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年味|老成都过年干些啥 这个春节等你“就地过年”来解锁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2-11 07:38 82666


“红萝卜,咪咪甜,
看到看到要过年。”
农历新年从来就是
民间最长、最盛大的节日,
而老成都们关于春节的快乐回忆,
常常留存在
那些期盼过年的童谣当中。
生长在这片乐土上的成都人都知道,
一过年,
“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
都扎堆而来,
简直巴适得不摆了……

2021年2月,年味儿浓厚的成都建设路。

从买年货、做香肠、

腌腊肉开始筹备,

到祭灶、扫尘、贴春联,

加上春节到来后

持续到大年十五的

新年撞钟、烧子时香、放鞭炮、

逛大庙会、游喜神方、

人日游草堂、

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

再加上爱玩的成都人

“过厚脸皮年”,

正月十六还要“游百病”,

这才构成了一个

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成都年。

01

美食篇

“转糖饼、吃汤圆、
糖油果子、三大炮。”
这是成都人记忆中过年的味道。

老文化宫新春年货小吃会。摄影 刘陈平

过年的意义,就是大家共聚一堂,借美食抚慰过去一年的辛劳疲惫。

那时候,对于老成都的平民百姓来说,一年之中也只有过年时能畅快地“打牙祭”了。

年夜饭

一年中,中国人最重要的一顿饭,自然是年夜饭。

不论家境富裕还是贫寒,年夜饭的准备总是倾尽全家之力,提前两三个月就在准备。

2000年春节,锦官驿的居民准备年夜饭。摄影 朱建国

2000年春节,锦官驿的街坊邻居共进年夜饭。摄影 朱建国

成都人喜欢在快过年的几天时间集中举行家宴,称之为团年。

比如,腊月二十七去你家吃团年饭,腊月二十八去他家,腊月二十九就到我家来吃。

除夕晚上,成都人肯定要鸡鸭鱼肉满满地摆一大桌子,再放一通鞭炮。

那些年,每家每户的团年饭肯定在自家吃。摄影 刘陈平

除夕还要守岁,既表示对旧岁的留恋,也表示对新年的憧憬。

小辈要向长辈行礼辞岁,长辈们就发压岁钱。

民间认为,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

那些年,一到过年,街上卖兔儿灯、戏脸壳的多得很。现在,这些早就没了踪影。摄影 刘陈平

2021年牛年春节,为了防控疫情,在倡导“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的背景下,不少人选择坚守在工作地过年。

今年的年夜饭也出现了新变化,减少外出就餐,很多人表示会选择老传统——在家里“露一手”,也有人选择“年夜饭外卖到家”。

以前过年,家家户户都要买挂历 摄影 刘陈平

民众在置办年货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就地过年、不能回家的年轻人们都在考虑“远程”为父母买新年礼物。

数据显示,近30天,手机、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位列“90后”礼物清单的前3位,而父母最青睐的年货则是电脑、手机和对联。

灌香肠

每年冬天,临近春节前的两、三个月都是成都人灌香肠、腌腊肉的时节。这时天气冷热适度,个把月的时间变化正好风干这些春节的年货。

几乎家家屋檐下、厨房的梁上都挂满了香肠腊肉,渲染着新年的喜悦。

那些年,香肠都自家动手灌。这几年,市场上都弄好了,提回去就行了。摄影 刘陈平

2017年12月,成都闹市区龙王庙正街,灌香肠、腌腊肉的小店。摄影 谭曦

2021年在倡导就地过年的大环境下,成都市的香肠腊肉市场,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销售量成倍增长,同时也应运而生了多种线上购买方式。

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选择留在成都过年,不少人选择线上下单,还有一些会亲自到店里选购,现场打包寄回老家。

今年的春节,年味儿犹在,只是传递的方式更加安全。

推汤圆

以前成都市民过年前都要自己动手“推汤圆”摄影 朱建国

那些年,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推汤圆。摄影 刘陈平

过年前,每家每户都泡酒米(糯米)推汤圆。一个院坝或一条街就只有一个磨子,东家推完,西家推。推的米浆装进布口袋掉在树上滴水,水滴干后晾干成粉。汤圆心子也是自己做,红糖或白糖加点花生芝麻。

