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美国文艺界漫布着恐慌。6月8日,56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女作家赛珍珠出现在加尼福尼亚州数家报纸公布的“危险人物名单”中。
在麦卡锡主义的紧张气氛下,出版家乔治.梅西依然按计划推出由赛珍珠翻译的一部讲述中国下层人民劫富济贫、反抗腐败现实的古典小说——《水浒传》。
由乔治.梅西的“限量本俱乐部”(上图,线装书版)与“历史遗产出版社”(下图,普通精装版)出版的《水浒传》封面
1948年版的《水浒传》与之前版本有两个最大不同,一是林语堂专门为此版本写了一篇长导读;二是乔治.梅西特别邀请到著名的墨西哥画家、人类学家珂佛罗皮斯(Miguel Covarrubias)为此书制作了32幅精彩的插图。
为了给画家充足的创作空间,乔治.梅西“容忍了”珂佛罗皮斯花费超出合同限制期限3年的时间,来设计绘制这些插画。但乔治.梅西的赌注成功了。
“用一个词形容纽约艺术界对珂佛罗皮斯《水浒传》插画的评价”,乔治.梅西在出版者手记中说,“就是‘伟大’”。
珂佛罗皮斯为《水浒传》所做的插图
书讯读物《沙漏》在插图版《水浒传》出版后,曾刊载了一段珂佛罗皮斯的访谈,解释他在创作中最大的苦恼,我永远无法满足,直到在这套画看起来就像是中国人自己画的一样”。
如果赛珍珠是以一个“中国人的本能”用“西方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了《水浒传》;那么珂佛罗皮斯就是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尽可能的揣摩和研究中国艺术家创作方式,从而创作出“本土式”的梁山好汉和北宋王朝景观。
珂佛罗皮斯是谁?
画家、艺术史学家郑胜天曾在文章《珂佛罗皮斯是谁》中写道,
“ (画家)张仃去世前两年,我曾去北京门头沟拜访过他。年逾九旬的张老正卧病在床,说话不很方便。夫人李昭耐心陪同我们与他交谈。
当问他是否记得30年代到过上海的外国艺术家时,老人迟疑了好一会儿,像是在渺茫久远的太空中搜索什么信号。我们也都憋着气等。好不容易,他终于颤抖着说出了我们期待的那个名字:珂佛罗皮斯。”
郑胜天告诉封面新闻,珂佛罗皮斯“对中国20世纪艺术有重要影响”。
米格尔·珂佛罗皮斯1904年出生于墨西哥城,父亲是当地知名的土木工程师。19岁,珂佛罗皮斯移居美国纽约。在艺术界人士的推荐下,珂佛罗皮斯开始为一些品牌杂志做插图设计。珂佛罗皮斯没有受到过太多正式的艺术训练,但极有天分,涉猎范围也很广:包括绘画、版画、装饰、剧场设计。但让他声名远扬的还是为《名利场》所做的漫画系列。
1923年,刚刚抵达纽约不久的珂佛罗皮斯。摄影/Sherill Schell
1925年,珂佛罗皮斯绘制的自画像圣诞卡。画中他拿的是著名的“哈林区黑人”漫画。
目前,在中文书籍的名目下,没有一本研究他的专著。对于他描述,通常散落在对张光宇、叶浅予以及丁聪的生平介绍中。
因为这三位中国最著名的漫画家,在创作初期都受到了珂佛罗皮斯极大的影响。叶浅予甚至直白在自传中说,因为珂佛罗皮斯他才开始画漫画( “自从1935年墨西哥漫画家珂佛罗皮斯访问上海和我相识以后,我受其影响,也拿起速写本,在生活中画速写……” )。
伦敦亚非学院研究员、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清代艺术策展顾问保罗·毕文(Paul Bevan)在研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漫画圈活动时,也发现了珂佛罗皮斯无法忽视的影响力,并在专著《上海漫画家,邵洵美的圈子和陈依范旅途》专门为他开辟了一个章节,讨论他对当时中国漫画界的影响。
“珂佛罗皮斯曾两次到中国”,保罗·毕文给封面新闻的长信中说到,两次停留的时间都很短暂,“两次分别只有一到两个礼拜”。
1930年,珂佛罗皮斯夫妇在前往巴厘岛的途中,在上海中转。返回后,珂佛罗皮斯根据这次惊鸿一瞥中国行,为法国作家马可·沙杜(Marc Chadourne)的《中国》一书,画了28幅线描漫画插图。几何形的人物、概括、洁净的表现、“浑朴”的气韵,这些手法吸引到众多中国艺术家的眼光。
