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12月10日,由四川省作协、四川省文联、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等支持,成都市文联、成都市文广旅局、五粮液集团公司主办,成都市文联《草堂》诗刊社等承办的2020·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在成都继续举行。上午,诗人们就“我们共同的星球 见证诗歌的温暖和力量”和“成渝诗歌沙龙”为主题,展开研讨和交流。关于疫情后时代,诗歌何为,以及川渝诗歌未来的发展,诗人们分享了各自对人类命运、诗歌未来、地域文化的深层思考。下午,诗人们移师杜甫草堂,继续他们在成都的诗意之旅。在“世界同吟一首诗”——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朗诵会上,以朗诵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伟大的诗人杜甫的敬意。就此,成都国际诗歌周的主题活动也接近了尾声。
在本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参会诗人中,诗人安然是一位来自广东的女生。她1989年生于内蒙古赤峰,现供职于花城出版社。哲学硕士。出版诗集《北京时间的背针》。曾获《草原》文学奖、《华西都市报》名人堂年度十大诗人奖、李杜诗歌奖、广州青年文学奖等。在草堂的诗歌朗诵中,安然为我们带来她的诗作《为了爱你》,让空气充满浪漫的气息。在上午的论坛环节,关于疫情后,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在灾难面前何为,她都发表了自己的灼见。
在《小雅∙十月之交》中对地震的记载:“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从汉乐府的《十五从军征》,再到杜甫的“三吏”“三别”、杜牧的《李甘诗》、曾巩的《地动》等诗歌都曾对灾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记录。在安然看来,“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战争,20世纪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即为人类抵抗灾难的诗歌史。到21世纪,“非典”、洪涝、雪灾、地震,以及在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这些天灾人祸总不断地侵袭着世界各族人民。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的新诗已走过百年。1998年,我国遭遇全流域型特大洪灾,《诗刊》开辟专栏,刊登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抗洪的诗歌作品;2002年“非典”肆虐全国,在这次毫无硝烟的战役中,《诗刊》同样表明了态度,刊登了大量抗洪救灾的诗歌作品;2008年雪灾,“冰雪无情,人间有爱”,国内诸多优秀的诗人再次赞颂救灾中的人物和事迹,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的决心。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李瑛、雷抒雁、柏华、梁平等著名诗人也表现出了一个诗人的担当。“
安然对语言有深度的思考,“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诗人要用文字记录当下,在死亡面前,诗人可以沉默不语,但在灾难面前,诗人要尽其所能书写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在死亡的逼迫下,诗歌的力量既是微弱的,又是强大的。国内诸多的诗人都对庚子疫情表明了态度和观点。除此之外,《人民文学》《长江文艺》《草原》《草堂》《长江文艺》等刊物特设疫情诗的专栏,发表了大量优秀的疫情诗。在灾难面前,诗人的表现总是积极的。诗人不是医生、护士,无法在前线救死扶伤,但诗人的独特技能是用短小精悍的语言记录当下。这些简短的文字可以构成精神的力量。在庚子疫情之年,大量关于疫情的诗歌已井喷的方式出现,从这些诗作中传递出的昂扬斗志和鼓舞精神,在绝大程度上传递了温暖和大爱。相信在大灾大难面前,每个人各司其职,诗人以特殊的使命和担当,观照事件的发展,书写动人而充满能量的作品,亦是参与抵抗灾难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论坛环节之外,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安然。
安然
“男诗人绅士、大度,女诗人个性、温柔。我越来越喜欢四川了”
封面新闻:在疫情防控又严峻起来的时刻,从广州来成都参加诗歌周,感受如何?跟此前有哪些不一样?
安然:疫情再严峻,我们的生活都要继续。疫情会影响社会的发展,但不会阻断其发展。此前因为诗歌、因为工作来过成都几次,这次来成都参加诗歌周正好赶上疫情回潮。登机之前,在相关系统上做了天府健康申明的登记。到酒店后,工作人员对行李进行了消毒等防疫举措……在广州,每天戴口罩、进行体温检测已经成为我的日常,来到成都显然比以前的日常更加严肃、更加有秩序。
封面新闻:川渝诗歌也是本届诗歌周的一大议题。作为广州诗人,在您的观察和阅读视野,以及与诗人打交道的感受,成都诗人及其作品,对您来说,有怎样的印象?
安然:成都,或者说四川,从古到今都有诗歌的传统。四川的老中青诗人在诗坛的表现不同凡响,知名度普遍较高。在我看来,当下的成都有这样的诗歌现象,首先得益于四川的两本诗歌刊物《星星》和《草堂》。《星星》是新中国最早的诗歌刊物。“三高”的《草堂》在几年内迅速做到被行业内外认可,甚至成为一些文联和作协嘉奖作者的标杆期刊。这从某种程度上说,《草堂》是四川诗人的催产师。两家诗歌刊物遥相呼应,有力地促进了四川诗歌事业的繁荣;其次,政府特别重视四川的诗歌事业。不得不承认,成都国际诗歌节的规格之大,影响之深。最后,我觉得一个地区的诗歌如果总被提及,至少有一个或几个诗人在全国是走在前面的。四川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四川诗人的作品,我经常读,各家有各家的功夫,可以说是燕瘦环肥。对我而言,记忆比较深的是梁平主席的《重庆书》和《汶川故事》,作为川渝诗歌群的灵魂人物,他的作品在宏观和微观上都表现得优秀。我因为工作的需要,跟成都的一些诗人有过交流,男诗人绅士、大度,女诗人个性、温柔。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喜欢四川了。
封面新闻:诗人应该如何有效表达时代,用诗歌“处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安然:诗歌介入当下,实际上是诗人记录历史,成为历史。一个诗人的个人认知与经历左右着作品的质地,诗人应该书写人类的、民族的,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作品,让作品经典化。
“优质的文本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我还没有写出让所有人尖叫的诗歌”
封面新闻:诗人要持续保持创作力,是不容易的。用你自己的创作经验,谈谈诗人应该如何整合传统资源,结合当下营养和生活经验,写出优质的文本?
安然:将经典的、当代的和个人生活经验内容融合在一起,需要诗人的视野和顿悟能力。我在这两个方面,都欠缺。所以,持续地阅读与写作才是我的诗歌不断自我突破的关键。说到突破,首先要阅读,阅读精品和经典,掌握经典作品的诗歌技艺,并且熟练地作用;其次,关注日常,为什么总有人说作家是敏感的,因为他们善于发现。至于发现什么,就设涉及自己的生活环境,环境左右着我书写什么;最后是我私人的,可能是情感,可能是秘密。其实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表达,一直是我在诗歌中做得不满意的地方。优质的文本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我还没有写出让所有人尖叫的诗歌。持续地创作需要诗人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要知道那些经典作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诗人的写作要有方向,并不断努力。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