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罗银生住在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南河街道郑州路,茶余饭后喜欢散步。近日说起南河的变化,他边比画边说:“以前是‘绕’开河边走,如今是‘依’着河边走!”
罗银生散步线路从“绕”变“依”,背后是南河10年治理水质实现“三级跳”。
干流长79公里的南河,是嘉陵江左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076平方公里,有近1/3河段流经广元城市人口密集区。
据生态环境部国家水质自动综合监管平台发布的地表水水质实时数据显示,目前南河水质持续稳定为I类。在治理前,南河水质为Ⅲ类;2020年前,南河水质为Ⅱ类。
南河水质凭啥持续向好?
厚植绿色发展理念 守护好“母亲河”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
这一年,广元市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融合发展总体思路,实施大开放大合作、大保护大转型、大统筹大联动战略……”
保护南河的一系列举措陆续出台:推进嘉陵江、南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快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
通过生态打造、搬离污染源、生物材料治理,2018年底,广元提前2年完成19条自然黑臭水沟整治;通过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南河沿岸农村厕所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我们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厚植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对南河的保护力度。”广元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十三五”期间,广元在南河城区段建设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站,24小时不间断加密监测水质变化,科学及时解决污染问题。
“我们主要监测南河汇入嘉陵江水源的氨氮、总磷等9个数据。”长江流域南河广元南渡站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维工程师赵俊成表示,“数据24小时实时发送北京,可以客观真实反映‘母亲河’水质情况。”
构建全域整治体系 建设好“幸福河”
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一段时期里,因污水收集不完善、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不佳等原因,南河被污染风险较高。
2010年起,广元市委市政府决心综合治理南河流域水污染问题,通过实施建设上石盘电航枢纽工程、加快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等,逐步构建起南河流域“厂-网-湖”一体化全域整治体系。
广元连续3年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作为全市30项重点民生实事之一。通过整治,南河沿线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面貌大幅改善。
看到昔日黑水变清流、臭沟变景观,家住利州区雪峰街道办九华社区焦家沟的张克信说:“以前河沟里都是生活污水,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现在污水都进入管道集中处理了,河堤两岸都是绿地和公园,真的是鸟语花香。”
近年来,广元在南河流域累计投入20余亿元,实施追根溯源、源头整治等工程治理,建设改造主支管网220余公里、岸线堤防20余公里,建成绿化景观22万平方米。
其中,位于南河上游的昭化区,近3年新建城镇污水处理站13个、污水管网26公里,完成泉坝污水处理厂技改扩能。泉坝污水处理厂厂长李伟说,该厂日处理污水从5000立方米提升到10000立方米,确保了沿河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入南河水水质稳定达标。
筑牢上游生态屏障 打造好“生态河”
地处嘉陵江上游的广元,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南河流经朝天区、昭化区、利州区,在市城区穿城而过汇入嘉陵江。
2016年上石盘电航枢纽工程下闸蓄水后,广元市城区形成了水域面积相当于两个西湖大小的栖凤湖。
当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此,广元在南河推行“2+N河长制”(两位市领导任市级河长,沿河县区乡镇等均配备河段长),出台“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将6类14个问题以清单形式列表推进,常态化进行河道保洁。
广元市栖凤湖事务中心主任宋大强介绍,当地将栖凤湖在南河的保洁水面划分4个区域,5艘保洁船动态巡回保洁;在岸坡实行分段管理,每段1个人动态巡回保洁。
南河汇入嘉陵江,嘉陵江汇入长江。
为更好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广元市正加强与重庆等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同推进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和流域重大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南河流域作为广元建设高品质生态康养“后花园”的重点区域,通过持续强化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底色将越来越靓。(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彪)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