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王祥龙 记者 田雪皎 摄影 谢凯
12张方木桌,近10米高的“桌塔”,大面具,狮子头。凭借这些道具,资阳市雁江区堪嘉镇的高台舞狮团将传承500年的精彩技艺,演成了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1月21日,雁江区堪嘉镇文化广场上,迎接新春的排练拉开帷幕。出演的两个孩子,分别只有10岁和13岁。一旁,他们的父亲也是师傅仔细观看指导。只见师兄弟二人手持狮头,赤脚上阵,在高台上下游走,腾跃翻滚。
高台舞狮高险奇
讲究平衡控制难度大
高台舞狮,是雁江以及资阳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如今已经是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登上过《出彩中国人》的舞台。
付强,今年33岁,2011年开始学习舞狮,为第四代传人。如今,他在8层高台表演得心应手,几年间从未出过差错。
付强介绍,高台狮舞有三大特点,高、险、奇。高是指八层方木桌叠加,加上站立两人,高度近十米,是目前四川高台舞狮最高。险是在近十米的高度,两个人站立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踏上桌腿时,身体倾斜,桌子塔发生摇晃,非常危险。奇是高台表演,桌子摇晃而不倒,二人衔接配合摆出各种惊险动作,令人称奇。
堪嘉镇的红莲高台舞狮属于南狮系列,但又有别于南狮,更注重武艺的精深和表演的惊险。
“这个表演的危险在于控制平衡,如果配合不得当,很有可能会发生事故。”付强告诉记者,南狮表演是踩砖,他们的表演是踩木桌腿,平衡控制在于脚控桌腿,身体动作保持平衡,这个难度是很大的。
上一张木桌花费两年
培养两子传承高台舞狮
“叮咚琅珰”随着阵阵锣鼓之声,两个孩子开始今天的训练。今年33岁的付强目光严厉地盯着五层木桌上的孩子。
“我学习高台舞狮花费了三年多时间,但从地上走上木桌,仅仅是一张木桌就花费2年。”付强说,地面上和木桌上完全是两回事,桌上控制平衡更难。
2011年,付强赋闲在家,对镇上表演的高台舞狮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学习表演。
“当时我是很支持他的,但是他妈妈坚决反对。”付强父亲付天国告诉记者,这个表演难度大,危险程度太高,走上八层木桌需要从小训练。
拗不过付强的脾气,母亲只能同意。拜师名家,付强走过艰辛三年学艺路,登上八层木桌高台。
“高台舞狮是很好的文化遗产,必须要传承下来。”付强介绍,他的传承者,就是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9岁,小儿子7岁时,便开始了训练。
如今已经13岁的大儿子付文华介绍,当时看父亲表演高台舞狮,就觉得很有意思,愿意学习。每周放学回家,他和弟弟都会投入到学习舞狮。
团里15人都是农民出身
望再提升多传承
明朝成化年间(约1470年),堪嘉镇雨佳村有刘姓百姓学习和钻研民间舞蹈——狮舞,整个狮舞融武功、杂技、戏剧于一体,三者巧妙结合,节目形象逼真,精彩动人。
如今传承着堪嘉镇的高台舞狮的团队由老中青幼四代人组成,目前在团人数15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艺人。
“团里得成员都是农民出身,现在部分在做小餐馆,一些打零工,还有一直种地的农民”付强介绍,年龄大的80多岁,不能登台就打鼓,主要有他与徒弟搭配演出,孩子们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表演。
演员周生虎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已经75岁,每逢有表演,他都会随团演出。
“年龄大了腿脚不行了,爬不上高台只能在地上表演,但我觉得很满足了。”周生虎介绍,只是希望更多人来关注这门艺术,让它有更多发挥空间。
付强告诉记者,他学艺晚,许多绝技在之前的传承过程中出现流失,他掌握的也不算全。希望有机会和更多的南派舞狮团队交流,愿意传授自己的绝技,也希望学到更多舞狮精髓。
“我现在有5个徒弟,有两个是我自己的儿子。”付强说,希望更多人来学习这门艺术,更好的把舞狮路走下去。
评论 2
堪嘉镇弥陀寺村第一书记李逢坤 2022-08-14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堪嘉镇弥陀寺村第一书记李逢坤 2022-08-1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