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命名 将于6月底具备通车条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06-23 17:56 40305

6月21日,记者从江苏省铁路办获悉,关于新建通沪铁路跨江大桥的正式命名文件已下。这座连接南通和张家港两地,承载着南通至上海通沪铁路一期工程的长江大桥“大名”确定为“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这也是江苏首座融合了长三角三地地名的跨江大桥。就在几天前,通沪铁路一期工程通过国铁集团的初步验收,大桥也开展了首次灯光系统调试,按照计划,将于6月底具备通车条件。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海铁路大通道的咽喉工程。大桥位于江阴长江大桥下游45公里,苏通长江大桥上游40公里,北起南通市通州区,南至张家港市,全长11公里,是通沪铁路、通苏嘉甬铁路和锡通高速公路共用的过江通道。由于涉及到苏州、南通两个市,跨张家港市和通州区,这座大桥的命名一直备受关注。最终,这座跨江大桥确定为“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仔细想想,这个名字寓意美好、充满智慧。“苏”和“通”,兼顾两岸群众的呼声,也明确了大桥的地理位置;“沪”,指的是长三角的龙头上海,也是通沪铁路的最终目的地,这样的命名也与苏通大桥区别了开来;“公铁”二字则体现了大桥的用途,既走汽车,又走高铁,毕竟,这是除了半个世纪前通车的南京长江大桥之后,江苏第一座公铁两用的跨江大桥,意义重大。

即将投用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历时6年建成。大桥的主桥长2296米,主跨1092米,为世界上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也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大桥用钢量达到48万吨,相当于12个“北京鸟巢”,混凝土230万方,相当于8个国家大剧院。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大桥既走汽车,又走高铁,但是却非常坚固,可抗13级台风、8级地震,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同类型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大桥上层是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是四线铁路通道,但是却非常坚固,可抗13级台风、8级地震,可以说,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同类型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从地图上看,有两个城市与上海的直线距离几乎相当:苏州和南通。在沪苏通经济圈内,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无疑是长三角地区的龙头;拥有“最强地市”之称的苏州,依托上海,与发达的无锡、常州和浙北地区紧紧相连,是江苏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重要增长极之一;南通位于崛起的江苏苏中地区,是连接广袤的苏北地区与发达的苏南地区的重要枢纽。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意义远远超越交通设施的改善,它将带来整个长三角经济版图的重构。

在业内人士看来,沪苏通三城产业结构呈梯度分布,在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很多企业将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上海,将生产基地设在苏州和南通,获取高质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空间、优惠的政府政策和良好的融资渠道。大桥通车后,沪苏通三地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苏北多地可经高铁进上海,沿海城市与苏南尤其是无锡、苏州间往来的车辆有了新的跨江选择,南通将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1+1+1>3的融合效益将持续放大,不仅如此,整个大桥将在沿海铁路大通道中承南起北,对贯通中国东部、辐射中西部具有重要意义。(总台央视记者 王侃)

(编辑 曹楚)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