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衔《庄周试妻》亮相成都,晋剧名角谢涛:发挥“一棵菜”的精神丨独家专访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10-11 19:51 130910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报道

“这出戏是个宝藏!”10月10日深夜,谢涛接受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分享她的艺术感受。这位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得主,刚刚在成都东安湖大剧院完成《庄周试妻》第二场演出。

《庄周试妻》在成都演出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 

享受舞台“非常过瘾!”

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参演剧目、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作品,晋剧《庄周试妻》由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出品、太原市实验晋剧院演出,著名剧作家徐棻编剧、曹其敬担任总导演、徐孟珂执行导演,谢涛领衔主演,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色。

谢涛饰演庄周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 

该剧故事来源于明代冯梦龙小说《三言》中之短篇《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戏中的庄周不是历史中的庄周,而是小说家以文艺创作的方法,借庄周之名而虚构的故事——半人半仙的庄周严格实践他“清静无为”的理论,连妻子田氏摘花插鬓也“有损自然”而不被允许。某日,他怀疑田氏移情别恋楚王孙,便借仙术假装死去,然后变成楚王孙来试探田氏,求爱求婚好一番折腾……

谢涛饰演楚王孙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 

“庄周这出戏,好多剧种都有,但徐棻老师‘化腐朽为神奇’,做了一个大的颠覆。”谈及《庄周试妻》的创作内核,谢涛的语气中满是对剧本的认可,“它不是人们认知里,简简单单地对男女婚姻问题的演绎,更多的是人性的哲思。”

在她看来,剧本的扎实是基础,而团队的打磨让作品更具深度:“在徐棻老师剧本的扎实基础下,还有曹其敬总导演的整体把关,包括徐孟珂执行导演的深度挖掘,这出戏进行了非常深度,也有高度的呈现。”

剧照  图据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

作为剧中核心人物,谢涛一人分饰“庄周”与“楚王孙”两个角色,并通过台上两次换装表演,让观众近距离了解晋剧的艺术魅力。她强调,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看家本领”,程式功法的运用从来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人物服务。“这出戏里运用了很多程式技巧表演,比方说髯口功、梢子功(甩发)、水袖功、跷子功、矮子功等等都在里面。但它不是堆砌,完全是根据故事的情景背景和当时人物的心情来表达。”

晋剧名角谢涛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 

此次在成都的两场演出,也让谢涛深深感受到当地观众的热情:“我之前就带着徐棻老师的《烂柯山下》和《庄周试妻》来过成都演出,零距离,没有任何障碍,包括我们的演唱、我们的发音、我们的吐字。我们有晋剧的铿锵,有梆子声腔的震撼,也有戏曲委婉的表达,比如庄周内心、田氏内心的表现,用一些单板(腔)的演唱。”

谢涛坦言,成都观众的积极反馈让她演得非常过瘾,也非常享受。“你在舞台上演这个人物的时候,每一个细致的表情、细微的动作,观众都能认识到、理解到、互动到,然后报以笑声、掌声,这种反应让我在舞台上,既是人物,又有演员的自我,非常享受!”

《庄周试妻》演出照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 

发挥“一棵菜”精神

当晚,这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哲思的戏曲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性探讨与精湛的舞台呈现,赢得了众多观众好评。川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崔光丽连续两天走进剧场,观看《庄周试妻》之后的直言,这部作品让她深受触动,并高度赞扬谢涛的戏曲功力,认为其将技巧与人物完美融合:“在谢涛身上,我看到很多东西——扎实的传统功力。你看她髯口的运用、翎子的运用,既是传统的,又在戏里为人物做了很多的设计。”

剧照  图据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

同时,她也透过《庄周试妻》看到了晋剧与川剧的艺术联结。“我们川剧有《田姐与庄周》,也是徐棻老师的编剧,同样备受认可,川剧传统的东西特别有特点。这次看到晋剧移植徐棻老师的剧本,在呈现上,我觉得最棒的是‘一棵菜’精神——除了谢涛的精彩表演,戏里的很多配角都能当成主角演。戏曲必须得这样,主角是‘菜心’,所有配角都要包裹在里头,为剧情、为人物塑造添砖加瓦,不能游离剧情。”

剧照 图据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

剧中饰演“少妇”的青年晋剧演员白玲,将川剧表演技巧融入其中,“川剧讲究‘背后都是戏’,我转身后背影有个耸肩的动作,就是崔老师告诉我的。她让我不要直接走,而是‘顿’一下再去,有种川剧花旦的俏皮感,我今天立马用上。” 饰演“童儿”的青年演员侯升旭则在表演中借鉴了木偶戏元素,力求展现层次感。“他是从纸人变成人的,要有好几个层次——纸人的认知、对世界的陌生、刚来人世间的懵懂等等。”侯升旭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观众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曹其敬导演说‘观后要有回味,不是看完就完了,要让人有思考’,我觉得我们做到了。”

采访中,谢涛也着重强调了“一棵菜”精神的重要性:“戏曲是综合艺术,我们这个团队是吃苦的团队、团结的团队,更有‘一棵菜’的精神。台前幕后,我的年龄是最长的,然后是比我小七八岁、参与过《傅山进京》《于成龙》等创作的同行,还有一茬是我的学生,30多岁出头的,最小的是舞台上演‘风神’的青年团演员。老中青三辈合作,大家都非常辛苦,连夜装台,下了火车就直接赶到剧场走位、定点。如果说我们的戏让更多人喜欢,不是因为一个‘谢涛’,是有一大群台前幕后的演职人员,尤其是很多幕后英雄,才能把每一次演出以最好的表现呈现给观众,谢谢他们。”


评论 3

  • 滎陽堂主 2025-10-12 发表于四川

    庄周梦蝶

  • fm2147128 2025-10-12 发表于四川

  • 筠连蒿坝镇蒿坝村张应飞 2025-10-11 发表于四川

    完全是根据故事的情景背景和当时人物的心情来表达,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