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10月20日凌晨1时39分,成达万高铁 “南长二线” 成功送电,标志着成达万高铁双拱桥村高压线迁改工作圆满收官。与最初设计方案相比,包括“南长二线”在内的7条高压线累计“拐弯”6公里。规模不小的工程,只为守护一条特殊的通道——每年在此停歇、越冬的3万只候鸟的 “生命通道”。
高压线迁建(施工方供图)
高铁“拦路虎”:双拱桥村7条高压线要迁改
成达万高铁途经南充市高坪区江陵镇双拱桥村,村内7条高压线成为工程推进的 “拦路虎”,需整体迁改。这些高压线大多有着二三十年历史,迁改难度重重。中铁设计集团公司成达万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南充项目部经理李沛介绍,成达万高铁南充境内共需迁改25条高压线。双拱桥村1.5公里范围内7条高压线集中分布较为少见,涵盖2条550千伏、3条220千伏、2条110千伏,其中 “南长二线” 是连接南充与长坪山变电站的500千伏关键线路。
550千伏的电压线有多危险?电力专家介绍,550千伏高压线是现代文明的动脉,在其设计和规范的范围内是安全的。但一旦突破安全边界,其危险性将是毁灭性的。无需触碰即可触电的可能性极高,会在电线周围形成一个强大的“电离场”或“电场”。当人或物体靠得足够近时,空气会被“击穿”,电流会跳过空气间隙,直接通过人体放电,可能被严重电击或烧灼。最简单有效的原则就是“远离”,不要试图在下面钓鱼、放风筝、操作无人机或进行任何活动。
凤仪湾从盐碱地变为打卡湿地公园(凤仪湾供图)
此次需迁改的7条高压线基本呈东西走向,恰好横亘在东北至西南走向的成达万高铁上方,迁改势在必行。一个关键问题随之而来:双拱桥村紧邻嘉陵江凤仪湾湿地公园,高压线该迁向何处?
凤仪湾湿地:候鸟迁徙的西南“关键中转站”
嘉陵江凤仪湾曾是一片被洪水侵蚀的荒滩,更是常年被淹没的废弃盐碱地。如今,经过中法农业科技园十多年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这里已蜕变为占地6000余亩的活水生态湿地——不仅修建生态绿坝解决了洪水隐患,更还原了湿地生态,恢复了鸟类栖息环境,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地。凤仪湾成为嘉陵江流域最大最完整的原生态湿地,拥有星罗棋布的湖泊、百余种景观植物,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有超过60种候鸟、40种野生鱼类在此栖息繁衍。
作为嘉陵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湿地之一,凤仪湾的生态价值远不止于此。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有3万余只候鸟会在此越冬或停歇,其中包括黑脸琵鹭、黑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里不仅是候鸟依赖的 “必经鸟道”,更是西南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 “关键中转站”。
凤梨湾水鸟(凤仪湾供图)
李沛透露,施工勘测时发现了新的难题:高压线常规迁改遵循 “原线路就近原则”,但凤仪湾湿地的候鸟飞行高度多在40-50米,而这些高压线离地高度通常为30-120米,二者高度范围重叠;同时,高压线辐射磁场还可能导致候鸟迁徙路线紊乱,若按常规迁改,候鸟撞线或迷路的风险极高。
抉择与共识:“拐弯”6公里为候鸟让道
成达万高铁是国家 “八纵八横” 高铁网沿江通道的关键工程,对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意义重大;而凤仪湾湿地的 “鸟道”,是嘉陵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一环,承载着3万只候鸟的生存需求。发展与生态该如何平衡?这让铁路施工团队陷入两难,更改设计意味着成本增加、工期延后。
南充市发改委(市铁办)迅速联合有关部门、项目业主达成共识:高铁建设为生态让路,必须守住候鸟 “生命通道”。南充市高坪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龚孝彬介绍,经过邀请专家学者与施工单位多次实地勘测、一年多的论证,最终确定迁改方案:7条高压及超高压线路整体 “拐弯”,每条线路与湿地区保持700米以上距离,累计平移6公里;在满足高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新建铁塔与高压线高度,从根源上减少鸟类撞线风险及辐射磁场影响。
高压线迁建(施工方供图)
10月1日,双拱桥村高压线改迁工程正式启动;10月4日,线路进入停电作业阶段;10月17日,新的电线、铁塔架设完毕,并加装航空灯、航空球等警示设施;10月20日,“南长二线” 成功送电,标志着成达万高铁南充境内550千伏高压线全部迁建完成,为候鸟让出“生命通道”。
评论 1
趴趴熊 2025-10-20 发表于四川
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