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丽 封面新闻记者姚茂强 周洪攀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繁花竞放,争奇斗艳。新冠疫情的阴霾也逐渐被阳光驱散,各地景区恢复开放。当络绎不绝的人们踏着轻盈的脚步,步入充满浓郁羌风羌韵的北川,那羌山的风是那样柔美,那羌山的空气是那样沁人心脾。
“花舞羌山美,人在画中游。” 描绘的就是阳春三月北川草长莺飞、草色青青、山花烂漫的美丽画卷。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区的北川,2月下旬就开始有序推进全县旅游复工复产。3月6日,北川县为推动文旅产业复苏,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结合该县旅游特色资源,近期我们推出民族风情一日游、研学体验两日游、生态民俗三日游、古羌文化四日游、生态养生五日游五条精品旅游线路。
据了解,该县近5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5%,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876.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03亿元,旅游从业人数达到2.9万人,带动人均年增收入4000余元,先后荣获“四川省旅游强县”、“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风起扬帆正当时,砥砺奋进谋新篇。”与此同时,北川为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做精文旅产品。从而结合全县旅游特色资源,力推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依托全县非遗项目,研发文创旅游商品,打造节庆品牌,做靓文旅活动,助推全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做精”文旅产品
北川文旅产业助推旅游发展
北川作为大禹故里,也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县内禹羌文化、红色文化、感恩文化交相辉映,加之 1个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乡村旅游品牌、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以及一大批特色羌寨……为文旅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走在北川巴拿恰商业街,工艺精细、天然环保的草编,颜色鲜艳、针法独特的羌绣,翠绿明亮、有机生态的苔子茶,红润酥香,令人垂涎欲滴的北川老腊肉等琳琅满目的商品布满了整个街道,给游客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其他普通旅游商品不同的是,近年来,北川大力实施“非遗+旅游”,实现20多项非遗项目产业化,研发生产文创旅游商品3000多种,每年实现产值5亿多元,羌绣、草编、羌族工艺品等多项产品商品获国际、国家、省、市奖项。“我给家里小孩买了草编制作的各种动物模型,不仅环保还是非遗项目,很有价值”,一名在巴拿恰购买商品的游客对记者说道。
“景区本来就是个开阔的地方、新鲜空气的地方,开放景区对人们的健康心理都有好的作用,我县根据具体疫情的情况作出了相应的开放计划。”北川羌族自治县文旅局局长郭志武介绍说, 3月以来,国家5A级景区北川羌城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九皇山、药王谷、寻龙山、维斯特及飞鸿滑草场、部分羌寨等景区景点已相继开放,有序接待游客。规上文化企业8家,复工率100%,规上旅游企业15家,复工率100%。景区严格按照《四川省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开放工作指南》采取的防疫措施,游客进景区需佩戴口罩、测量体温,严格控制景区客流量,预订购票避免排队。目前,温泉、溶洞、索道等封闭性的空间景区也将相继开放。
据悉,北川为推动文旅产业复苏,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结合全县旅游特色资源,充分挖掘资源特色和季节优势,新推出民族风情一日游、研学体验两日游、生态民俗三日游、古羌文化四日游、生态养生五日游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希望旅游线路能给到北川的游客提供一个参考,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观赏到更多的北川风景,体验更多的民俗体验。”该县文广旅局局长郭志武表示。
“做靓”节庆活动
北川转型升级助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北川深挖禹羌文化资源,倾力打造多个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形成了大禹祭祀、羌历年、沙朗节三大节庆品牌,每年吸引游客200多万人次。比如:依托丰富多样的乡村民俗,每年举办年猪节、情歌节等20余个民俗活动,吸引游客260多万人次;深入挖掘乡村生态农耕文化资源,举办辛夷花节、采茶节、牡丹花节、望果节等20余个生态文化节会活动,每年吸引游客达150万人次,在带动当地就业及增收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大禹故里、中国羌城、大爱北川”县域旅游品牌形象识别度、知名度、美誉度。
“今年,我们接下来的文旅活动多大23个,比如:大禹祭祀、羌历年、沙朗节、情歌对唱、转山会、百龙舞百川等,个个节庆文旅活动‘靓点’纷呈……”文广旅局局长郭志武介绍说, “北川万人萨朗”表演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连续七届举办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全国第六届特奥会、中华旅游形象大使“走进北川”等大型活动让“大禹故里、中国羌城、大爱北川”县域旅游品牌形象识别度、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每年吸引200多万游客参与体验。
如今,一个个让旅游业持续“生金”的市场经验巧妙“落子”,“吃、住、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交相辉映,不断创新的文旅产品乐了游客、富了百姓,成了北川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
“做强”文旅项目
北川13个重大文旅项目完成投资超过2亿元
“成都宽窄巷子有‘羌调’,北川旅游到成都‘揽客’。”随着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气温回暖,旅游市场逐步升温。3月22日,以“在世界行走、为北川停留”为主题的春季旅游推介会,走进成都宽窄巷子,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
“阳春三月,惠风和畅。随着北川县各景区的正式开放,市民和游客也纷纷走进景区踏青赏花。”3月23日,北川县九皇山花溪景景区迎来了来数千名游客,掀起了春季踏春赏花的旅游热潮。
如何搭建好产品推广平台,抓住主体和整体营销,将北川文化旅游“大戏”推上更大大舞台?加快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突破口。建设精品项目。包装、储备开茂水库综合开发等文旅项目20个,签约引进飞鸿草上运动综合体等重大项目10余个,签约资金达60余亿元;近三年来,建成或在建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69个,完成投资27亿元。2019年,全面启动安昌河左岸河堤滨河绿地功能提升、无人机产业化示范基地、乡村振兴全域环境治理等28个全域旅游项目,总投资达18亿元;正在加快推进318房车自驾游营地、蓝色春天康养、玉皇山康养、高安田园综合体、小寨子沟西羌源假日酒店项目、全地形车生产展示和体验等。
培育新兴业态。培育研学旅游,推出生态民俗之旅、红色体验之旅、自然拓展之旅三类研学旅游线路6条,“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建成“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发展低空旅游,航空飞行营地被授为全国首批航空飞行营地示范工程;打造全域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药王谷景区获评“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成为“第二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健全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和社会融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机制,县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近5年涉旅企业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金融部门向涉旅企业发放贷款20多亿元。
评论 3
fm499530 2020-04-08
质量取胜
山人4263 2020-04-08
[得意]
三虎 2020-04-04
保证质量,优质服务!