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巴蜀回响丨科技考古助力文保修复 雷雨:三星堆文物修复馆实验室考古区正在精细化清理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7-30 01:14 79833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总书记非常和蔼可亲,他走到实验室考古区现场的时候,感兴趣的地方非常多,询问的问题也非常专业。”7月26日下午,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文保修复工作区,仔细察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流程细节和最新技术,同现场工作人员亲切交流。作为博物馆馆长,雷雨陪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在实验室考古区介绍了目前工作的进度和重点。

雷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最新一批发掘的六个祭祀坑中的文物,已经与观众见面。除了“上新”的器物,博物馆中另外一些展陈也引起了观众的注意。能够检测出来自3000多年前丝绸痕迹的丝素蛋白快速检测试剂盒,通过三维扫描和3D打印进行研究性复原的青铜重器,利用裸眼立体新媒体技术还原的考古方舱等,都体现着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的多学科研究与科技力量。这是中国大型考古发掘研究的新模式,也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生动实例。

出土于五号祭祀坑的金面具

如今,三星堆祭祀坑的现场发掘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文物的清理和研究工作还在继续。在三星堆博物馆修复馆的实验室考古区中,考古工作人员把五、六号祭祀坑通过整体套箱切割,正在这里进行精细化发掘。7月29日,雷雨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说道,尤其是在五号祭祀坑的发掘中,正是借助了先进的仪器,才能够获取很多肉眼无法看到的信息。

三星堆的五号祭祀坑只有约3平方米左右,是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是这里埋藏的器物并不少。惊艳世界的残缺黄金面具,三星堆遗址目前唯一的鸟形金饰都出土于此。除此之外,五号祭祀坑还发现了大量的金箔片、玉珠、玛瑙珠等。雷雨介绍,考古工作人员通过三维扫描、3D虚拟数字复原以及AI技术,对祭祀坑里器物的组合关系进行了研究。

雷雨说道,经过研究发现,五号祭祀坑的金箔片当中,相当一部分的排列和分布是有规律的,散乱的玉珠、玛瑙原本或为串珠。因此,考古人员得到初步判断,这些金箔片和串珠,可能曾是衣物上的装饰。

出土于五号祭祀坑的金鸟形饰

这是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过程中,借助科技手段得出结论的典型案例之一。也正是在这一轮对祭祀坑的发掘中,三星堆遗址率先在四号祭祀坑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存在。随后,三号祭祀坑、六号祭祀坑、八号祭祀坑中也发现了丝绸残留物或能够佐证丝绸残留物存在的丝蛋白信号存在,证明了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人,已开始使用丝绸。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在这一轮的考古研究工作中,借助高科技的手段,同样在1986年发掘的二号祭祀坑中,检测到了丝织品矿化物残留。

“与这个传统考古发掘相比,在实验室考古区我们大量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也是希望借助这些技术手段,做出更好的判断。”雷雨说道。

目前,实验室考古区的主要工作仍旧是对两个祭祀坑的精细化清理。考古工作人员可以在现代技术的加成下,对五号、六号祭祀坑进行更加精细的清理,而不用过多考虑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对文物造成的影响。

目前,考古人员仍旧在对五号、六号祭祀坑的文物进行清理。“一些修复量比较小的器物通过清理和修复后已经在新馆开始展陈,但是大部分的器物还处在初步的清理和信息采集阶段。”雷雨说道,在未来实验室考古区的工作中,还会不定期地邀请专家举行论证会,用更加科学、完善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文物的清理工作。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