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产量超过全年粮食产量的1/5。
初夏时节,我国主产区夏粮陆续进入成熟期。作为夏粮最早成熟的麦区,西南麦区喜获丰收。
我国西南麦区喜获丰收 产量超过全年粮食产量的1/5
西南麦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四省市,夏粮面积占全国夏粮的12%。目前,西南麦区夏粮收获已经全面展开。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西南麦区栽培岗位专家 汤永禄:打破了四川以及整个西南麦区,十年来的最高产量纪录。
听说自家的小麦每亩打出了729.8公斤的高产量,老庄稼把式强道周对科技种地彻底服气了。
强道周家的地块儿都在丘陵山坡上,产量一直上不去。去年秋种,他试着种下了绵阳农科院主推的最新品种,没想到大不一样。
四川省绵阳市大堰镇泉水村村民 强道周:今年比去年多收240斤(每亩),产量是最高的一年。这个品种确实安逸,秆秆(植株)矮 这几个月吹了几次大风 下了几次大雨,都没有倒过。
不仅用上了新品种,农业部门配套的管理方法,也颠覆了强道周种地30多年的传统经验。就连疫情防控期间,专家对他的远程视频指导也没有间断。
四川省绵阳市大堰镇泉水村村民 强道周:啥时候施肥,啥时候打药,专家说了算。不像往年用的土办法了。
高产的秘诀就藏在这一种一管的良种良法配套中。今年,四川全省小麦面积达900万亩,为了让丘陵山区的“巴掌地”“斗笠地”长出高产量,四川整建制推进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 任勇:从技术上我们把以前的三分种七分管改变为现在的七分种三分管,我们强调播种环节的技术要求。出苗整齐了,就为我们高产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我国西南麦区已收获过六成。由于田间管理到位,防灾减灾及时,四川小麦单产增加已成定局;云南、贵州等地产量实收数据也表明,小麦单产有望高于上年。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作物技术处处长 吕修涛:目前来看西南地区的夏粮应该说喜获丰收,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是实现了双提升,应该说为全年粮食生产开好头、起好步,奠定了好的基础。
主产区夏粮大面积收割即将展开
今年,夏粮播种面积超过4.24亿亩,面积保持稳定。
在其他主产区,农民正加紧田间管理,为大面积开镰做准备。
临近小满时节,江苏盐城种粮大户崔进国家的小麦还在灌浆,一旦来一场干热风,迅速逼熟小麦,产量就再也上不去。小满不满,必有一险,说的正是他这种情况。
在农技专家指导下,崔进国抓紧喷施叶面肥,保丰收。
江苏盐城东台市安丰镇农业中心主任 陈鹃:就是用0.2%至0.4%的磷酸二氢钾,每亩用100克,兑水喷施,防止高温逼熟这个现象。
虽然今年不少麦区遭遇了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但由于管理及时,崔进国的小麦没受什么影响。再加上,他的400亩地种的都是优质新品种,他对丰收充满信心。
江苏盐城东台市安丰镇家庭农场主 崔进国:目前长势良好,这个小麦品种品质优良,容重能达到(每立方米)800公斤以上,达到国家一等麦的标准。
为了确保成熟的小麦颗粒归仓,这几天,崔进国对收割机、烘干机进行加紧调试、检修。安丰镇也成立农技应急服务队,帮助农户做好收获准备。
江苏盐城东台市安丰镇农业中心主任 陈鹃:现在我们镇以合作社,家庭农场唱主角,粮食烘干线覆盖率近70%,有效地保障了在收获季节粮食颗粒归仓。
今年,夏粮主要品种冬小麦面积3.32亿亩,将大面积开镰收割。针对今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面临疫情及天气等不确定性因素,农业农村部提醒,各地要提前应对农机跨区转运不畅、下田作业受阻等突发情况,确保农机跨区作业顺利进行、夏粮丰收到手。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作物技术处处长 吕修涛:做好机收的机械,烘干的设备的准备,还有包括我们晾晒的场地准备,要加快收获的进度,确保颗粒归仓,提高收获的质量。
加强后期管理 确保丰产丰收
目前,正是绝大多数粮食主产区夏粮产量形成关键期。
当前的重点工作是加强后期田间管理,争取将好形势转化为好产量,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进入灌浆中后期,黄淮海、西北地区小麦正处于灌浆期。目前,重点是防早衰、增粒重、保安全。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作物技术处处长 吕修涛:目前全国大面积小麦的收获还有20多天的时间,还要经历干热风、烂场雨、倒伏、病虫害等关口,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由于去冬今春气温偏高,小麦抗寒锻炼不够,入春以后,条锈病偏重发生,为近十年来最重,赤霉病也大范围出现。尽管中央和各地动手早,防治及时,小麦病虫害得到有效遏制,但后期管理仍不能放松。
(编辑 王一冰)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