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夷陵之战,刘备被火烧连营七百里,致蜀汉元气大伤。
对于刘备伐吴的动机,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是为关羽报仇,后来又有新说,为关羽报仇只是幌子,刘备真实目的是为了吞灭吴国。更有阴谋论者说刘备故意不救关羽,想坑死关羽,然后以此为借口实施兼并吴国计划。我个人觉得对于这种阴谋论,不值得一驳。
为关羽报仇是最直接的动机
刘备为关羽复仇,在正史中是有据可依的。《先主传》写得明明白白:“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221年)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
《法正传》也记载,“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
而在关羽被杀之后,刘备伐吴之前,魏国朝堂上讨论了一个议题,就是“刘备会不会为关羽报仇而伐吴”(“(曹丕)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当时大多魏臣认为蜀国弱小,名将被杀震动很大,蜀国忧惧,哪敢东征。只有刘晔认为刘备必然会报仇伐吴:
《刘晔传》:“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刘备和关羽名为君臣,情同父子,不为关羽报仇就有失情理道义。而且在大将被杀后,发兵讨吴也可以耀武扬威以自强,让各方知道蜀国虽小还是有实力的。
武侯祠三义庙
诸葛瑾也认为,“危害关羽,怨深祸大。”裴松之注书时评论道,“备、羽相与,有若四体,股肱横亏,愤痛已深。”(《诸葛瑾传》)
夷陵战后,曹丕给孙权的诏书中说,刘备伐吴,“其计不过谓可转足前迹以摇动江东”。曹丕认为,刘备只不过是想学曹操南征动摇东吴军心,展示威慑力而已。
这些都是当时当代人对刘备伐吴动机的分析。
所以刘备伐吴,为关羽报仇肯定不假,至少是动机之一,也是最直接、最显露的动机。
桃园三结义
刘备伐吴不是为了灭吴
复仇是最响亮的旗号,但刘备肯定也不是单单为了复仇。就像上面说到的,刘备东征,还有耀武的意思。但耀武没必要真刀真枪吧,阅个兵就可以啊,或者攻占一城一地就收兵,所以报仇不是做做样子,是真有雪耻泄愤的意思。
不过认为刘备想借机吞灭吴国,这也很不合理。如杜甫所云“遗恨失吞吴”,也是广为人知,如今这种论调还颇为主流。
其实大家都明白,三足鼎立,这种均势一时很难打破。强大如魏国也拿吴没办法,小小西蜀,何德何能?蜀国的实力,不只是魏人、吴人看得明白,刘备自己心里没点谱吗?
蜀要灭吴,当魏国空气吗?刘备在称帝伐吴前,借曹操去世,派人去魏国吊丧,有稳住魏国的意思,刘备也可能认为曹丕说不定还会“帮”他一把。魏国不动,他可以独吞孙权,如果魏国也对孙权来个趁火打劫,这样两家瓜分了东吴也是赚了。但曹丕很厌恶刘备借丧讨好, 打算斩杀来使韩冉,韩冉得知后称病留在上庸没敢去。曹丕不会帮蜀,刘备哪有胜算能一口气吞下东吴?
刘备自知不可能蛇吞象,那为何一意孤行非要东征,怎么才算报仇雪耻?个人认为,刘备伐吴的期望目标至多是夺回荆州,恢复关羽死前的状态。
湖北巨型关公雕像被指违规。图据新华社
西晋陆机在《辩亡论》中说,刘备伐吴,“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有为关羽报仇的动机,而企图也是收回“湘西”之地,并没有打算“吞吴”。而各种文献里提到的刘备图报“关羽之败”、“关羽之耻”,除了指关羽遇害,也可以代指荆州之败、荆州之耻。刘备就是要为关羽报仇,同时洗刷荆州被夺的耻辱。
傅玄《傅子》载,“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师伐之。”这里的怒,一是怒关羽被杀,二是怒荆州被夺。
因为荆州对蜀汉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是“隆中对”得以成立的支点之一。
蜀汉有了荆州,再结盟孙吴,才能毫无东顾地率兵由益州出秦川,同时,“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才能让曹魏面临真正的双线作战压力。而蜀汉失荆州后,与孙吴东西响应北伐,则做不到如此合作无间。
刘备君臣的“隆中对”认为东吴“不可图”,但孙权君臣却一直谋划夺取荆州甚至吞并蜀地,前有周瑜“乞与奋威(孙瑜)俱进取蜀”,后有吕蒙“不如取(关)羽,全据长江”。荆州一失,蜀汉失去了战略支点,孙吴却得荆望蜀(《周泰传》载“权破关羽,欲进图蜀”),刘备安能不战?
如果还不应战,只会坐以待毙,一旦应战就表明了强硬姿态,即便有夷陵之败,孙吴也懂得收敛,蜀地再不可图。
诸葛瑾听说刘备伐吴,来劝和时也让刘备掂量一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关羽被孙权杀害是小仇,先帝被曹丕杀害(曹丕篡汉,天下人都说汉献帝被杀了,其实并没有),江山被夺才是大仇;同样荆州四郡被东吴所夺是小仇,汉室江山被曹魏所篡才是大仇。
不只是诸葛瑾,东吴有识之士都明白刘备意图也不过是要夺回荆州罢了,一举灭吴是不现实的。
封面新闻 安逖
评论 3
fm1797808 2020-11-30
[爱心]
fm1066571 2020-11-29
[得意]
仙女下凡 2020-11-28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