爆米花

做爆米花 摄影 朱建国

正月初一是成都人走出家门赶庙会的日子,本地的小孩子都知道,当街边架起一小堆玉米芯柴火,放上漆黑的锅,小小的手摇鼓风机开始旋转,直到“砰”的一声大响,白烟冒过……

新年零食——爆米花,也就在这黑黢黢的爆锅中诞生了。

02

游戏篇

当然,过年“怎么玩”,
成都人更在行。
在那些没有网络的岁月里,
除了大人们时不时结伴切磋牌技,
走亲访友之外,
最令人怀念向往的就是小时候那些
扮姑姑宴、躲猫猫、划甘蔗、
滚铁环、跳房子、“斗鸡”、
踢毽子、丢沙包、扯响簧、
铲牛牛儿、翻马架子、
折纸飞机、
打泥巴手枪的游戏了
……
每一个游戏都是老成都的回忆杀,
每一种都诠释着四川人会玩会耍,
追求安逸生活的小确幸。

1989年春节,成都大同巷两个小朋友在玩“翻马架子”游戏 摄影 朱建国

唱童谣

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高清电视,对很多老成都人来说,年味就是伴着一首首童谣唱出来的。

小娃娃过年偷嘴时大人要唱:“花脸巴儿,偷油渣儿,婆婆逮到打嘴巴儿。”

到处找不到东西时要唱:“鸡公鸡公叫,各人找到各人要。”

要是哪个娃娃的前额比较突出,就唱:“前啄金,后啄银,没得啄啄不精灵。”

“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喝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幺倌儿说闲话。”

“胖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儿骑白马;白马跳得高,胖娃儿耍关刀;关刀耍得圆,胖娃儿坐海船;海船倒个拐,胖娃儿掉下海。”

在老成都的深宅小巷里,长辈带着孩童边做指姿,边诵童谣,舐犊之情溢于言表。

成都老童谣的推广,是与肢体游戏相配合的。

“扯锯,还锯,家婆门口有本戏,请外孙来看戏,没得吃,牛肉包子夹狗屁!”孩童坐在大人的腿上,双手与大人的双手拉在一起,大人口中念着童谣使劲往上拉,孩童一上一下地高兴得不行。

滚铁环

摄影 朱建国

滚铁环是老成都个个都会的一种游戏。手握一个铁钩钩住铁环,就可以推动铁环向前滚动。技艺高超的人还可以让这个“风火轮”一直不倒,其间要经过无数凸凹的路面和水坑,类似于一种初级的杂技了。

类似的带土味的运动还有很多,有一种滑车如同今天时髦的滑板,木板下安装四个小轮子,考究些的前面有个把握方向的舵,简单的一根绳子就可拉起来飞跑。

打弹珠

摄影 朱建国

过年,总会叫上邻居的玩伴,一起打弹珠。两个人拿出弹珠平放在地上,你用手指弹自己的弹珠去撞击别人的弹珠,弹中后,弹珠归自己所有。还会挖许多小洞,看谁先打完这些洞。

打弹弓

弹弓几乎是所有小男孩都百玩不厌的游戏。弹弓的工艺并不复杂,主要有三大部件:木杈、弹筋、裹片。

弹筋可以是橡皮筋,也可以是自行车内胎,但橡皮筋韧性较差,自行车内胎弹性不足,最好的是医用橡皮管,如听诊器上的橡胶管子。用的裹片有两种,车胎、凉鞋的塑料皮。

有些小男孩开始只是发射纸子弹、红薯藤,后来就开始发射厉害的石子了。

翻花绳

用绳子翻出不同的花样,你一个我一个,是老成都人最流行的娱乐。大人们总是打趣到,“翻花绳会下雨”,那时候还真信了。

跳房子

女孩子的游戏和男孩不同,总要文雅一些。比如跳房,用红砖块或粉笔在一块平坦的地上画上方格,单脚跳跃,踢动瓦块一格一格往前挪动。运动量虽不算大,却锻炼平衡技巧。

跳皮筋

跳橡皮筋也是女孩们喜欢的玩法。两人做桩牵着橡皮筋,先从脚踝位置跳起,再升至膝盖处,腰部、胸部、脖子,最后两手高高举起,跳的难度越来越大。

成都的女娃儿们,你还记得当年绷绳的人吗?还记得那句“小汽车,滴滴滴,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吗?

