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30)|崇安胡氏:胡安国潜心研究《春秋》,开创著名的湖湘学派

封面新闻 2019-11-04 17:22 86597

黄勇/文

胡姓(29)|崇安胡氏:五代时,华林胡氏胡夔迁到福建,成为崇安胡氏始迁祖

崇安胡氏自胡安国起,成为南宋时无与伦比的学术世家,上承程颐、程颢,下启南宋理学,开创了湖湘学派,政治上坚持抗金,反对妥协求和,“唯楚有材,于斯为盛”即发端于此。在崇安胡氏的门生弟子中,除张栻、朱熹、吕祖谦外,还有一大批有志之士、名人大家,是南宋学术乃至政治上有力的骨干精英。

胡安国画像(资料图片)

胡安国考中探花,曾出任成都府知府

胡安国,又名胡迪,字康侯,号青山,谥号文定,学者称他为武夷先生,后世称为胡文定公,著名理学学者。

胡安国后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真的得感谢母亲吴氏对他的启蒙教育。

胡安国从开始说话起,出身于书香家庭的吴氏就教他以童蒙韵语数十字,胡安国7岁就能写诗。胡氏还把胡安国送到娘家,让胡安国跟随外公读书,一年回家一次。胡安国还拜在著名理学大师程颢、程颐的弟子杨时门下,研究性命之学。

15岁时,胡安国到州学读书。一天,州学前演戏,学生们都跑出去看热闹了,只有胡安国待在教室里安心诵读,让老师非常感动。

两年后,胡安国进入最高学府太学读书,以程颐的朋友朱长文、靳裁之为师。靳裁之非常器重他,经常与他讨论经史大义。

绍圣4年(1097),胡安国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第三名探花,被任命为太学博士,后提举湖北路学事,又改使湖南路学事。

政和元年(1111),胡安国出任成都府知府,说起来还与四川有缘。

可惜这缘分没持续多长时间,第二年,母亲吴氏去世,胡安国回家居丧,后迁居到江东。

胡安国著的《春秋传》(资料图片)

胡安国无心做官,醉心于著书讲学

父亲胡渊去世后,胡安国对弟子说:“我过去做官是为了奉养双亲,如今即使有万贯俸禄,我又给谁呢?”从此,胡安国称病退出仕途,在父母墓旁建造房屋,耕田种地,准备终老于此。

宣和5年(1123),胡安国开始撰写《春秋传》。两年后,有人荐举胡安国出任屯田郎,他推辞了。靖康元年(1126),宋钦宗任命他为太常少卿,他又推辞了;再任命他做起居郎,他还是推辞。

但宋钦宗坚持要起用他,下旨催他上任,胡安国无奈,只得到京师以有病为由请假。

南宋绍兴元年(1131),胡安国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兼侍讲,他为宋高宗上疏《时政论》21篇,内容包括定计、建都、设险、制国、恤民、立政、尚志、正心、养气等。

宋高宗又任命他为给事中,胡安国到任10多天后,就主动辞职,带着家人寓居在湖北荆门。但荆门一带兵荒马乱,他准备迁居别处。

绍兴2年(1132),潭州湘潭县(今湖南湘潭县)士人黎明、杨训备船迎接胡安国,胡安国于是落籍在湘潭县隐山。胡安国修建碧泉书堂,著书讲学,从游弟子数十人,他潜心续撰《春秋传》。

绍兴5年(1135),30卷《春秋传》成书,宋高宗任命他为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胡安国还没就职,谏官上疏攻击他,宋高宗改任他为永州知州。胡安国推辞,后改任为提举太平观,升任宝文阁直学士。

绍兴8年(1138)四月,65岁的胡安国去世,朝廷破格赐给谥号“文定”。

胡安国所著《春秋传》成为后世科举士人必读的教科书

胡安国是两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和政治家,对两宋之际的政治和学术领域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他一生以圣人为目标,提倡修身为学,主张经世致用,重教化,讲名节,轻利禄,憎邪恶。他潜心研究《春秋》,所著《春秋传》成为后世科举士人必读的教科书,奠定了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湘派风,开创了著名的湖湘学派。

因胡安国著有《春秋传》,他的后裔遂以“春秋”作为堂号,是为春秋堂。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31)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