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众所周知, “十五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期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化逆流甚嚣尘上,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周期性问题与体制性问题相互交织,总量性矛盾与结构性矛盾相互掣肘,供给侧问题与需求侧问题相互牵绊,发展型问题和治理型问题相互叠加,改革和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发展转型和体制转型压力和难度不断加大。综合研判,“十五五”时期,要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增长,是有条件、有支撑、有信心的,但也绝不是一个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必然过程,需要付出极其巨大的努力。
今天推荐的《“十五五”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形势、新思路、新举措》一书就为我们清晰地研判“十五五”时期的形势与趋势、机遇和挑战,围绕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对各级“十五五”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对政府、企业以及广大群众准确把握形势、牢牢抓住机遇、厘清发展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借鉴。
本书紧扣重塑经济动力机制、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这一核心任务,立足时代定位,以小切口破题、系统性作答的研究思路,从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七大维度,系统梳理并深度剖析40余个关键问题,构建起“十五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抓手。
同时,全书针对各领域关键点,既深入阐释为何重要的战略意义、具备何种基础的现实条件、拥有多大机遇的发展空间,更聚焦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详细拆解重大任务部署、重大改革举措与重大项目工程。例如,在扩大内需领域,紧扣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动态平衡,提出新型消费与有效投资协同发力路径;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锚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升级双轨并行策略。
书中尤为突出制度创新与科技引领双轮驱动的核心作用,既结合最新政策导向,解读如健全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制度突破方向,又依托实践案例,分析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如何赋能产业转型与民生改善。同时,全书始终将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始终,在各领域研究中融入风险防范、韧性建设考量,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强调平急两用功能、在对外开放中注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最终形成以关键领域突破带动整体跃升、以系统治理保障持续发展的研究框架,为“十五五”时期夯实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路径指引。
【名家推荐】
徐策同志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着眼于“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新任务、新目标,为了促进国家在新时代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扩大内需和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人口高质量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以创新的思维提出了很多新的战略方向和新的政策措施。徐策同志长期在国家综合经济部门工作,参与过多次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和较多的国家政策起草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政策研究经验。因此,这本书对于“十五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阶段,也是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创新和消费驱动的重要时期。本书围绕扩大内需、新质生产力、数字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人口高质量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着眼战略目标,抓住战略重点,提出相关重大任务、重大改革和重大项目工程,对研究“十五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有所助益。
——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
国家“十五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十分关键的五年,在这个阶段,国内面临结构性减速和周期性减速交织的困难因素,国际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的不确定性,以及西方技术封锁和贸易投资限制等不利因素。这需要在战略和规划层面积极主动应对,在制度和环境层面更好激励新质生产力创新和有效供给创业,从而促进需求升级与供给升级的良性互动,以及有效投资的形成。徐策先生的新著,抓住了“十五五”发展的关键议题,并围绕这些议题从创新驱动、制度和政策供给,有效投资和产业升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对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一定会具有参考意义。
——徐林 中美绿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发展规划司司长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异乎寻常地深入发展,重塑世界的产业基础、经济结构和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可以说,“十五五”时期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变化。《“十五五”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形势、新思路、新举措》一书为我们清晰地研判“十五五”时期的形势与趋势、机遇和挑战,围绕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专业与务实兼具,前瞻与路径并备,难得一见,启人思考,催人奋进。
——徐善长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原司长
“十五五”时期(2026—2030 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本书从七个方面,梳理了40多个关键问题作为“十五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抓手,深入研究、系统分析,是理解“十五五”新形势、新思路和新战略的力作。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教授
国家“十五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十五五”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形势、新思路、新举措》是一部融宏观性与前瞻性、国际视野和战略思考、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于一体的鸿篇佳著,以新视角观察新问题,以新思路寻找新出路,彰显了一位学者的见识、情怀和格局。徐策先生深入剖析“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紧扣 “重塑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这一核心命题,聚焦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等七个关键领域,梳理出40多个关键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不仅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国家发展战略,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叶国标 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策长期在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工作,既具备深厚的学术理论功底,又对政策运转和规划编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新作《“十五五”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形势、新思路、新举措》,对“十五五”将面对的国内外的最新形势审时度势,对如何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任务创新思路,也阐述了应对40多个关键问题的最新举措,很有新意,值得一读。
——沈建光 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需要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积蓄力量、打好基础。“十五五”规划中,最关键的是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更加凸显扩大内需的重要性。面对诸如人口问题、民生保障等领域出现的中长期新挑战,“十五五”规划也要有针对性地做出安排。徐策同志的这本新书对于这些问题都进行了前瞻、系统、务实的研究,并围绕重大任务、重大改革和重大项目工程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对各级“十五五”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对政府、企业以及广大群众准确把握形势、牢牢抓住机遇、厘清发展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借鉴。
——董煜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作者简介】
徐策,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供职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主要从事战略规划、宏观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工作。曾参与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国家“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及多项中央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文件起草,并主持部分地区“十五五”规划研究起草,公开发表文章100余篇。曾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战略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经济结构处副处长、主体功能区和地方规划处处长、发展战略处处长。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