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105)|自贡盐业世家胡氏家族:胡元海艰苦创业,从经营布店到经营盐业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0-10 16:47 105699

黄勇/文

清朝时的四川胡姓名人不多,但大大小小的胡姓望族不少,最为有名的是自贡以胡元海为代表人物的盐业世家胡氏家族。

自贡以盐都著称,在清朝中晚期,出现了一批拥有井、笕、灶、号,集盐业的产、运、销于一身的盐业家族财团。其中,王三畏堂、李四友堂、胡慎怡堂、颜桂馨堂被称作自贡盐业老“四大家族”。

胡元海艰苦创业,从挑担卖布到经营布店

嘉庆年间,家住吉安府庐陵县永高坪的农村大户破落子弟胡礼纬,因为家里太穷,无奈下跟随族人胡仕云来到四川自贡自流井的盐场里打工,给人当伙房工。

打工数年,胡礼纬有了一点积蓄,娶了一个吴姓女子为妻,生下一儿一女,儿子叫胡元海。

不久,胡礼纬病逝,吴氏无力抚养子女,改嫁他人。看到胡元海年幼又孤苦无依,胡仕云把他带回江西老家,看亲族中有无人抱养。

结果,族人中没有人愿意抱养胡元海,胡仕云只得自己把胡元海抚养成人。

胡元海自小生活在贫困中,知道人生的艰难,长大成人后,立志要成家立业,做出一番事业来。道光初期,在亲友的资助下,胡元海买了一些棉布,长途跋涉入川到自贡自流井出售。

胡元海先是肩挑担子赶场出卖,积得相当资金与本地一王姓女子结婚安家后,在自流井新街五皇殿对面买下5间屋子,扩大布业经营,商号取名为元和店。

夫妻二人勤俭节约,同心合力,苦心经营。他们在棉布售出前,先将其缩水,为保持布匹色泽,又把缩水布浆洗晒干后再卖。卖出去的布,童叟无欺,尺寸不仅足够,而且往往还要多一些。这种看似亏本的买卖,引来众多买家,“胡元和”在自流井声名鹊起。

胡元海将布店扩大发展到贡井。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要买布,找胡元和。”可见当时自贡民众对胡氏夫妇经营的布店信任度之高。

胡元海塑像(资料图片)

胡元海经营盐业,成为贡井地区的三大巨富之一

经过胡元海夫妇20多年的勤俭经营,元和店的生意越做越大,资金越积越多。

这时,恰逢“川盐济楚”,自贡盐场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胡元海看到盐业利润惊人,从布业中分出一部分资金,与人合伙经营盐业,果然大获其利。

道光30年(1850),胡元海买下贡井大元山寨子岭水田坡地,开凿水火盐井,结果获利丰盛,就把家从自流井迁到了贡井。从此,胡氏家族在此繁衍,成为望族。

在胡元海经营盐业期间,凿成了见龙井、元龙井、临江井、双龙井、知坛井等盐井,拥有瓦斯灶30口,租谷2000担,流动资金白银数万两,一跃成为贡井地区的三大巨富之一。

胡元海家训:薄己厚人,勤俭持家,不贪为宝

“薄己厚人,勤俭持家,不贪为宝。”这是胡元海留给子孙的家训,而胡元海夫妇也的确以身作则,给后人留下了好榜样。

胡元海还在赶场卖布的创业阶段时,每天都是自带一个饭团外加一个盐蛋,中午饭就这样吃下去,从来不乱花一文钱。

王氏更是勤俭惜财。做饭的铁锅烂了,她都舍不得换新的,一口半边锅用了很久。晚年时,虽然家财万贯,丰衣足食,但她仍然坚持勤俭节约。

王氏活到82岁死时,后人拣出其补巴衣裤及补巴用的破旧布片,装了半个背篓。王氏常说,睡觉时衣服与席子摩擦容易破损,所以睡觉时要改穿补巴衣服。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106)。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