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道,也称子午栈道。是中国古代自京城长安通往汉中、巴蜀及其他南方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因穿越子午谷,且从长安南行开始一段道路方向正南北向而得名。子午道经常被以关中为根据地的政权用作进攻汉中、安康以至四川、湖北等地的通道。也经常被以南方为根据地的政权用作攻打北方长安的通道。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闫雯雯 伍勇 周琴 陕西西乡县摄影报道
深秋,当记者站在子午道支线白勉峡铧炉古栈道遗址旁,看着不远处的栈道孔,背对G210国道,思绪飞过连绵起伏的大巴山,飘向一千八百年前的秦岭。
白勉峡铧炉古栈道遗址 刘彦君摄
那一年,同样是秋天,秦岭秋风拂过蜿蜒的古蜀道,也轻轻抚摸着一代名相的背影。
积劳成疾的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溘然长逝,仅在汉中勉县留下武侯墓供后人一窥当年风姿。
谈到诸葛亮,绕不开的是“五次北伐”。公元228年,在诸葛亮首次出兵北伐时,蜀汉名将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谋”。
由他先率领五千精兵走子午道快速到达长安城下,一举拿下长安,再与诸葛亮率领的走陈仓道的大军汇合,逐次攻下整个关中。然而,诸葛亮以艰险难走为由所拒。
白勉峡铧炉古栈道遗址告示牌 刘彦君摄
千年后,“子午谷奇谋”仍让三国爱好者争论不休。而子午道却换上新衣,接入G210国道,成为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01
一条因军事历史饱受争论的道路
子午道,也称子午栈道,是汉、唐两代,自京城长安通往汉中、巴蜀及其他南方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
子午谷,又名子午峪。子午道从这里由北向南,穿过秦岭,到达汉中,继而到达成都。
正是这条道,让一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不敢走。
汉末三国时期,汉室宗亲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占据汉中、巴蜀后,凭借天险屏障秦岭与曹魏抗衡,表面上是曹魏防线大范围收缩到长安、陈仓一带,吃了大亏。
实际上,曹操退守关中后,蜀汉在没有恰当时机的情况下,也会被险峻的蜀道困住,难以再现刘邦当年暗渡陈仓的奇迹。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主持蜀汉朝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五次北伐,实际上就是要越过秦岭作战。”研究三国文化多年的《百家讲坛》主讲人、四川大学教授方北辰解释道。
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出师表》,屯兵汉中,出兵祁山,拉开北伐序幕。
首次北伐时,蜀汉大将魏延向诸葛亮进言,可让诸葛亮带主力部队分兵与魏军正面交锋,魏延单独率领一支奇兵顺秦岭东行,出子午道,奇袭长安,随后与主力部队会师潼关,重现当年韩信出奇制胜的故事,并切断西北雍凉二州与中原之间的联系。
但诸葛亮没有采取魏延的冒险计策,采用的是慢慢蚕食曹魏地盘的战略。
子午道遗迹 韭菜崖
数千年后,“子午谷奇谋”仍让三国爱好者争论不休。有人一度以这件事来攻讦诸葛亮的军事能力。
“他们认为诸葛亮太过谨慎错失良机,但我以为诸葛亮的顾虑是正确的。”在方北辰教授看来,这些观点并不客观,缺乏对子午道的判断。
02
一条险峻异常难以攻破的路
“在历史上,诸葛亮五次北伐,一次也没走过子午道。”方北辰教授解释,子午道虽然离长安最近,但全长达千里以上,并且道路崎岖凶险,稍有不测,便可能全军覆没。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顾虑是正确的。
如果用现代卫星遥感影像图的方式打开秦岭,会惊奇地发现秦岭中河水溪流如此密集。也正是这无数条水流,千万年来侵蚀切割着秦岭,造就了蜀道的艰难险阻。
狭长的子午道,便在这千沟万壑、崇山峻岭之间。
身处古代没有现代黑科技的诸葛亮,以自身超前的谋略和小心谨慎的性格规避一次次风险。
“在历史上,其实不是没有人走过子午道,但都没能成功。”随后,方北辰教授举了几个例子予以佐证。
公元230年,魏国大司马曹真率军,试图从子午道进攻蜀汉,但结果行军途中全程大雨、栈道断绝,大军走了一个多月,子午道才走了一半路程,最终曹真不得已撤兵返程。
而东晋时,桓温派遣司马勋,从汉中出子午道,希望由此进攻长安,结果半路就被前秦的军队打败。
