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大数据可用来治理雾霾

封面新闻 2016-07-14 11:21 3287

封面新闻专访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俞士纶(右)

俞士纶

封面新闻记者 刁明康 摄影 袁铁宸

7月14日,首届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在成都开幕。针对大数据是否会侵犯个人隐私、政府数据是否应该做出更多开放等问题,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对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俞士纶进行独家专访。

他认为,大数据若使用不当,的确可能造成侵犯个人隐私,“保护个人隐私是大数据研究的一个领域,相关专业团队应该加大力度研究”。同时,他也认为,政府数据应该做出更多开放。

俞士纶是国际数据挖掘领域奠基者之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特聘主任教授、IBM资深数据库专家,美国ACMFellow(国际计算机学会研究员)和IEEEFellow(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研究员),获得美国专利超过350个。2014年12月,俞士纶受聘担任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

此次来蓉参加首届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俞士纶将做《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演讲。以下是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对他的独家专访:

记者:大数据的意义已经说了很多,站在你的角度,你怎么看待大数据和大数据应用的?

俞士纶:各种产业都可以了解到大数据给他们带来的机会和影响,如果你没有看到大数据对你这个行业的影响的话,这个行业可能就会垮掉。比如传统的零售商,他没有想到电子商务的出现,如果不做出改变可能就会垮掉,即使比如出租车,他没有想到各种网约车的出现,他们就会受到冲击。所以说,大数据这种技术,它会对很多产业产生影响。

记者:在您看来,有关大数据的应用,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俞士纶:就是说,我们有一些行业,比如电子商务行业,它们是完全了解大数据对它们的影响,并在思考怎么利用大数据使他们变得更好。但是有一些行业,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但是没有什么进展。

比如像医学的话,大家都在说什么精准医疗,但目前只是口头上在说,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使用大数据来使我们的诊断、用药和治疗的方法更准确……

今天的话,比如说有一个人,如果有癌症需要做化疗,医生说,这个化疗对最多的人有效,那我们就使用这个。如果没有效,我们就用另一种对较少人有效的药,但这不是精准医疗,这只是根据统计学得出的结论。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大数据把一些资料,比如某种药对某个病情能起到30%的作用,某种药对这种病能起到60%的作用,我们把这些信息综合到一起的话,就可以有效地去利用这些药物为我们服务。

再比如说,在北京的话,雾霾、环保的问题比较大,我们是可以大数据来了解雾霾的,雾霾的问题在哪里,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对症下药,使一些问题变得没那么严重。

记者:大数据是否会侵犯个人隐私?

俞士纶:嗯,当各种各样的数据综合到一起,如果运用不当的话,就可能侵犯到个人的隐私。所以说,对于这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我们学术上,研究如何避免大数据侵犯个人隐私,是一个领域,会有一些新的技术来填补这方面的漏洞。

记者:在您认为,政府数据是否应该做出更多的开放?

俞士纶:对,政府应该做一个领导性的举动,要把更多的数据公开。国家在号召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但如果要参与到大数据产业,比如你要开个大数据方面的公司,你没有数据怎么开呢?有一些公司,像阿里巴巴、腾讯啦,他们是有一些数据的,但他们是大公司。

当然,网上也有很多数据,你可以去扒,但这些数据量大,而且形式也不太一样,你怎么去把它整合到一起?

所以说,政府有很多数据,比如医疗数据和交通数据甚至是卫星影像,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开放一下。因为政府要推动一个产业发展的话,它会有产业政策,但是大数据产业要发展,就依赖于政府开放和分享一些数据,这样的话,才能对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