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西游记》之前,需要弄清楚两个概念。
第一,《西游记》到底是谁写的?很多人认为是吴承恩,其实这是一桩悬案。不好说是,也不好说不是。这个作者悬案吵了一百多年了,因为没有更多的材料,也吵不出什么结果来,但问题并不在这里,他叫吴承恩也好,张承恩也罢,都不过是一个名字。现在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来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西游记》这本书,是不是一个人写的?
很不好说,非常不好说。因为古代的小说,不像现在的作品,要宣布著作权的(不然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或茅盾文学奖颁发给谁呢?)。一本书就是一个人写的,顶多几个人合作,例如《红岩》(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两个人),但也一定要写清楚,写不清楚还会打架。
但是,古代的小说,可不这样,不但不标明作者,他们还刻意地避免别人知道,比如《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到现在也搞不清楚他真名是什么。这有几个原因,一是古代的小说不是多么体面的文学,正儿八经的文人,都要考科举,做官的,到了写小说换钱的地步,是很没脸面的。他们不愿署真名。二是宣传的需要,比如一部畅销书署上王小明、张建国,李大庆之类,谁能记得呢?当然不如一个“兰陵笑笑生”宣传作用强了。
下面列的几个人名,大家熟不熟悉?
李虎、张威、张戬、吴雪岚
这几个名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其实他们分别是:
天蚕土豆(代表作《斗破苍穹》)、唐家三少(代表作《狂神》)、萧鼎(代表作《诛仙》)、流潋紫(代表作《甄嬛传》)。
说起真名,或许有些人也知道,但绝对比这些行走江湖的名字差得远。今天人写畅销书这样,古人也一样。
今天我们看到的最早的明代世德堂本《西游记》,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这个意思很含糊,我们不知道他是真的只是作了一番校对呢,还是确实是执笔者。因为这两种可能都存在。
现在这部书里有许许多多痕迹,表明这部大书未必是出自一个人之手,例如文殊菩萨的狮子精,在乌鸡国出现了一次,在狮驼岭又出现了一次,如果是一个人写的(或者说这个人是用心谋划的)他至于这么蠢么?这样的地方,我们讲到后来都会提到。现在我们只要知道,《西游记》未必是吴承恩写的,也未必是一个人写的,就够了。
第二,《西游记》是不是一次写成的?我们今人写的小说,基本都是一次写成的,不存在改来改去的情况。但越是通俗小说,越容易变动,远的不说,比如金庸的《射雕》,连载版和三联版就不一样,里面有个姑娘秦南琴被删掉了。这就是考虑到了故事是不是好玩。《西游记》是一个流传了很久很久的故事,今天你加一点,明天我加一点,就这样改了几百年。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西游记》,或者说,明世德堂本《西游记》,只不过是在这几百年的长河中的一个环节,既不是最终的定稿,也不是最初的初稿。只是碰巧它运气好,保留下来了(现存一共四部)。
台湾天一出版社影印世德堂本《西游记》(李天飞摄)
有了这两个概念作为前提,我们就可以重新认识网上的一些有趣的讨论,例如说孙悟空为什么闹天宫的时候厉害,取经的时候不行了。又比如说红孩儿是不是太上老君的私生子等。这些其实都是有原因的,但并不是网上流传的那些原因,这些原因其实可以从西游故事成书的过程来解释。
网上之所以会流传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是因为都是以“《西游记》是吴承恩独立完成的一部著作”为前提的,认为此书前前后后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才会认为这里贯穿了作者的各种微言大义的设计。其实这样想问题是不对的。
第一回讲的是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然后做了美猴王,求仙访道的故事。有趣的是,这回书的开头并没有直接讲孙悟空的出世,而是大讲了一段莫名其妙的哲学。我们节引一点: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缯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这段哲学,很多人都知道,讲的是宋代邵康节的“元会运世”说。那么我们会想:《西游记》的作者真有这点水平吗?写出这一段高深的文字,不得不查一查,一查就露馅了。从“譬于大数”开始,后面那一大段,都是抄的是元代吴澄的《答田副使第三书》。
吴澄是什么人呢?吴澄字幼清,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吴澄当然是研究过邵康节的。这封信是吴先生给他一个朋友写的,里面的内容,是讨论易、太极、道等哲学概念的,很长很长。
这一段有什么用?后来有很多人写论文研究,为何《西游记》这里大讲“元会运世”,说实话,没有看出有什么非常靠得住的结论。当然,《西游记》对数字是很迷恋的,比如金箍棒重13500、大藏经的卷数5048。“元会运世”也只能说明,作者对这些数字很在意而已,至于真正的用处,恐怕拿来装样子的成分多。
吴澄(1249-1333),元代大儒《西游记》这段的作者,先讲的邵雍,后抄的吴澄。但在写书的时候,很可能是倒过来,先抄了吴澄这一段,后觉得不讲讲元会运世的基本概念说不过去,于是又在前面加上了一小段。
我们平时被灌输了“吴承恩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西游记》又是一部“伟大”著作,即便在民间,也不少人认为这部书处处都有寓意的,就先入为主的以为“吴承恩(张承恩、李承恩)”在“创作”《西游记》的时候绝对不会显摆,这么大的文学家他怎么能装!
其实何必不愿承认呢?实话说吧,《西游记》在过去就是一部通俗小说,跟现在网络小说某种意义上说一样一样的(现在的人们刷起点中文,元明时期朝鲜人都刷《西游记》、《赵太祖飞龙传》)。但是这部通俗小说毕竟要讲一个很大的话题,他怎么就不能装,不让他装他还活不活了?
