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国家公园|共建国家公园如何共享生态红利?解码“武夷山样本”①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0-30 22:42 64427

引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五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这一理念。十四年后,在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贺信指出——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

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2020年,是“两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国家公园论坛贺信一周年。按照规划,今年我国将全面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验收,并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在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有哪些“中国答案”?在生态文明体制创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系统与社区发展互促共赢方面,能否打造全新样本?

2020年10月,封面新闻记者奔赴体制试点中的武夷山国家公园,实地探访,一线对话,深度探寻。


第一章:问山

试问山中亦何好

见山便自喜居山

——宋·熊禾

2016年6月,武夷山成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规划总面积1001.41平方公里。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的保护地。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我住的地方,突然成了国家公园,你说我该多自豪!”说这句话的,是世代生活在武夷山的国家一级茶叶加工技师余盛良。2020年10月,封面新闻记者在福建省南平市采访期间,发现这位“三代茶家”的心境,代表着当地许多人的心声。“我现在出差去外地,人家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国家公园来,感觉说话都底气很足,连自己都觉得自己立马‘高大上’了!”

2016年6月,武夷山成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相比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并不大,其规划总面积只有1001.41平方公里,但承载着全新历史使命的这片土地,有一个截然不同于其他试点的唯一——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的保护地。在这样一个区域进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没有先例可循。

不管是依据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目标和利用价值,将试点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两个管控分区,实行差别化管理,还是“坚持保护第一,坚持生态优先”“保护自然、服务人民、永续发展”“共建国家公园,共享生态红利”……这些,都是记者在武夷山采访期间不时听到的阐释。

那么,在“共建”的同时究竟如何“共享”?围绕这个全新的时代命题,武夷山的“国家公园人”四年来经历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收获了哪些经验?

“地役权管理”的新尝试

被誉为“华东屋脊”的黄岗山,是武夷山脉最高峰,也是闽赣两省交界地。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今年10月,记者前往福建采访前后,在北京进行了两次随机采访。关于武夷山,大多数被访者最熟知的是“这里是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而被访者们最关心的问题则是:如果成立了国家公园,还能去旅游吗?武夷岩茶的价格会不会变贵?国家公园里的居民,生活会变得多好?

其实,被访者们提到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正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体制试点探索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分别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部、建阳区北部、邵武市北部、光泽县东南部和江西省铅山县南部接壤。包括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光泽武夷天池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公益林和邵武龙湖国有林场部分区域。

“试点区域环境复杂,涉及4个县、市、区,9个乡、镇、街道,29个行政村,共4.58万人,其中区内居住3352人。要切实考虑原住民的利益,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林贵民说。

作为典型南方集体林区,一项“地役权管理”的新尝试,在武夷山深处的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坳头村率先开启。

10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坳头村时,这个武夷山国家公园联合保护共建村的村委会大门上,液晶屏醒目的亮着12个大字——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屏幕旁,一盏略显褪色的红灯笼上,印着“发财”、“财源广进”的金字或黑字。山风吹来,灯笼随风摇荡,仿佛在替村民诉说着期许。

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前,毛竹是坳头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被誉为“昆虫世界”“蛇的王国”的大竹岚便位于此地。砍竹、挖笋,在这个村曾被视作靠山吃山的必须。

砍,必然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和完整。不砍,林农的切身利益难以保障。难题如何破?2019年年底,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在福建率先启动自然保护地地役权管理试点,坳头村成为首吃螃蟹者。

地役权,是指按合同约定,利用或限制他人不动产的权利。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执法支队调研员傅凯峰介绍说,以坳头村为例,竹林的林地、林木权属不变,但经营管理权归国家公园管理局。

