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鸟类家谱!我国科学家重建现生鸟类演化“生命之树”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04-02 12:18 120199

封面新闻记者 赵雨笙

在过去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如何对鸟类进行分类,鸟类各个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一直没有定论,被誉为演化生物学的经典难题。

封面新闻记者4月2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当日发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学者共同参与的“万种鸟类基因组计划”(简称“万鸟计划”)第二阶段重要研究成果—重建现生鸟类演化的生命之树。该研究厘清了现生鸟类各个类群之间的关系,提出新分类方案,解决了鸟类类群关系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争议。

《自然》发表我国科学家主导的“万鸟计划”第二阶段重要研究成果。图据中国科学院

物种大爆发带来挑战

据统计,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鸟类超过1万种,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鸟纲中的新鸟亚纲,如今95%的现生鸟类均隶属于该亚纲下的今颚类新鸟小纲。

数千万年前,新鸟小纲经历了快速的物种大爆发,在不到1000万年里分化出大量新的鸟类类群,基本奠定了当下全球鸟类物种多样性的格局。

论文通讯作者、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讲席教授张国捷介绍,在快速演化的过程中,会存在基因不完全谱系分流、分化后跨物种杂交等现象,这使类群间的亲缘难以判定。这为科学家梳理各种鸟类的演化地位以及不同类群之间关系带来了极大挑战。

革新现生鸟类发育树

过去一百多年,鸟类系统分类学的学者通过不同数据类型,对新鸟小纲主要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也产生了许多争议。

在该研究中,中国学者团队以全基因组范围筛选的基因间区比对序列数据集重新构建了现生鸟类的系统发育树,提供了一套新的鸟类分类划分方案。

过去的研究将这几类鸟类分散在不同的演化分支里,但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其实来自于一个单系群,即由相同的祖先分化而来。“我们的研究校正了前人研究的认识误区,对之前认为的演化关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论文共同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陈光霁说。

“生命之树是我们开展任何比较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它告诉我们一个物种从哪个祖先分支分化出来、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构建生命之树告诉我们在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里,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张国捷说。

提出全新类群“元素鸟”

根据传统鸟类分类,新鸟亚纲大致分为古颚类、今颚类两个主要类群。其中,古颚类中包含了大量无法飞行的鸟类,如非洲的鸵鸟、大洋洲的鸸鹋和鹬鸵等。今颚类则分为鸡雁小纲、新鸟小纲两大分支,其中鸡雁小纲包括了我们熟悉的鸡、鸭、雁等鸟类。

此次的新分类方案则将包含95%现生鸟类的新鸟小纲划分为四个主要演化支,包括奇迹鸟类、鸽鸨类、陆鸟类和元素鸟类。

陈光霁介绍,研究新提出的元素鸟类既包括主要在水域活动的企鹅、潜鸟、信天翁等鹭形类和鹤形类,也包括主要在陆地活动的麝雉等,还有更擅长在天空活动的夜鹰和雨燕等夜鹰目。

“这三个分类分别对应水、土、气三种古典元素,因此得名。”陈光霁解释,过去的研究将这几类鸟分散在不同的演化分支里,但此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其实由相同的祖先分化而来,故而将其重新归类。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