况且装是一种本事,我们看现在的网络小说,平时可以随便编随便演,轮到必须装的时候,就看出水平差距来了。不信现在揪十个网络写手,让书里的人物吟个诗看看。估计有八九个马上露馅。
《红楼梦》曹雪芹让每个人物都吟出诗来,吟的诗还符合个人的身份,这就不是装,是真的牛。但是如果在不牛的情况下,还想写小说,最好的方法就是抄现成的。抄还是原创,这是判断装和牛的区别。
在过去时代,人们的阅读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西游记》这一段装了几百年,没有人发现。可是谁也没想到现在出现了电子检索,只要一查,就装不下去了。
当然,每个作者都有特长的方面,《西游记》作者的特长不在这里(这就更能证明他不是吴承恩这样的文人。他体现出的特长,偏偏就是吴承恩所不擅长的;他露馅的地方,偏偏就是吴承恩所擅长的。吴承恩的水平,自有《射阳先生文集》为证),他自有牛的地方,我们会在后面讲。这一段的作者,肯定是看过些书的,但他也未必真懂什么元会运世,就是从大伙儿不太注意的地方抄来一段牛气哄哄的文字摆在这里,所以后来也不怎么见他提了,仅此而已。
后来美猴王在拜访菩提祖师的之前,在山里碰上一个樵夫。美猴王问他:“你既然和神仙做邻居,为何不跟他修行?”樵夫说母亲老了,要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后来菩提祖师问猴王:“你姓什么?”猴王说:“我无性。”
这几段,其实也是抄来的。樵夫那段,抄的是《坛经》和《祖堂集》,是慧能的故事。慧能出家前,砍柴为生,有人问他为何不去修行,慧能原话是“缘有老母,家乏欠缺。如何抛母,无人供给”。
猴王说自己“无性”,作者有意混淆“性”和“姓”,这也是抄的禅宗五祖弘忍的故事。《传法正宗记》里记载四祖道信问五祖弘忍:“你姓什么。”弘忍时年七岁,回答说:“没有常姓,其性空故。”道信大为惊奇,就收他作了弟子。
然而不得不说,这两段尽管是抄来的,却抄得非常好!这就是会装等于真牛,也是南慕容可以和北乔峰齐名的道理。因为这猴子在宋元时期的西游记故事里,一出来就姓了孙了。
从来没有说他这“孙”字怎么来的。后来祖师说:你是个猢猻(也写作胡孫),叫你姓“胡”呢,胡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按:《周易·姤卦》清魏荔彤通解:“老阴……取之不能生育。”)。
姓“孫”呢,孫是子系,子是婴儿的意思,系是细小的意思(系本来的意思是丝线),正合“婴儿之本论”,猴王就姓了孙。“婴儿之本论”,意思就是“‘婴儿’一词的本意”,因为《西游记》一个重要的主旨是讲内丹修炼的,而内丹术认为修炼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出现“圣胎”,就是体内有一个虚拟的“婴儿”,这个婴儿就是你精气神凝结而成的。
到一定的时候将他移出体外,原来的肉身就可以抛弃了。因为从逻辑上讲,猴王在花果山不可能有姓名的。祖师一见面给他取个姓名是情理之中,也是必然的事,但怎么写这个情节,一般的写手绝对会挠头。假如让菩提祖师随随便便一讲:“你就姓这个罢,你就叫那个罢!”,这也未免太窝囊了(《后西游记》的主角孙小圣,也算有点名气,他的本名其实叫“孙履真”,就是这么窝囊巴拉的起的,根本没有叫响),实在对不起我们猴哥!
这里既要体现作者所要宣扬的内丹主旨,又要照顾猴子本来姓孙的历史传统,还要编得符合逻辑,这里面随便哪一条,都不啻一位武林大家催来的千钧内力,难不难?可是这位作者只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加上半个抄来的典故,弹指神通轻轻一弹,就一下子把“姓”、“猢狲”、内丹学以及故事发展的逻辑几道雄浑内力打为一片。就像张无忌在布袋和尚的口袋里,几十道真气交攻斗争之际,忽然一下子水火交融,霹雳也似一声大响,将布袋爆为千万碎片。
这一爆,实在不亚于石猴出世的石破天惊!你看作者这功力是何等的非凡!就算是后世大高手曹雪芹亲来,在这一招上也不得不落了下风——他也不过只会折腾两句“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贾宝玉甄宝玉”而已。
而且,猴子以前并不叫“孙悟空”(就算有也没有叫响),而是叫“猴行者”或“孙行者”,“孙悟空”的大名,绝对是这位作者手里叫响的,这就是文案策划的能力和品牌的价值。
参考文献:孙悟空拜师之前遇到一个樵夫,其对话袭自《坛经》、《祖堂集》和《传法正宗记》,出自陆扬先生的论文《中国佛教文学中祖师形象的演变——以道安、慧能和孙悟空为中心》, 《文史》第四辑,中华书局2009年。
评论 17
梁咏琪 2017-10-04
更像是评书,吴承恩也不太可能,因为经典所以流传;但是,不能说三国演义作者是单田芳,岳飞传作者是刘兰芳。。。。。
福建农大新生 2017-10-04
谁写的还重要吗,以你这样说,所有历史都可能是错的。譬如,你是个人……凭什么说你是个人,你就是个人?
颜小姐 2017-10-04
是也不是 不是:民间早有的故事 是:经他之手问世,将所有的故事汇总整理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