今年春天,坳头村村委会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签署《武夷山国家公园毛竹林地役权管理合同》。按照约定,坳头村112户竹农将不再采伐村集体的10200亩毛竹。作为“补偿”,在原有每亩每年22元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基础上,竹农将获得每亩每年118元的生态补偿金。坳头村村委会主任张垂仁算了一笔帐,村里一万多亩竹林,每年可获得140余万的固定收入。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集体林权占比高,自然资源依赖性强。数据显示,在1001.41平方公里的规划总面积中,集体土地面积占了66.6%。与坳头村一样,毛竹、茶叶基本都是当地居民赖以为生的基础产业。设立地役权,对集体林地、林木统一管理,不仅保证了林农权益,也减少了人为活动,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原真性。

据透露,在坳头村试点基础上,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还将探索体制试点区域内一万余亩人工商品林的地役权管理。而为了缓解生态补偿资金的压力,将开拓社会捐赠、林业碳汇开发等多元渠道。

关于这次地役权管理的新尝试,曾有媒体评价——社会得绿,林农得利。作为坳头村所在的黄坑镇镇长,林瑞妃是此次地役权试点的见证者。作为“一个国家公园人”,身兼武夷山国家公园黄坑管理站站长、执法大队大队长的她,其实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共建国家公园,如何共建生态红利?

共建、共治、共享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镇长林瑞妃表示,国家公园建设以来,最深的感受就是共建、共治、共享。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1.3万黄坑人民能够幸福生活,这是我对这片土地最基本的一个愿望。”在武夷山深处的大竹岚,女镇长林瑞妃谈及自己的心愿,目光坚定。

“生态好不好,蝴蝶都知道”,林瑞妃指着身后一片灌木丛说,上世纪90年代,正是在这个地方发现了金斑喙凤蝶,“就在近两年,还有视频拍到过”。林瑞妃提到的这种蝴蝶,是我国唯一的蝶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她看来,这也是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保护的一个实例。

“国家公园建设以来,我们和国家公园之间的互动,最深的感受就是共建、共治、共享。”谈及共建,林瑞妃认为,从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和国家公园之间的协调问题。“以黄坑为例,镇长兼任国家公园的管理站站长。一旦国家公园有需要协调的工作,镇党委、镇政府迅速融入到国家公园的工作中。从体制上就开始共建,这在全国层面可能还是首创。”

谈及共享,林瑞妃讲到一个“走村入户”的感受,“竹农不用再上山砍伐,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保障。基层调研中,得到最多的反馈就是‘我们都是国家公园的人’。”

在共建背景下,是否存在责权难以厘清或受到干扰的问题?林瑞妃直言能协调,“目前看主要是时间不太够用,有时要牺牲中午休息的时间,有时地方上一些相对不太紧急的工作,得排到晚上处理。“工作量肯定增加了,比如我刚从会场跑到山里,鞋子都没来得及换。”说完,她看了一眼脚下的皮鞋,“但国家公园是一份荣誉、一份责任,付出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特许经营管理有了暂行办法

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内的土壤样本。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后,科研建设成为“重头戏”。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保护第一、全民共享、世代传承”,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如何让百姓共享生态红利,成为了林瑞妃施政的重大方向。“能否在首先保护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特许经营,让那些真正想来国家公园的人、仰慕国家公园的人,能有一个‘入口’,实地体会大自然的力量。”林瑞妃说,“这种力量相当震撼,很多人很想来但不一定进得来,这可能值得进一步探索”。

记者了解到,为积极探索建立具有武夷山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生态保护制度和绿色发展模式,6月22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国家公园内特许经营总体要求、特许经营范围、特许经营者选择、特许经营者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等内容。

《办法》明确,特许经营目录清单由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会同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研究提出,经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审定后,向社会公布。特许经营期限一般为5年,最长不超过10年。《办法》施行前在国家公园内已实施且协议期限未满的九曲溪竹筏游览、环保观光车、漂流等特许经营项目,继续履行原特许经营协议,实行目录管理。

而关于原住民的“共享性”政策,记者也注意到这样的表述——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国家公园范围内和毗邻社区的原住居民、生态移民参与特许经营权竞标。(未完待续)

评论 10

  • 路过蜻蜓 2021-10-12

    厉害厉害

  • Ryan 2020-10-31

    good

  • fm1142219 2020-10-31

    共建国家公园,共建生态红利💪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