图4 珂佛罗皮斯为《中国》所做的插图
图4-1 珂佛罗皮斯绘制的人物漫画“蒋介石”。
上世纪30年代,是中国漫画的一个鼎盛时期,上海则是这场“文艺运动”的中心所在。
许多外国画家、作品通过各式刊物被介绍进来。新颖的现代艺术风格激荡着中国艺术家视野。与此同时,他们在《名利场》杂志(珂佛罗皮斯是该杂志最主要插画作者之一)上看到了更多珂佛罗皮斯的作品。
珂佛罗皮斯为《名利场》杂志绘制的插画“好莱坞在马布里海滩”。马布里海滩距离好莱坞的片场很近,背山面海的优美景色吸引了许多好莱坞明星在此居住。
1933年,珂佛罗皮斯为《名利场》杂志绘制的礼仪作家艾米丽.普斯特(Emily Post)。
1933年,珂佛罗皮斯夫妇再次来到上海时,他受到了中国朋友们的盛情接待。在热诚的出版商兼社会活动家邵洵美的带领下,珂佛罗皮斯认识后来成为中国漫画界中流砥柱的人物,他们是张光宇、张正宇兄弟、叶浅予、丁聪、胡考等。
珂佛罗皮斯笔下的邵洵美。邵洵美曾专门为珂佛罗皮斯撰文,称他“是个情感热烈的人。在他的画里显露着生命的活跃……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民俗学者。他没有成见,但是他有方向……”
此后,他还在邵洵美认夫妇、林语堂夫妇的陪同下游览了苏杭。
短暂的访问带来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张光宇。根据黄苗子的回忆,珂佛罗皮斯喜欢张光宇,和他一起观摩讨论,“由于他的启发,光宇的画风更加趋向简练隽永和具有浓厚的装饰性”。而叶浅予也在自传中提到:“张光宇吸收了他的夸张手法,我学得了他的速写功夫。”
(左图)1933年,珂佛罗皮斯在上海所做的速写;(右图)1935年,张光宇的《民间情歌》漫画系列中一幅
郑胜天表示,这一批青年日后个个了得:
“张光宇是中国现代装饰艺术的先驱。他参与创建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旗下弟子遍及设计界。叶浅予对现代水墨人物画的贡献也罕有人可与匹敌。张仃是除张大千外仅有的另一位曾与毕加索握手言欢的中国人,曾主持中央工艺美院多年,本人艺术造诣横跨许多领域。”
与《水浒传》的相遇
与此同时,东南亚之行也给珂佛罗皮斯带来许多灵感。
“应该说珂佛罗皮斯在旅行之前,对东亚和南亚是有所了解的,但这时的了解多半来自一个门外汉的眼光”,保罗.毕文说,“1933年的旅行结束回墨西哥(或美国)后,他对巴厘岛的了解已经非常深,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沿途国家的了解肯定也加深了。”
1930年代,珂佛罗皮斯创作的“中国女孩”侧面像。
郑胜天收藏了一本珂佛罗皮斯夫妇著的小书,名为《我所知道的中国》(The China I knew):“书中谈的多是他们南来北往的旅游饮宴,信笔掂来,倒也是难得的另一只眼看中国。” “历史遗产出版社”发行的月刊《沙漏》也记载,上海的时光给珂佛罗皮斯夫妇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
1940年代,美国出版家乔治.梅西和他的“历史遗产出版社”筹备出版插图《水浒传》时,邀请到对东南亚文化颇有研究的珂佛罗皮斯。珂佛罗皮斯是乔治.梅西经常合作的画家之一。在《水浒传》之前珂佛罗皮斯已经为乔治.梅西画了3本书,包括马克吐温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此时,新版插图本《水浒传》距离首版发行已经近10年。它的翻译者赛珍珠在此期间成为家喻户晓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中国专家”。
赛珍珠认为《水浒传》是一部伟大历史著作。她在《沙漏》中评价道,“我觉得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历史作品之一……他们(这些角色)仿佛是真正存在的主人公,鲜活得令人难以置信。因此当你读到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忘了这是个故事,而是人性的巡礼。”