踢毽子

过年的时候,几个娃娃围着中间踢毽的人,一起报数踢了多少个,这也是老一辈人当年儿时的回忆。

踢毽是儿童们过年的一种娱乐方式。摄影 朱建国

打野鸭子

“打野鸭子”又称扔沙包,常见于四川民间。以猜拳的方法决出输家,输家做猎人,赢家则为野鸭子。猎人分开站立,相距六七米,野鸭子聚集中间。

猎人向野鸭子扔小沙包或鸡毛毽子,野鸭子则四处躲闪。被击中的野鸭子则退出游戏圈。一直到把野鸭子打完,再开始下一轮游戏。

划甘蔗

划甘蔗是早些年成都人过年的普遍耍法。摄影 朱建国

用卖甘蔗的刀来划甘蔗,一刀划下去,划有多长,就是本人的战利品。

斗鸡

春节走人户,除了陪亲戚聊天,还喜欢和大家“斗鸡”。

一群人在院坝里跳来跳去,看谁的脚先着地。斗的人不知疲倦,看的人抚掌大笑。

“斗鸡”是很多成都人关于小时候冬天游戏的回忆。摄影 朱建国

拍洋画

伴随西方卷烟大举进入民间生活,一些卷烟里就专门赠送有与火柴盒大小近似的“洋画”。随即,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模仿洋画的五彩缤纷的小画片。

小朋友去买一张16开大的上面印着各种小人的洋画,再将人物一小张一小张剪下来,邀约小朋友一起来拍洋画。

对方用手掌拍下来形成的风,比试看谁能将洋画拍翻背,使画翻过来便赢了,常胜将军手里总是握着厚厚一摞画片。

不过,这时孩子们的小手已是又红又脏,一不注意往脸上一抹,就是花脸蛋。

扯响簧

逢年过节,老成都的男娃儿们最爱扯响簧。扯得好的可以耍很多花样,抛挂、抛天挂、地转转、弹棉花、放地老鼠等,引得不少人围观。

直到今天,在公园里依旧会看到一些老头儿扯响簧,声音响彻整片天空。

那些年,过年时,街上卖得最多的玩具之一就是响簧。摄影 刘陈平

随着“红萝卜咪咪甜,看着看着要过年”的童谣声,满街小娃娃“嗡嗡嗡”的“响簧”声、哔哔剥剥的“巴郎鼓”声、呜嘟嘟的铁皮小号声……过年进行曲即将奏响。

03

逛耍篇

除夕
吃过团年饭,成都人喜欢扶老携幼到大慈寺撞新年钟、上子时香。
正月初一
不动扫帚不动刀。
正月初二
穿新衣“走人户”。
正月初五
财神圣日方开市。
正月初七
“人日”游草堂,这是其它城市没有的风俗。草堂文人雅集,赏梅吟诗,成都人的新年更多了一丝风雅。
正月十五
过大年,舞龙耍狮闹元宵。在老成都的茶馆、书场随处都可欣赏到曲艺表演。

正月十五晚上的“烧龙”是最刺激的,人们包着头巾,穿着短裤,赤膊上阵。
正月十六
围到城墙“游百病”,这是老成都年后的花样。据说可使一年不生疾病,成都人把这一天叫做“过厚脸皮年”。

逛灯会

逛灯会是成都人过年的必耍项目,成都灯会从第一届到第35届都在文化公园。文化公园周围的琴台路、青羊正街全是人,挤都挤不进去,娃娃只好坐上爸爸的“马马肩”。2004年春节,灯会搬到了塔子山公园。

2012年的塔子山灯会。摄影 刘陈平

如今,成都除了传统的灯会,也增添了许多新去处,如武侯祠大庙会,金沙太阳节等。

成都武侯祠大庙会大庙会。摄影 刘陈平

2019年第十一届金沙太阳节。

逛庙会

四川省民俗专家刘孝昌表示,团了年,守了岁,正月初一这一天成都人就举家去南门武侯祠游喜神方。

所谓喜神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吉祥、欢喜、增添智慧财运之神。对成都人而言,武侯祠不仅是三国蜀汉崇圣之地,而且其方位正好在成都正南,南方属火,红红火火表示兴旺吉祥,被视为喜神所在的方位。

2011年,成都大庙会上的财神。摄影 刘陈平

2020武侯祠成都大庙会“小喜神”选拔决赛现场。

老成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就是逛大庙会。直到今天,武侯祠仍然是庙会最热闹的地方,川剧绝活和民间艺术都能在庙会上看到。摊位上各种小吃、玩具也一应俱全,成为成都人举家出行欢庆的好去处。

逛花市

春节期间,成都的花卉市场鲜花如海。家里放上一束鲜花,成为不少人装扮新年的首选。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成都自古就是一个与花有关、以树命名的城市。成都是古代有名的“花城”,青羊宫一带的花会、庙会自唐宋盛行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04

记忆中的成都春节

记忆里浓浓的年味,是家人围绕桌前吃饭摆龙门阵,是夜晚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是逛庙会、吃零食、看表演的酣畅淋漓。

上世纪80年代,电视机是个稀罕物,要是能买到一台就很洋气了!

