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闫雯雯 陈光旭
日前公布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在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考古过程中,累计清理出土各类文物1450余件(组),其中文书883件(含木简119件),其数目之多、内容之丰富,令人兴奋。
“八月十九日临河烽送马铺烽。”“悭泉烽状上当四烽,四面罗截,一无动静……”这些木简上的文字是什么意思?在造纸术已经得到普遍推广的唐代,为什么还用木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胡兴军表示,该烽燧出土的木简上,清晰完整地记载了烽铺与游弈所间的计会交牌与平安火制度。其中,计会交牌制度的木质实物标本,为国内考古首次发现。
胡兴军讲解木简上的文字 摄影 周琴
计会交牌:基层烽铺的工作记录
史料和考古发现表明,烽燧是我国自周代就开始建立的边防预警系统之一,唐代继承并予以完善,主要用以迅速传递边境军情。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在唐代时被称为沙堆烽,地处丝绸之路北(中)道,位置非常重要。
唐代军事制度中,有两种特有的侦察方式——游弈和土河,也是烽燧等基层军事机构常常用来“警固”的手段之一。《通典》载:“游弈常与烽铺计会交牌。”这种制度具体是怎么运行的?无详细记载。
在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出土了计会交牌的实物标本,为我们揭开了谜团。
胡兴军讲解木简上的文字 摄影 周琴
什么是计会交牌?胡兴军解释说,所谓“牌”,就是每日传递的木简。计会交牌,是一种交换信息的制度,相当于烽铺的工作记录。
烽和铺都是唐朝最基层的军事建制,游弈所是烽和铺的上级管理机构。唐朝戍守烽燧的士兵被称为烽子,他们的首领为烽帅,主要工作内容是放烽、巡防。
胡兴军说:“烽铺之间或烽铺与游弈所之间,每天需要将侦察获得的军情,以计会交牌的方式进行交流或汇报。有的烽铺距游弈所非常远,所以每日只限于邻近两烽之间传递侦察结果。当牌积攒一定时期后,就要全部上交到游弈所,游弈官要检查并登记入藏。”
木简(十七日第一牌送沙堆)
揭示军事制度,大批文书填补历史空白
此次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出土、已完成解读的木简,长度从14.5厘米到47.5厘米不等。上面写有“八月廿二日临河烽送马铺烽,第七牌交”“临河烽状上当烽四面罗截一无动静”等。记录内容不同,木简形制也不相同,有的两端有穿孔,有的下端有凹槽。胡兴军推测,系用途不同。
除计会交牌外,还出土有记载“平安火”“都游弈”巡检制度的木简实物,均为国内首次出土,弥补了唐代军事文献记录不详的缺憾。
用于计会交牌的木简长度为10多厘米。胡兴军小心翼翼地拿起其中一块木简,上面写着:“八月廿二日临河烽送马铺烽,第七牌交。”他解读道:“该木简是八月二十二日从临河烽送到马铺烽,如果二十三日送,就会变成‘第八牌’。同理,马铺烽每天也要还给临河烽一块牌子。”
木简(八月十九日临河烽送马铺烽)
不过,这样的木简除记载发送的时间、地点、编号、送牌子的人等,并无更多其他信息。相近的烽铺之间传递计会交牌,还代表着其他含义吗?
胡兴军说,临近烽铺之间计会交牌,其实就代表平安的意思。如果有天气不好的情况或紧急军情,就会传递平安火相关的内容,如一块木简上写道:“悭泉烽状上当四烽,四面罗截,一无动静,及烽子五人,并得平安。开年四年正月五日烽帅赵(思训)。”胡兴军说,木简上的意思是指烽帅赵思训向上级游弈所汇报烽燧平安。
唐朝戍边的士兵,生活非常辛苦。在烽燧戍守的烽子既要候望放烽,知文书、符牒、传递,又要警固、备烽具和准备粮草,“昼则荷戈而耕,夜则倚烽而觇。”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中关于计会交牌实物标本的出土,让千年前的戍边将士模糊的形象更加清晰一些:大漠深处,一缕孤烟直起,戍边多年的老兵写下家书,嘱托“娘子不须忧愁”,再踏马奔向临近烽燧,继续他们的戍守岁月……
(本文除署名外图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评论 3
三台潼川镇胜丰村张宜乾 2022-05-26
揭密唐代边塞军事的发现
fm9876578 2022-05-25
戍边辛苦
jar 2022-05-25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