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丨讲述那些关于梦想与未来的故事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6-01 16:51 50714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李媛莉 柴枫桔 雷远东

“东进”三年,一场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的千年之变,正在所有人眼皮底下发生。于成都而言,东部新区,讲述的是一座城市的梦想与未来;对于城中人而言,能够参与其中,则有着一份让个人理想在现实落地中变为具象的幸运。

如果说,千年之变,注定久久为功,筚路蓝缕。那么,对于其中的建设者而言,也没有什么比能深度参与打造一座“未来之城”,且在这个过程中,埋下送给未来的礼物,更加笃定和浪漫的事情了。

简投集团副总经理罗洋

白纸绘图 平地起城

在成都,属于东部新区的一天,总是要开始得更早一点。

5月26日,天蒙蒙亮,简州新城龙马湖公园内,栈桥边,一批预加工的钢构件被连夜送到,按照规划,未来这里将是一座智慧化多功能儿童乐园。作为简投集团副总经理,罗洋一大早就来到工地查看进展,在已蓄水完毕的龙马湖边,他一眼就看见一群群米粒大小的鱼儿,“我们小时候叫‘柳条鱼’,好多年都没见到了。”

另一边,走出东部新区管委会公园城市建设局,魏鸿准备到省财政厅开会,会议主题是要讨论一个项目的具体选址。尽管家在成都,但这几年几乎都住在简阳职工宿舍的他,想到进城交通有点头疼,“下午要赶紧回来,还有一堆事要处理。”

——他们都是东部新区的建设者,也是见证者。

在被一纸调令安排到简州新城管委会之前,罗洋一直奋斗在成都的城市建设战线上,城区的东南西北都留下过他的建设足迹,也因此,更多时候,他需要在建成区的钢筋水泥森林中去完成局部项目打造,并习惯在场地条件和企业需求的局限中寻找平衡。

“但简州新城是白纸绘图、平地起城,”坐在龙马湖公园的湖边,蓄水数米深的湖水碧波荡漾,工人们各自忙碌,岸边6万平方米的公园示范区已成型。视野再放大,在东部新区挂牌以前,简州新城的建设用地是100平方公里,到去年7月,这个数字被放大到210平方公里。

“未来,我们可能还有新的总体统筹。”罗洋坦言,“有这么一个广阔天地,让我们从事专业的人有这种条件去充分发挥想象和专业能力,为市民创造一个可圈可点的生活工作环境,这是专业内的一种成就感。”

东部新区管委会公园城市建设局 魏鸿

送给未来的礼物

深有同感的还有魏鸿。在上海同济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拿到博士学位后,他一直在地方工作,直到2016年被抽调到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现场指挥部,支持机场建设,“作为学这个专业出身,能够参与到一个千亿级的项目中,是我的幸运。”

在魏鸿的感受中,比之曾经成熟的运作流程和规律的工作内容,在东部新区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新的挑战、新的规划、新的问题和新的解决方案。

在天府国际机场的建设中,需要完成全球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不限速通过航站楼工程,这意味着,对航站楼的抗震、减震、减噪要求极高,且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我们当时和设计团队、运营方,还有施工队伍一起研究过很多次,然后找出一系列创新手段,前后论证花了接近一年半,终于解决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一座“未来之城”,东部新区的建设的前瞻性体现在各种细节中。

曾经,对于龙马湖的水生态工程,整个1000亩的水域范围水生态建设投入达到6000余万,但对于水质而言,保证在3类水和4类水之间,已经属于常规公园湖水的较高要求了,这种情况下,若是降低标准,可能投入会减少一半,“但是可能对未来,特别是周围城市核心区建设完成后,你就会觉得这样的决策比较短视,我们是在打造体现山水城市、立体城市、无边界公园城市特色的龙马湖中央活力区。”

同样,在东部新区建设中,在公共配套这一块,包括道路标准、安置房标准,学校建设这一类,建设目标也是力求达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怎么体现未来之城?这些更长远的打算和坚持,不就是送给未来的礼物了吗?”魏鸿感叹道。

东部新区“后浪”建设者胡晓静

“后浪”的梦想

在东部新区,建设者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和年轻化。

以简投集团为例。目前在职员工110余人,集团本部员工57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00%,硕士及以上学历34%,中高级职称及注册资格43%。员工平均年龄37岁,其中35岁以下70%。

一年前,在浙江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后,眉山姑娘胡晓静加入了东部新区建设者的队伍,在当时的东部新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她完成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东部新区规划道路命名导则》,为此,她和伙伴一起,共同梳理了东部新区2035年范围内的主次干路,大概700条。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能够获得很多,成果也是满意的。”这个最初就因为专业原因,下定决心在基层工作的年轻女孩,无比庆幸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能够被提供这么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养分,“那种每天都觉得自己在进步,每天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工作的感觉,真的满满都是成就感。”

如今,几乎东部新区的每一位建设者,都习惯住在建设区的职工宿舍,每周或者每半个月回一次家。对于类似罗洋和魏鸿这种已经成家多年的人而言,他们感谢亲人的支持,“这几年,我们这支队伍里大概新生了十多个小宝宝,但是很难兼顾上的。”

再过几个月,罗洋的儿子就要高中毕业了,忙碌在简州新城的建设中,罗洋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让孩子骄傲的父亲,“让他知道,应该用自己的专业为更多人带去向好转变,这是一种责任。”

魏鸿在和老同事聊天时,他们也会常常感叹,“我们都可以看成自己是整个东区的元老,也可以说东区的活的一本历史书,因为东区的一草一木,或者说是一路一桥,我们都是很清楚的,都是我们一笔一画谋划出来的,或者说是我们双手双脚干出来的。”

——“只是这种使命感或者荣誉感是以前的工作当中没有体验过的。”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