星等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