子午河河边古栈道
另外,明朝末年,闯王高迎祥率领5万军队,也是从汉中沿着子午道,想进击西安,结果山路凶险,中途就被孙传庭的2万新兵伏击打败,高迎祥也俘后被杀。
“在狭窄的空间内,大队人马行走,走过之后又要运输粮草,这在当时是相当艰难的。”方北辰教授说,战场上军事力量最强的通常是骑兵,但骑兵往往在这种道路上难以施展开来,仅凭步兵的作战能力相当有限。
03
一条充满历史传说的路
秦岭天险于蜀汉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是延续着大汉江山最后一缕气运的天然屏障,也是阻隔蜀汉北伐关中的天堑。
有了秦岭的阻挡,曹魏不敢轻易对蜀汉发动军事进攻,但蜀汉也被困于蜀地,直到蜀汉灭亡,蜀军都未能突破秦岭防线。
蜀汉连年北伐,进军陇右、关中,企图突破曹魏的防线,却只能在秦岭山麓南北疲于奔命。
然而,刘备先祖汉高祖刘邦便曾穿秦岭古蜀道而过,据史学家考证,这条道极可能便是子午道。
“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汉氏焉。”如今,在汉中博物馆,汉隶摩崖刻石《石门颂》石刻上几行字迹仍清晰可见。
这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时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
《史记》中没能明确汉高祖刘邦这次穿越秦岭的具体路线,在这方石刻里,揭开了历史的面纱。
公元前207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率领一支三万余人的庞大军队浩浩荡荡从关中平原穿越莽莽苍苍的秦岭深处,到封地履职。
翻越秦岭进入秦巴谷地时,为了麻痹项羽,张良望着苍茫逶迤的栈道,献计刘邦,一把火将木质栈道化为灰烬,向项羽表达了不再回望秦川、东出中原的决绝。
后来,韩信提出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据说刘邦假装重修子午道的栈道,暗中从西边的陈仓道进入关中,利用子午道争霸成功。但也有另一说刘邦是修筑的褒斜道。
田坝村栈道
不过子午道却再次被烧毁,直到西汉末年才由王莽下令修复,并设置了子午关,由此子午道正式成为官道。
04
一条在文明递进中散发光泽的路
“子午道的兴盛是在唐朝。”陕西省西乡县文化馆的老师陈明顺讲起了另外一个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关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在《天宝荔枝道》中,详细描述了荔枝道的具体走向,其中提到“入子午谷,约六百三十里至长安”。这六百三十里,便涉及了子午道。由于荔枝的运送,官府对子午道不断修治,道上行人越来越多。
“隋唐时,随着子午道的频繁使用,秦岭山区人口增加,在子午关设立关卡,并置‘关官’,负责管理、盘查过往行人,禁止人们非法携带武器出入,以保安全。”陈明顺说,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政府为加强南山诸谷的防守,维护南北交通,曾设置过南山五谷使,子午关为驻兵防守的要地之一。
在《送客人蜀》中,诗人杨凝曾写道,“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便可一窥当时子午道的繁荣。
到清朝时期,随着对子午道频繁使用和对秦岭山区的开发,子午道上逐渐出现了县级城市和一些重要集镇。
子午道遗迹 白沙渡
时间来到20世纪30年代,川黔公路破秦岭而入,南北贯穿,将关中与陕南相通,顺山势而修,伴溪而行,蜿蜒曲折。
其中,喂子坪以南路段,正是沿着古人踏踩千年的古道翻越秦岭,抵达子午古道的出口——汉中子午镇。
此后,在川黔公路渝黔段的基础上,两头改道延展,最终形成一条北自内蒙古包头市,中通秦岭子午道,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将中国一分为二的大通道——G210国道。
如今,子午道部分遗址已随历史共沉河底,只余山谷溪流侧畔断崖绝壁上显露的削凿镂刻,复述栈道昔日的辉煌。
而在古今两道部分路段重叠处,现代文明标志的钢筋水泥铺就的道路两侧古木森森、林海邈邈。
曾经为了逾越秦岭,诸葛亮煞费苦心,五次北伐却不得寸土,走了一辈子,也没能走出秦岭大山。
千年后,今人却能顺着G210国道,沿子午道跨越秦岭大山,从沙漠直达海洋。
(部分图据受访者)
评论 12
周全(屏山中都丰收村第一书记 2023-12-07 发表于四川
蜀道
西充县车龙乡席家沟村白江林 2023-12-07 发表于四川
长安
双庙垭村驻村工作队 2023-12-06 发表于四川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