这点正对珂佛罗皮斯的胃口。珂佛罗皮斯不是异国文化猎奇者,而是一位“探索家”。他根据东南亚旅行的经历写成《巴厘岛》一书,从人类学和人种学角度观察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其研究深度与他插画的精美程度不相上下。
珂佛罗皮斯为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泰皮》(Typee)一书绘制的努库希瓦岛波利尼西亚人。
出于对人性探索的热爱,珂佛罗皮斯向出版社表示希望为《水浒传》作画。他还提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要求:插画最后的效果不但要贴近本地人的画风,甚至 “就像他们(画中人)如果能使用画笔,所画出来似的。”
一个生活在摩登时代的墨西哥画家,要揣摩四百多年前中国人的心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根据《沙漏》的记载,画出《水浒传》插画的第一个版本后,珂佛罗皮斯非常不满意,他苦恼地说,“我永远无法满足,直到在这套画看起来就像是中国人自己画的一样。”
珂佛罗皮斯绘制的古代中国人俑。图/墨西哥美洲大學(UDLAP)珂佛罗皮斯档案室
1933年,珂佛罗皮斯在上海的时候,曾告诉邵洵美,他很欣赏“中国画的纯粹”,他觉得中国画里“没有一条线条杂有一些名利的年头。中国画不在形似上费心血,笔一着纸,艺术家便把灵魂完全交付给手腕,这原是一种指挥下意识的神秘方法……”
对“神秘方法”的探索持续了多年,以至于珂佛罗皮斯在合同期满三年之后,才向乔治.梅西交出答卷。乔治.梅西显然对作品非常满意,他在编辑手记里说到,
“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几位纽约艺术界最著名的专家看了这些(《水浒传》的)插画。他们的意见,如果我能用一个词形容就是‘伟大’。”
珂佛罗皮斯为《水浒传》所做的插图“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景阳冈武松打虎”、“花和尚醉拔垂杨柳”
中墨情缘
张光宇研究者,三联生活出版社编辑黄大刚告诉封面新闻(thecover.cn),与其说珂佛罗皮斯是一个画家, 他更了不起的贡献是人类学,“他能从画家的敏感出发,从造型上发现其(不同文化)的共同点。”
珂佛罗皮斯在画其他民族的人物时,寻求“自然”,本土化的画风,并不是单为《水浒传》而为。早在30年代末,珂佛罗皮斯为《名利场》所做的纽约哈林区黑人系列画作,就被认为“只有黑人才能创作出这样华丽的黑人主题。”
珂佛罗皮斯为“历史遗产出版社”出版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所作的插图
对于珂佛罗皮斯中国风情插画系列,郑胜天表示,“连哥伦比亚的中国通教授都惊叹,这位‘老外’居然把中国的风土人情描绘得如此准确。”
保罗.毕文告诉封面新闻,尽管30年代珂佛罗皮斯与中国之间互动留下的资料很少,但可以确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珂佛罗皮斯1957年逝世以前,他深受中国的影响。“他通过邮件收到一些中国的艺术和文化资料,这些东西在他的遗物中都能找到。”
与此同时,建国初期,受到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友好气氛的影响,许多墨西哥艺术家来到中国访问,包括墨西哥壁画三杰之一的西盖罗斯(David Siqueiros)。
2012年,珂佛罗皮斯的油画《毛泽东》在苏富比东南亚现代艺术专场拍出266万港币。
“他们(墨西哥)的作品和艺术观对一代中国艺术家产生极大影响,在半个世纪中回响不绝”,郑胜天说,近代“中国当代艺术萌起的第一面锣,就是张仃领军的北京机场壁画创作敲响的。”
谨以此文纪念墨西哥画家米格尔·珂佛罗皮斯逝世六十周年。
(特此鸣谢郑胜天画家、保罗·毕文教授对本文的帮助。本文参考《沙漏》(Sandglss)杂志第9期、《速写人生》 叶浅予著、《颜文樑研究》尚辉著、《张光宇漫画中的“珂弗罗皮斯情结”》张引、吴冠英著、《我的爸爸邵洵美》邵绡红著)
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