自从1983年有了第一届春晚,成都人民又多了一个新习俗,全家人吃团年饭时看春晚是跑不脱的。不过,那时候电视机还比较稀少,到了90年代才普及。

那些年,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吃团年饭,看春晚。摄影 刘陈平

除了电视机,老成都人还买哪些年货?

1980年春节,成都人买新暖瓶过年。

也少不了一只鸭子,半扇猪脑壳。

时间来到上世纪90年代,那是1991年2月春节前夕的成都。人们骑着二八杠自行车,穿梭在人民东路。

热闹纷繁的街头,往来人流络绎不绝。有归家的过客,也有采购年货的市民。

1991年的春节,你几岁了?那时候的你,是不是特别容易满足?

过年,兴许是妈妈带你上街买了一件新衣服,或者仅是街边的一瓶汽水而已,你也觉得很快乐。

1997年春节,洛带古镇的舞龙表演。摄影 朱建国

一年一度的老文化宫新春年货小吃会,是过年时成都最热闹的地方。摄影 刘陈平

进入20世纪,成都人过年的耍法愈加丰富多彩。灯会、表演、各大年俗活动丰富多彩。

2003年春节,成都市民在老成都民俗公园看斗鸡比赛。摄影 朱建国

2003年春节,成都市民在老成都民俗公园看川剧表演。摄影 朱建国

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年“锦绣天府闹元宵”活动,在天府熊猫塔举行,绚丽多彩的电子烟花,把锦绣天府塔变成了一棵玲珑剔透的烟花树。

2019年春节,成都人的年味上新了。春节期间,成都市民与游客体验到了“夜游锦江”的美好生活画卷。

2020年第一天,成都三处地标建筑:四川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锦江桥,打造3DMapping投影灯光秀,一派中国年、成都味,满满的幸福感!

四川省美术馆,2020年元旦灯光秀。

四川省大剧院,2020年元旦灯光秀。

2020年12月31日晚,成都金融城双塔、天府广场、环球中心亮灯上演灯光秀。

2021年牛年新春临近,成都的公园与街头年味越来越浓,以中国红为基调的大红灯笼高挂,福字、中国结随处可见,人们沉浸在喜迎新春佳节的气氛中。

2021年2月,成都人民公园,大红灯笼高挂,“2021属我最牛”。摄影 刘陈平

2021年2月,成都天府广场,小朋友在迎春花坛前欢快玩耍。摄影 刘陈平

2021年2月,成都万年场街头的迎春花坛,祝福市民春节快乐。摄影 刘陈平

2021年2月,成都望字街,有“福”之街。摄影 刘陈平

2021年2月,成都望福街,市民从“福”字下经过。摄影 刘陈平

2021年2月7日晚,成都锦江全线夜景“点亮”,220公里绿道迎接“春暖花开”。

一环路,成都中心城区的最中心。在成都的对外生长的年轮中,“一环”有最原汁原味的成都街景,更藏着千年成都最初的记忆。2021年2月8日晚,“2021年一环路市井生活圈开街暨春节系列活动”正式推出。

成都一环路市井生活圈。摄影 雷远东

成都一环路市井生活圈。摄影 雷远东

2021年2月,体验成都一环路烟火建设路。摄影 杨仕成

2021年2月,体验成都一环路烟火建设路。摄影 杨仕成

“牛”你过年,

过个地道成都年

2021年2月,成都人民公园,“留在成都、过幸福年”的拍照框,吸引市民打卡。摄影 刘陈平

2021年2月,成都一环路,大红灯笼高挂,满满的年味。摄影 刘陈平

2021年,因为疫情,“就地过年”,减少风险传播,成了我们每一位普通人能做的,以及应该做的,最正确的事。

“牛”你过年,过一个地道的成都年。文中那些娓娓道来的老成都人的春节耍法,今年等你“穿越时空”来解锁。


封面新闻记者 王蕾 综合报道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评论 9

  • fm1066571 2021-02-15

    [得意]

  • 竹叶青 2021-02-12

    👍👍

  • 屋顶榭寄生 2021-02-11

    成都浓浓年味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