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版权遇盗版?四川律协发布20个“服务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10-16 12:44 136319

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作品版权保护面临确权难、固证难、维权难三大困境。

近日,四川一数字科技企业辛苦研发的3D植物模型被一卖家以超低价挂在网购平台上兜售。“即买即得”的传播方式大大降低了侵权门槛,也让企业维权变得更加困难。四川律师团队创新取证模式,为企业成功维权,挽回经济损失。

10月15日,四川省律师协会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对包括这一案例在内的“服务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及征集评选过程进行了发布。

3D植物模型遭“盗版”

律师巧用数字技术化解网络侵权取证难题

四川某数字科技公司作为3D植物建模领域的开拓者,形成了包含160多个系列、覆盖6000余植物品种的数字化模型资产库。

然而,该企业的创新成果却遭到网络卖家的系统性侵权。

蒲某某通过运营的电商平台店铺,以38元/单的超低价格,大肆兜售盗版数字资产。经查证,该店铺采用“网盘交付”的新型侵权模式。消费者支付后,就能通过网盘直接获取内含83套涉案植物模型的数字包,导致盗版作品病毒式扩散。

这样的侵权行为严重侵害了该公司正版作品销售市场,造成重大损失,但是公司维权却遇到了不小的难题。3D植物模型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网络侵权行为应该如何认定?怎样确定赔偿数额?

接受委托代理后,律师团队经过充分论证,认为3D植物模型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作品类型的新型美术作品。并创新取证方式,帮助企业成功维权。最终,法院判决被告蒲某某向原告支付经济损失及制止侵权所产生的合理费用共计10万元。

“本案通过多重法律技术手段破解难题,创新性形成‘三位一体’数字版权维权方案。”因此,该案件也从46个案件中脱颖而出,获评“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

五个维度展开专业评审

20个案件获评“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

“希望通过此次征集评选,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和推广法律服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律师协会专业发展委员会主任王坤林介绍,“服务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自4月23日正式启动,截至7月3日,共收到参评案例 46篇。

此次活动采取线上评审方式,由专家评审分别从主题匹配度与行业/领域贴合度、案例实效性与创新性、案例代表性及指导意义、案例办理效果、语言表述与格式等五个方向进行评审,最终分别评选出诉讼类和非诉讼类典型案例各10篇共计20篇。“此次案例集中呈现了四川省律师行业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专业成果与创新实践。”

在记者问答环节,王坤林表示四川省律师行业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形成了围绕重点产业、依托专业平台、提供全链服务的良好格局,推动法律服务从传统的“通用型”向“定制化”“全链条”转变。

评论 1

  • 风的孩子 2025-10-16 发表于四川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