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鸠射 俄底科日 封面新闻记者 肖洋 徐湘东
5月10日上午,在凉山州昭觉县, 四川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迎来首批住户。
“搬进新家,穷日子熬到头啦!”在昭觉易地扶贫搬迁县城2号安置点昭美社区,首批入住的268户村民中,金曲乡尔古村的村民热口克古第一个拿到钥匙。
当天,来自昭觉县金曲、永乐、库依等7个乡、25个村的517户村民,将分别住进4个安置点。其中,2号安置点当日入住人数最多。
这些安置点位于昭觉县城附近的城北乡谷都、普提等村,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将安置3900余户1.8万余人。搬迁村民来自全县28个乡镇、92个边远山村,计划用5天左右时间完成搬迁入住。
拎包就能入住
社区内设施设备齐全通水通电
2号安置点昭美社区,作为搬迁首日入住人数最多的社区,有36栋楼。配备社区活动中心、幼儿园、社区医院等,还分区域设置了中心花园和健身等娱乐设施,可满足搬迁村民就近就医、子女就学和文化活动等需求。在搬迁入住之前,社区就实现了通水、通电和通信,能满足入住后基本生活需求。
当天上午8点左右,来自金曲、库依、永乐等乡镇的200多户搬迁村民,就陆续来到这里。在领到钥匙、填表登记和交房后,他们还需对房屋里的设施设备进行确认,才开始正式搬家。
搬迁不需要带太多东西,基本能实现拎包入住。在安置点,政府为入住的搬迁群众配备了全新的家具,帮扶单位还出资为新房配备了床上用品,锅碗粮油也会陆续送达。
一切都是新的
第一个拿到钥匙的村民打开房门
4月26日,昭觉县就举行了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住房分配大会。面对即将迎来的新生活,村民们高兴激动,工作人员也铆足干劲,原本预计需要3天完成的分房工作,在27日就已基本完成。大家以抽签的方式,抽得自己的新房。
来自金曲乡尔古村的热口克古,是2号安置点第一个拿到钥匙的人。
从安置点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钥匙后,他一路小跑来到新家,33栋2单元11号。新房宽敞明亮,他很满意。这个三室两厅的房子有100平,带两个阳台,打开门,视野开阔,看得见远山。
整个房子设计合理,空气流通和采光都很好,卫生间也干净整洁。一切都是新的,他试着拧了拧水龙头,小心的按着墙上的开关,期待着搬家入住。
选拔管理者
社区“两委”班子储备人选面试同步举行
人们在安置点忙于看新房时,在距离2号安置点两公里外的东方红小学,有一场面试正在进行。通过面试者,将成为安置点社区“两委”班子的储备人选。
据昭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田野介绍,本次面试将为包括去年已经搬迁入住的轿顶山社区在内的县城5个集中安置点社区“两委”,选拔储备人选。
村民搬进安置点后,将以城市社区的方式进行管理,从山里到城里,生活环境的改变,需要具有相应工作能力者进行管理、服务。
自4月28日发布相关公告启动选拔工作以来,共有318人通过资格复审。按照要求,每个社区将配备3名后备人选,共计选拔15人,其中至少确保有7名党员。
面试结束后,将对通过面试者进行考察,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确定名单。相关人员经体检合格后上岗试用,试用期3个月。考核合格后,再根据人选特长安排至相应岗位。
后续扶持措施到位
保障搬迁村民可就业、可发展
4个安置点的搬迁村民,来自昭觉28个乡镇、92个边远高寒山村,从原来世世代代居住的大山搬进了县城,意味着从生产方式到生活习惯都会有巨大的改变。
在搬迁之前,昭觉县就开始对搬迁村民进行安全教育和入住培训。入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5个社区也会举行用水、用电、防火、环境卫生等各类培训,帮助搬迁安置村民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为解决搬迁村民搬迁之后能够可就业、可发展,经过综合调研,昭觉县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和奖励办法的措施。对原有的生产资料和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利用产业发展契机,流转一部分土地,统一规划发展农业养殖。
针对搬迁村民传统的种养殖业习惯,当地将组织一部分人回旧址,轮流发展畜牧业,给大家一个保底的收入和保障。
而在县城安置点的周边,有十多个产业园也正在抓紧建设中,通过产业发展,能够为大部分搬迁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同时,昭觉还借助各种劳务输出平台,对大家进行技能培训,实现外出务工就业。
目前,昭觉县已有3000到5000个公益性岗位得到开发,县城安置点也提供了四五百个岗位,解决了部分劳动力不足,出不了远门的搬迁村民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实现就近就业。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