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图景(上):晚唐风华入赵庭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5-16 12:15 36288

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近年几部古装剧,如《知否》、《庆余年》等,因为制作精良,常常一出街就受到热议。此回以北宋为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高冷的服化道风格也被观众津津乐道。与主流审美稍有距离的宋代绘画,也趁此机会,进入大众的视野。

重文教,抑武功的国策,令宋这个短命王朝,“文物之盛跨绝百代”。儒学复兴、文史发达、教育兴盛,整个文化环境极度活跃。在喜好艺术的帝王倡导下,宫廷绘画也发展到空前的高度。

而宋仁宗、英宗父子执政期间出现的文人画,直接将宋代书画艺术,推上了历史顶峰,开启后世一千余年的艺术范式。

但这一切,还要从西蜀宫廷说起。

繁花鸣蜀 气韵生动

中国绘画史上,花鸟成为独立的绘画主题,比山水画要晚许多。现存最早的山水卷轴为隋朝的《游春图》,而花鸟画要到唐朝以后才确立起来。唐亡后,工笔花鸟画技法由西蜀继承和发扬光大。直到宋朝廷设立画院,大肆收罗蜀地画家,大唐的宫廷审美趣味也由此进入赵家厅堂。

河南安阳,唐代赵公逸墓,花鸟屏风画。花鸟画至唐代才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

唐末五代,中原混战。地处西南的成都平原,北临长安,东接江南,有盆地群山做天然防御,又有长江航运,不仅占尽地利,同时社会安定,物产丰茂,成为中原上层社会避难的首选。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此时也开始从北方向南方迁移。

成都原本佛教兴盛,释、道人物画自唐以来就闻名全国。随着唐玄宗、僖宗先后避乱四川,又给蜀地带来了大量高水平艺术家,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的画种、画派。

公元9世纪末,僖宗带着翰林待诏画家吕峣、竹虔以及因文学出众而随驾的滕昌祐等,在四川居住了4年。唐覆灭,滕昌祐留居四川,不婚不仕,成为花鸟画一代宗师。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217号,唐代花鸟壁画。

另一名长安花鸟画大家刁光胤也在滕昌祐入蜀20年后,来到四川。史料记载最早的花鸟壁画,便是刁光胤为成都大慈寺绘制的《四时雀竹》。五代时期,他们在四川授徒传艺,给西蜀的画坛带来活力和新生力量,这其中13岁黄荃成为佼佼者。

黄荃幼年便显露绘画才能,在刁光胤等名家的教导下,他得到了相当系统的训练。17岁,黄荃便成为西蜀翰林院待诏画师,受到前、后四代蜀王的重用。

五代时的四川,是艺术家的乐土。流亡的中原世绅,宽待文人画家的宫廷,轻松享乐的社会气氛,令情爱词曲和绚烂纤丽的画风在上层社会流行。而没有什么画家比黄荃更会表达这种官能上的感受。

画史载黄荃有三大特长:博采众家、善于创新,还有就是精于写生。尤其是最后一项与后世画师,以临摹为主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在五代和宋时期的花鸟画,都很重视写生,即“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

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此图是作者为创作收集的一些素材,上面题写送给其儿子黄居宝临摹用。图/故宫博物院

黄荃的画写实程度极高。据载,他画的野稚能吸引到真的老鹰飞来扑食;他绘制的竹桃屏风,后人用真花去补缺,也辨不出真假。而几位蜀国宫廷主人,都沉迷奇花异草,珍禽瑞鸟,十分喜爱黄荃华丽雅致的风格,大肆重用他。后蜀主孟昶还特让黄荃“权院事”。

据四川大学韩刚教授的考证,“权院事”指的是让黄荃暂时代理翰林院主管,官至三品。翰林院中不仅有画家,还有僧道,乐手、棋手等各类人才,让黄荃这样一个画工管理翰林院,不仅是对黄荃能力的肯定,也极大地提高了画家在西蜀百行百业中的地位。

黄荃的儿子黄居寀继承了父亲的技巧,在蜀中画坛也享有很高的声望。父子为西蜀宫廷作画40年,当时人“得居寀父子图杖卷簇,家藏户宝,为稀世之珍”。

宋,黄居寀,杏花(梨花)鹦鹉图。图/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宋,黄居寀,山鹧棘雀图,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平蜀以后,宋太祖早耳闻西蜀绘画之盛,广泛网罗西蜀画家到京师(开封)。太祖、太宗两朝,专门设立图画院,两朝共授待诏11名,西蜀画家就占去5人,当中就包括的黄荃父子。

黄氏父子深得太祖、太宗的宠爱。当时宫内收集到的名画,都要由黄荃鉴定品级,黄氏一派技法更成为新成立的图画院标准,而被称为“院体”。晚唐细腻靡丽的风格也通过黄氏花鸟,传到了宋室,成为新一代的宫廷时尚。

评论 2

  • fm918473 2020-05-18

    最近在玩一款简单的任务软件,名字叫易 政 宝 每天还是能搞个一两百

  • 情知 2020-05-16

    质感真好啊,第一次好好表现大宋,期待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