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哪些优质水稻?25个获奖品种首次集中展示

川观新闻 2020-08-17 17:08 33989

川报观察记者 史晓露

四川是水稻生产和消费大省,但近年来,消费者似乎更青睐省外优质大米,在超市售卖的中高档米中,也难见“川米”的身影。

如何重塑“川米”形象?

8月17日,“四川省第二届‘藏粮于技’院士讲堂暨 ‘稻香杯’优质新品种现场考察会”在邛崃召开,现场集中展示了我省水稻新品种、种植新技术、生产新模式,其中首次集中展示了第六届“稻香杯”优质米评选出的25个获奖优质品种。

据了解,“稻香杯”优质米评选两年举办一次,此次集中展示的是去年评选出的获奖品种,包括宜香优2115等5个获“稻香杯”优质米特等奖的品种,野香优2998等10个获“稻香杯”优质米一等奖的品种,秋乡851等10个获“稻香杯”优质米奖的品种,这些品种具有高食味值且丰产性好的特点。

当天,来自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专家、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的相关负责人、省内种粮大县和水稻主产区的水稻专家等参会者还走进水稻示范基地考察观摩。

在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和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3000余亩水稻示范基地,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四川省杂交稻、常规稻、彩色稻等类型品种313个,大面积示范水稻机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稻渔综合种养绿色高效生产以及订单生产模式。

据了解,四川水稻面积、总产均位居全国前列,再生稻蓄留面积和总产全国第一,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全国第一。稻谷总产占全省粮食产量的42%,9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但“川米不优”一直制约四川水稻产业发展。

如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在示范基地集中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最新科技成果,展示优化种植品种、调整产业结构,不但能推进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不断建立健全全省优质稻品种评选、示范、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而且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托“公司+基地+种植户”的订单生产模式,积极培育川米品牌,促进产销对接,不断提升川米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塑造“优质川米”新形象。

长期以来,省农科院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一大批科技成果不断推进产业发展。“十三五”以来,省农科院育成高产、优质、专用粮食作物新品种123个(通过国家和省审定的水稻品种80个、玉米品种19个、小麦品种10个、马铃薯品种3个、甘薯品种11个);研制的部省主推技术41项,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2019~2020年度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中,该院作为第一技术依托单位的共20项,占种植业技术总数的42.6%);“五新五良”成果转化率达85%以上,累计推广面积3.49亿亩,新增粮食86.21亿公斤;累计举办了50余场大型示范现场活动,培训农民百万人次。

2020年,四川省共建设优质稻生产基地720个,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稻面积将达到2240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79.3%,其中“稻香杯”获奖优质稻面积超过600万亩,已发展优质米订单生产350万亩,优质“川米”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