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面孔|长虹人工智能实验室刘明华:让科幻照进现实

封面新闻 2024-11-28 20:28 43063

“你好,我叫贾维斯,随时为您效劳。”在电影《钢铁侠》中,当主人公托尼发出语音指令时,人工智能助手贾维斯可以根据指令提供精准的帮助。如今,这样的场景不再是科幻电影的专属,早已真正地照进现实。

2017年,全球首款声纹识别人工智能电视——长虹CHiQ电视Q5K正式面世,将人工智能电视带入3.0时代,它不仅能够识别语音指令,而且能够精准地识别家庭成员的声音,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专属于自己的个性推荐。而创造这款电视所搭载的声纹识别算法的“主人公”正是长虹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刘明华。

刘明华

全球首款

让科幻照进现实

2005年,刚刚毕业的刘明华进入长虹技术中心担任软件工程师。“我很幸运,刚来公司就参与开发了公司的第一代互联网电视。”刘明华介绍道,由他主导开发的AVS、RMVB、H.264解码器,成为了长虹第一代互联网电视播放器的核心功能,其中AVS、RMVB解码器因出色的性能更是被NXP半导体公司购买,H.264解码器则是被北京传视科技购买。

在后来的工作中,刘明华从未停下过脚步。“只能听声音还不够,我们希望电视能够精准地识别每个家庭成员的声音。”就这样,刘明华开始主攻人工智能。2012年,作为负责人,刘明华组建了长虹第一支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团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研发出了声纹识别算法,并成功应用于长虹CHiQ电视。

“在家庭中,当孩子和妈妈都说出‘我要看电视’这一指令时,‘聪明’的电视能够理解孩子可能是想看动画片,而妈妈则是想追最新的热播剧。”刘明华说,电视能够做到听声识人,进行“私人定制”,真正做到了“千人千面”。这款电视的推出,不仅刷新了中国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新高度,更让长虹以原创性技术,拓展了传统彩电行业的市场应用边界,重新定义电视在客厅场景下的功能和体验,科幻电影里的景象也真正地照进了现实。

刘明华和团队成员在工作中

坚持创新

研发多项人工智能算法

“我们要一直坚持创新,才能给用户提供更多智能化的服务,让用户拥有更好的体验。”正因为这样,刘明华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先后研发了人体感知、超实时人脸检测、台标识别等人工智能算法。

其中,人体感知技术(包括人体检测、人体距离测量、性别识别、年龄识别等)应用于长虹CHiQ空调,让空调不仅能根据人的位置送风,还能根据人的距离、性别、年龄送风,可以全方位适应用户的需求。而该技术支撑的智慧眼柜机也获得了2018CES“中国创造”产品奖。

“您观看距离过近,请调整观看距离。”你能想象这是电视主动发出的声音吗?答案是肯定的。刘明华和团队研发的超实时人脸检测算法,可以用于长虹电视多个机芯平台,支撑实现了儿童关爱、美颜相机、智能回看、无人关机、远程看家等智能应用。

“5G+AI”智能检测

解决“卡脖子”难题

作为一家制造型企业,生产过程中把控产品品质尤为重要。长虹华丰科技在研发高速率连接器时,异物检测要求极高,而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早已无法满足需求。这时,面对这个难题,刘明华和团队又开始了人工智能检测的攻关。

“2021年我们开始这套系统的研发,当时业内没有可借鉴的标准,连接器缺陷又非常小,最小只有0.02mm,加之产品结构和纹理比较复杂等因素,都让这项研究难上加难。”回忆起当初的研发经历,刘明华仍然感慨万千。800多天,刘明华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难题,最终突破了多面异构及复杂背景下的微小缺陷检测瓶颈,研制出了5G+AI连接器自动化智能全检系统,并成功建立了长虹适配工业场景的AI模型。

通过智能化传感器、工业机器人、AI视觉检测等智能化技术创新,刘明华和团队研制出的5G+AI视觉检测设备,实现了对连接器最小0.02mm的全种类缺陷检测,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检测,助力解决了高速连接器“卡脖子”难题,并且荣获了2023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

绵阳市“科技城人才计划”项目带头人、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次、绵阳市科技进步奖2次、荣获绵阳市2018年度“感动绵阳十大人物”荣誉称号、2023年“绵阳市劳动模范”称号……在长虹奋斗近二十载,刘明华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他仍然寻求着不断进步。

“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我会继续践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在创新引领、技术攻关上持续发力,奋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刘明华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