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安庭:科技文化双向赋能 北京打造文化消费新坐标丨新一轮科技浪潮·十城对话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3-11 12:32 145066

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在科技浪潮奔涌的当下,北京演绎着一场精彩的 “跨界合作”——科技与文化双向赋能,正重塑京城文化消费格局,全力打造北京文化消费新坐标。


从数字化文化产品的层出不穷,到沉浸式文化体验的遍地开花,科技元素已深度融入北京文化消费的各个环节,成为激发文化消费活力的重要引擎。


这种“双向赋能”如何得以实现?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科技往往以“快”和“新”为导向,但如果缺少平衡和深度,就容易陷入片面追求效率的困境。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深邃性,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更为稳固和可持续的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受访者供图

1

科技赋能文化产业:

技术与文化双向互动

“科技赋能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什么?是技术本身,还是对文化的理解和创新?

面对这一问题,安庭给出了明确答案:“科技赋能文化产业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它如何与文化结合,创造出真正有意义的创新。”在他看来,技术与文化的结合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深度融合,文化产业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

从技术角度看,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和区块链等技术为文化产业带来新工具和平台,改变生产和传播方式,拓宽产业边界。安庭指出,人工智能可辅助创作与分析内容,大数据能精准分析受众需求,虚拟现实带来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区块链有助于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问题。

“但仅仅依赖技术是不够的。科技赋能文化产业的真正价值,在于理解和创新文化与科学技术之间的边界,即‘文化为体,技术为用’。文化产业核心是内容属性,技术是工具属性,先进科技助力内容表达与传播。若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技术易沦为空洞形式。” 安庭强调。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系列为例,安庭指出,这一系列的成功并非仅靠科技手段,更源于对东方美学的探索和动画巨匠的工匠精神。其前身《哪吒闹海》早在1979年就已上映,即使没有如今的科技助力,依然在当时的市场规模和艺术水准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说明,科技只是辅助,文化内涵和艺术创作才是核心。”

同样,在演出行业,杨丽萍的经典舞剧《孔雀》历经二十几年,不断创新,虽然应用了现代科技元素,但始终以人为本,围绕文化灵魂进行创作。“《孔雀》的成功,是文化灵魂与舞蹈天赋的结合,科技元素起到了放大核心魅力的作用。观众通过科技助力的视听效果,触及作品的文化核心。”安庭说。

杨丽萍的经典舞剧《孔雀》。图片来源:“保利票务”微信公众号

作为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安庭认为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互动是双向的。一方面,科技为文化产业变革发展提供工具和平台,推动创作与传播方式变革;另一方面,文化需求本身也推动了科技手段的创新和进步。

以希肯国际文化集团为例,其合资的保利票务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打破了传统演艺产业在票务营销、剧场运营、剧目管理等环节的壁垒,形成了统一的销售网络和集成平台。同时,还打造了“智慧剧院”管理系统,提供演出全产业链端到端的服务能力,并通过云剧场线上演出、演出流媒体作品上线等方式,实现多场演出直播,累计观看量已突破1500万人次。这些成果正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体现,也展示了以科技为手段、以文化为内容的发展路径。

2

科技创新与文化消费:

打造新坐标与国际竞争力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消费新坐标?安庭提出,从文化、产业和科技三方面着手,构建文化消费坐标格局。

“文化是‘中轴线’,北京拥有深厚历史积淀,承担文化创新和传承责任。科技为这条‘中轴线’注入活力,古今中外的文化财富,通过科技实现共享,为文化消费价值提供核心支撑。” 安庭解释。

故宫博物馆VR全景。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产业是 “环路线”,北京在向全球消费中心城市迈进的过程中,产业围绕文化产业进行多维度拓展。科技助力文化产业从传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帮助企业精准了解消费者需求,形成强大文化消费圈。

“科技则是‘联络线’,通过智能化手段,将文化和产业紧密连接,推动北京文化消费的新生态形成”,安庭举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企业更精准了解消费者需求,推动文化产业从传统消费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同时,5G、人工智能等技术让线上文化体验更加生动、多元化,消费者可随时随地感受北京文化魅力。

安庭表示,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可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有的东方哲学观念,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路径。

科技赋能文化的路径可通过数字化保护、虚拟化呈现等方式,将中华传统艺术、戏曲、书法等文化瑰宝带到全球舞台。例如,通过VR、AR等技术,全球观众在家中便可体验中国的传统戏曲和民俗文化。

从发展路径看,文化“反向”赋能科技也是一个现实路径。通过数字化技术、3D建模、数字博物馆等手段,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既能增强其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竞争力,又能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例如,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故宫VR”项目,让全球观众不出门也能身临其境感受故宫的魅力。

3

政府与人才: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关键力量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北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设立文化科技融合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开展文化科技项目研发;建设文化科技产业园区,为相关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产业配套。

在政府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安庭认为,关键在于如何打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藩篱,引导并激励新兴文化形式,推动产业协作,利用大数据和AI等前沿科技推动个性化文化创意,甚至引导文化与科技结合的伦理思考。“这样,文化和科技才能形成一种真正的‘双向赋能’,既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根基,又能让科技推动文化产业走向未来。”

“政府可搭建跨界实验平台,如设立‘文化科技创新实验区’,鼓励文化创作者和科技创新者合作,打破‘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壁垒,促使两者在创意和实践上相互渗透。” 安庭建议。

他还提出,政府应激励小众文化、分众文化拥抱现代科技,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动新兴文化形式发展,如电子竞技、数字艺术等,这些领域符合年轻人兴趣,代表未来文化趋势。

在构建 “文化科技产业链” 方面,安庭认为政府应从产业链角度思考,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增强产业协同效应。

安庭还建议政府引导文化内容与 “数据经济” 深度融合,利用数据驱动创作,鼓励跨行业合作,同时从法规和伦理层面保障数据使用合规透明,提升文化产业效率和盈利能力。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对年轻一代文化产业从业者,安庭给出了“做长期主义者”的建议,“文化产业中,打动观众的创作离不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时间沉淀,科技可加速创作,但不能替代创造力。要耐得住积累,创作有深度内涵的作品”。

他建议年轻人保持对新技术的好奇心,但要理性对待,以生活价值衡量技术价值,避免 “削足适履”。“跨界思维也很重要,年轻人应建立跨领域技能和视野,例如电影从业者要了解数据分析和市场营销,游戏设计师掌握虚拟现实和用户体验知识,有助于全面理解文化产业,在市场中应对自如。”

评论 10

  • 三虎 2025-03-17 发表于四川

    巴适

  • fm573256 2025-03-12 发表于四川

    好呢!

  • 小猪佩奇呢 2025-03-11 发表于四川

    科技赋能文化,未来可期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